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花甲兒藝 童心未泯

  • 發佈時間:2016-05-04 05:45: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6月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就滿60歲了。60年裏,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創作了160余部作品,其中不乏《馬蘭花》《西遊記》《皮皮長襪子》等精品佳作,為孩子們帶來了無數歡樂。更重要的是,兒藝緊貼市場,培養人才,堅持實行不贈票原則,做大了兒童演藝蛋糕,也為我國文藝院團闖市場提供了寶貴經驗。

  推陳出新——

  一部戲復排6個版本

  兒藝的作品大都經歷過多次打磨,上演的次數雖多,每次都有新體驗

  今年院慶當日,兒藝將上演第六版《馬蘭花》。這部戲是兒藝挂在嘴邊的驕傲,因為周恩來總理曾經指導過《馬蘭花》的排練。60年前的6月1日,兒藝就是借這部作品宣告了成立的。

  “《馬蘭花》曾經有過5個版本,對兒藝有著特殊意義。”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細數了歷次版本,除了建院演出版本,1959年國慶10週年復排了第二版,1978年兒藝恢復之際復排了第三版,1990年、2000年又分別推出了第四、五版,每一次都在舞美和情節等方面創新,常看常新。例如,1990年版本將劇中的一隻貓變為四隻貓,分別展現其不同性格,在舞臺上表現得更充分。這次的第六版也作了全新編排。

  不斷創新讓《馬蘭花》成為了兒藝老中青觀眾的共同記憶。尹曉東曾多次看到爺爺奶奶輩的老觀眾帶著孫子孫女來看自己當年看過的大蘭、小蘭。

  不僅是《馬蘭花》,兒藝的作品大都經歷過多次打磨,上演的次數雖多,每次都有新體驗和新亮點。2014年,兒藝推出了第三版《寶船》,將老舍先生唯一的一部兒童作品再次呈現在小觀眾面前。新版《寶船》利用了現代機械舞臺,呈現出一艘造型精美的實體船,能變大小,還可以調轉航向,讓小觀眾們激動不已。

  對於這些上演多次的作品,兒藝演員的態度依然是兩個字:“狠摳”,即使是排練時也不例外。在兒藝工作的演員馬彥偉休假回來上班第一天,記者在排練廳裏見到了他。他是《西遊記》孫悟空的扮演者,從2009年開始就披掛上陣扮演猴王,臺詞早已爛熟於心,但每次演出前,他依然要跟全劇組反覆排練,精心打磨。劇組想培養一個B角,馬彥偉一邊排練,還要一邊指導他。B角上場時,他坐在台下,嘴裏還跟著念臺詞,手上動作不斷。“這是我第一次坐在台下看,感覺真不一樣。”馬彥偉看著看著,忍不住站起身示意演小猴子的演員要表現得更活潑一些。整個下午,他們都在認真地摳動作。飾演龍王的演員是演員部副主任,已經50多歲了,但排練仍然一絲不茍,“想壞主意時”,他的眼珠也滴溜溜轉,作出極其驚訝的表情。

  不要説露臉的演員,就連戴著布偶頭套的演員,哪怕只露出一雙眼睛,眼裏也是有戲的。在《青蛙王子》裏飾演咕嚕的一位演員告訴記者,頭套雖然是機械操作,但眨眼睛的頻率如何,相應動作的幅度都不一樣。“我們要讓小觀眾們瞬間相信舞臺上的故事。”

  注重人才——

  新入院就能演主角

  劇院給予演員們充分的信任和充足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天賦

  《馬蘭花》的主演張洋今年才剛剛進入劇院。準確地説,她還不算正式加入兒藝,因為她7月份才能從第三屆中戲兒藝班畢業。不過,兒藝早已習慣了新人挑大梁,很多部作品都是由新人擔任主角。

