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石漠化土地開出致富花

  • 發佈時間:2016-05-04 05:45: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貴州省安順市幹部群眾不畏艱難、敢於拼搏、奮發有為,把過去一個個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建成了如今美麗和諧的小康村,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2015年,貴州省安順市完成生産總值625.41億元,同比增長13.6%;城鎮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2936元,同比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402元,同比增長11%。

  安順市石漠化面積佔其國土面積的32.4%,是貴州省石漠化分佈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嚴重的區域。近年來,安順市一手抓區域發展,一手抓扶貧攻堅,通過産業脫貧、生態脫貧等一系列有效舉措,使昔日貧瘠的石漠化土地開出致富花。

  岩山坡結出富裕果

  普定縣梭篩片區石漠化區域位於城關鎮陳堡片區,距縣城16公里。該區域有117戶427人,曾經被專家定論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發展的惡劣環境”。2003年以來,鎮裏和當地村民一起研究探索,通過林水結合的方式,鑿石挖坑、填土栽樹,大力發展桃樹種植。如今,梭篩區域桃樹已發展到8000畝。

  縣委常委、城關鎮黨委書記賀正慧向記者介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區地面土石相間,降雨難以形成地表徑流,地表水滲漏嚴重,提水灌溉成本高,當地百姓‘守著水缸用水難’成為制約梭篩群眾産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面對這一困難,水利部門實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高效節水示範等項目,建成30立方米水池173口、保水固肥“樹盤”8625個、石坎坡改梯7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00畝,有效解決了該區域工程性缺水問題。

  林業支撐,岩山坡變致富園。20世紀80年代末,梭篩石漠化區域森林覆蓋率僅為5%、石漠化率高達95%,普定縣為有效改善當地生態和發展環境,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實施了退耕還林、林業科技支撐等項目3000畝,村民通過開墾荒山種、客土造地種、流轉土地種等多種方式加入種桃大軍。在促使桃産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發展的同時,該區域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5%,石漠化擴展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為建設實施好項目,使項目充分發揮效益,普定縣以梭篩片區為試點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出了村民自選、自建、自管、自用的“四自”建設模式。

  “四自”建設模式打破建管分離的固有模式,有效提高了群眾的建設熱情,降低建設投資成本,使農民得到了實惠。

  2015年,“梭篩桃”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目前,每畝桃樹的産值達2萬元以上,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近2萬元,是1990年的80倍,是全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6825元的近3倍。

  闖出生態脫貧路

  秀水村位於安順市普定縣龍場鄉東部,由7個自然村寨組成,全村有農戶1149戶3522人,2014年有貧困戶376戶819人,貧困發生率23.3%,屬二類貧困村。

  該村自然風光優美,但由於交通不便、人多地少、缺乏資金,當地群眾一直靠傳統的種養業和外出務工收入維持生計,始終難以擺脫貧困。

  2015年4月,通過普定縣委、縣政府領路、貴州興偉集團幫扶、秀水村民全民參與的方式,依託該村的秀麗山水,興建了集生態農業、特色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鄉村生態産業園,並創造性地提出“秀水五股”:人頭股,人人都佔股;土地股,沒分土地算一股,入了幾分算幾股;效益股,參與勞動才有股;孝親股,村裏65歲以上的村民均享有養老金;發展股,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産以及村民遇到重大困難時開展扶持。這“五股”帶動了貧困戶與特色路子、産業鏈條、政策投入精準掛鉤,闖出一條“五股”發展的新路子。

  不到一年,秀水實現了從無産業、無集體經濟、無增收來源的“三無”貧困村到生態秀美的嬗變,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5448元提高到2015年的10038元,同比增長84%,貧困發生率下降至5.5%。鄉黨委書記楊斌説:“這些都得益於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引領、規劃引領,整合了資源投入,作用特別明顯。”

  以公共基礎設施、舊村寨改造、新宅基地建設為例,秀水村整合有關部門項目資金1.2億元,完成15公里的“普波大道”改擴建工程,修建11公里的旅遊公路,實施電網升級改造、河道清理、移動通訊、綠化亮化、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並建成精品水果示範區3000余畝,為該村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企業幫扶,助力小康。興偉集團積極響應貴州省提出的“千企幫千村”大扶貧行動計劃,選派100余人組成幫扶團隊進駐秀水村,制定駐村幫扶三年行動計劃,立誓秀水不脫貧,企業不脫鉤。而按照“一份股份都不留、一分效益都不要”的承諾,興偉集團把投資開發的農業和旅遊産業無償作為該村集體經濟,由村支兩委組建公司進行經營,並按“五股”模式進行分配。

  百花釀成蜂産業

  普定夜郎蜂業科技有限公司是集蜜蜂養殖、蜂産品研發及蜂原料貿易等為一體的多元化蜂産業公司,是貴州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公司通過對貧困戶獻技扶智,採用“3+”模式帶動普定縣上千戶貧困農戶共同發展蜂蜜産業,探索出石漠化地區利用淺木雜花使廣大貧困人口致富的途徑。

  一是“技術+農民”。公司在普定162個行政村中每個村選取10戶貧困戶集中培訓中蜂養殖技能,再由縣政府整合項目資金免費為每戶提供10箱中蜂,解決他們發展起步難的問題。2016年,全縣整合有關資金1500萬元,扶持1620戶貧困戶養殖中蜂16200箱。

  二是“公司+農戶”。公司依託大數據“扶貧雲”資訊平臺,運用網際網路遠端技術,精準為貧困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市場資訊服務,架起企業與貧困農戶互連互通的橋梁。同時,公司與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以每公斤不低於100元的價格保底收購,此外,還為貧困農戶優先提供就業崗位,人員月平均工資可達3500元以上。

  三是“産品+市場”。公司積極發揮品牌優勢,利用電子商務,與瀋陽凱樂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藥品銷售企業和沃爾瑪等大型商業零售商合作、全國加盟連鎖等多種渠道讓公司産品走進市場,實現企業發展、農戶致富。

  此外,公司立足貴州省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抵押、扶貧貼息支援、縣級風險補償”的低利率貸款“特惠貸”,主動參與普定縣探索“信合聯村”搭臺、集體經濟補臺、特色産業搭臺和“特惠貸”鋪路、合作社(企業)領路、“政銀保”護路“三台三路”互動新模式,吸納貧困農戶以5萬元“特惠貸”資金入股公司經營,由公司按照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的比例進行保底分紅。實現破解企業發展資金難題、壯大特色生産規模、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三贏”局面。

  安順市委副書記胡吉宏説:“以每戶貧困戶養殖中蜂10箱,按每箱蜂每年平均産蜜20公斤計算,每戶貧困戶年收入可達20000元左右。同時,公司每年可解決200多個固定就業崗位和大量臨時用工。2016年,該公司可幫助5000名貧困人員脫貧致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