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生活需求

  • 發佈時間:2016-05-04 05:45: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助老大食堂”既解決老人吃飯問題,又滿足老人精神需求;“喘息”式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搭建起醫院與家庭之間的“轉机站”;公益性養老機構為“三無”、孤寡等困難人員養老兜底……近年來,青島市李滄區累計投資近3億元,逐步建立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多樣化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食堂不僅管吃飯

  家住青島市李滄區永清路街道振華苑社區的市民姜倫華雙腿有疾,每天,兩個女兒在上班之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排他吃飯。自從社區開起“助老大食堂”,姜倫華就成了那裏的常客:“我的吃飯問題有了著落,閨女們可以少操心了!”

  姜倫華的生活難題是不少家庭都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不能做飯又無兒女照顧的老人常常吃不到熱的飯菜;能做飯的老人,也不是頓頓願意開火,尤其是寡居老人,吃剩菜剩飯已司空見慣……助老大食堂是解決老人吃飯問題的方法之一。

  “政府按助老大食堂用房面積,每處每年給予1至3萬元不等的場地補助或租賃補貼,此外還有人工、水電和燃氣費用補貼8萬元,完全由區財政托底。”李滄區民政局局長房艷説,自2013年開始,李滄區連續4年將社區助老大食堂建設作為民辦實事項目,現已累計建成25處。

  在虎山路街道金水路北社區助老大食堂,徐天雯、魏秀軍、李文香幾位空巢老人已經在這裡吃午飯11個月。“助老大食堂讓我們走出了家門!”每天中午,他們都聚到助老大食堂就餐,吃完飯還一起在小區裏散步、聊天,日子過得挺愜意。

  “助老大食堂解決的不僅是一頓飯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給老人們創造一個互相交流和一起活動的空間,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房艷説。

  失智老人專業照護

  很多老人時常會健忘,尤其是失智後記不住家人、朋友,甚至不記得自己是誰。而目前失智老人多由家屬看護,許多家庭因缺乏足夠的人手、精力和專業技能而不堪重負。據統計,失能失智老人約佔老人總數的3%至4%。

  李滄區探索建立專業養老機構,專門為失智老人服務。2014年,李滄區建設的山東省首家記憶護理日間照料中心投入運營,配備沙畫臺、數字化身心調節儀、躺椅、助浴、助餐等功能設備,可為失智老人提供專業訓練與日間照護,並對家庭照料者提供技能培訓,緩解家庭和社會的照護壓力,提升失智老人晚年生活品質。

  記者在照料中心見到82歲的老人張桂蘭時,她正在興致勃勃地套圈、夾玻璃球。老人説,由於自己患了健忘症,兒子早上把她送到這裡,晚上再接回家居住。她告訴記者:“如果在家裏,兒子把飯做好了放在鍋裏,我經常忘了吃;如果我自己做飯,又容易忘記關煤氣……”

  在走廊裏,照料中心主任邵芝馨正推著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她告訴記者,這位老人是上個月來的,當時打人、罵人。照料中心照顧了一個月,不僅不打人罵人了,體重還增加了3斤,臉色也變好了,她的家人都覺得照料中心挺神奇的。“現在這裡共居住了30多位老人,照料中心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為困難老人兜底

  “‘三無’老人、孤寡老人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他們的養老問題是民生工作重點之一。在現有公益性養老機構床位滿足不了需求的情況下,李滄區政府投資7000萬元利用原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搬遷後騰空的房産,改建了養老機構頤福養老院,增加了550張床位,用政府兜底的方式解決這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房艷説。

  記者看到,新改建的頤福養老院已經裝修完畢,這座養老院共有8座樓,樓內設施佈局與醫院類似,配備有24小時呼叫系統和供氧設備等。項目劃分為自理老人照護、半自理老人照護、失能老人照護、失智老人照護、醫療康復、評估培訓六大服務功能。

  據了解,這是李滄區第二家區辦養老機構。李滄區的首家區辦養老機構——李滄區社會福利院于2000年4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共有床位220張,多年來,依靠優質的服務,完善的管理,親民的價格,一直是“一床難求”,在該區養老機構中起到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房艷介紹説,目前李滄區共有養老機構24家,養老床位數達到3650張,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57張。

  搭建醫院與家庭轉机站

  位於李滄區大同北路19號的青鳥頤居長者照護中心,是一家嵌入式社區小型養老機構,既是社區定點診所,也是社區養老機構。除承擔社區診所功能外,還為失能半失能、術後康復期和長期慢性病老人提供醫養照料服務,定位在醫院與家庭的“轉机站”。

  “一些失能老人常年需要人照料,對家人來説是沉重的負擔。他們可以將老人送過來住一段時間,由我們照料,家人獲得喘息機會,慢性病老人的病症也能得到緩解。”青鳥頤居長者照護中心主任徐進説。

  今年76歲的趙瑞雲患有腦血栓,左腿和左手僵硬麻木,幾個月前住進了該照護中心。經過康復訓練,他左腿能抬起來了,左手也逐漸恢復知覺。“像我這種病,醫院沒有什麼好的治療辦法,人家也不願收,住在家裏沒人知道怎麼治。這裡不僅有人照顧吃住,還可針灸,做康復訓練,等好一些了再回家。”趙瑞雲説。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中心分上下兩層,環境溫馨,一樓是全科診所,二樓是老人托養區。中心有醫務人員6名、護理人員3名和社工3名,床位11張,提供“一對一”或“一對二”服務,包括醫療、護理、運動康復和心理諮詢等。

  據了解,老人在家中也可以通過電話和微信平臺呼叫專業的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包括到府助浴、理髮、送藥、身體檢查、醫療護理等,中心通過資訊化系統實現快速響應和透明監管。

  據介紹,李滄區目前已經建成75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具有心理諮詢、日間托養、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功能,成為社區養老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我們將其列為政府實事,每個照料中心給予每年10萬元補貼,還有運營補貼。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因為他們專業,老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李滄區民政局副調研員王俊榮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