  “可能沒有哪個院團像兒藝這樣重視對人才的培養,會跟中戲這樣的專業院校合作培養演員。”兒藝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唐妍一臉稚氣。她2004年才從第二屆兒藝班畢業,在兒藝50年院慶時,還是新人的唐妍也曾經獨挑大梁。“兒藝給演員提供的不僅是專業培養,還有放手去試的機會。還有老前輩無私的關懷和幫助,讓我們迅速成長。”唐妍已經參演過16部作品,演出場次超過2000場,拿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話劇金獅獎,還連續三年獲得文化部優秀劇目展演優秀表演獎。這個成績是很多演出院團的“頭牌”一輩子也達不到的。

  兒藝的演出場次多,演員的數量卻很少,這就對演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長期在各種劇組串場,一年要演七八部劇。每部劇只能保證最重要的演員相對固定,其他人就要到處串場,甚至有時這部戲的主角也要去別的劇組跑龍套。”《青蛙王子》中小公主的扮演者劉瑤告訴記者,她進入兒藝的時間也不長,但是工作量非常大,曾經完成過3天拿下一部新戲的任務。

  戲演得多了,兒藝的演員們個個看起來都童心未泯,而且顯得年輕。演員楊成已經在兒藝11年了。一臉絡腮鬍子的他這次扮演小白兔。聊天中,楊成突然一歪頭,雙手虛握,只伸出兩根食指指著自己的臉,微笑著説:“小白兔是這樣的。”一個30多歲的男人做出這個動作,還是讓記者有些驚訝,但是他的動作非常自然。“這就是兒童劇演員的素養,演什麼就要像什麼。”楊成喜歡兒童劇賦予的無限想像空間,只要能夠想到,就可以去演。劇院給了演員們充分的信任和充足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天賦,成長為兒童劇舞臺上的明星。

  緊貼市場——

  低票價吸引觀眾

  兒童劇中的藝術內涵應該成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橋梁,成為家庭教育的橋梁

  憑著過硬的作品和專業的演出,兒藝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兒藝從來不贈票,每張票都是實打實賣出去的。”兒藝演出部主任趙寒冰很自豪。

  在售票處,記者拿到了今年三四月份兒藝的演出表,不僅週六、週日的各個黃金時段都安排了演出,連週一上下午也有安排。算下來,每個月兒藝劇院的演出超過20場,既有《西遊記》《寶船》《小吉普變變變》等經典劇目,也有《青蛙王子》《國王在姆咪谷》《白雪公主與7個小矮人》等新編作品。

  這樣的底氣在當下以贈票為主、場次低迷的演出市場極其罕見。為慶祝60週年,兒藝還推出了長達半年的超級演出季,將上演45台劇目、352場演出,覆蓋全國50個城市以及美國、羅馬尼亞、立陶宛、日本、南韓等國家。演出季期間,兒藝帶來了新版《馬蘭花》《寶船》《東海人魚》《小蝌蚪找媽媽》等好戲,還與外國同行們共同帶來了《足尖上的辛德瑞拉》《勇敢的樸爺爺》等作品。

  好戲連臺,趙寒冰卻不擔心上座率。“劇目令孩子期待,票價也不會讓家長肉疼。”趙寒冰表示,作為國家劇院,演出成本不斷上升,但兒藝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自2010年以來一直秉承高品質、低票價、公益性的原則,展演期間演出仍然保持50元至180元的普惠價。此外,兒藝還推出多種親子套票,180元可獲得2張原價100元的套票,500元能獲得3張原價180元的套票,可節約20元至60元,通過官方網站選座購票還有8.8折優惠。不方便親自取票的觀眾可以快遞送票到府,大大方便了那些平常工作比較忙碌的家長。

  這些舉措讓兒藝受到家長和小觀眾們的歡迎。記者上官網查詢後發現,4月30日下午的《西遊記》銷售已經過半。“在多年的演出和工作中,我明白兒童劇絕不是過家家,不是哄小孩子玩。兒童劇應該成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橋梁,成為家庭教育的橋梁。”兒藝副院長閃增宏説,“希望更多少年兒童有機會走進兒藝,接受藝術熏陶和精神享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