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西北農業風生水起
- 發佈時間:2016-05-04 02:32:0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期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立足陜西,面向全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農業科教服務新篇章。
十年一劍“西農模式”初見成效
“‘西農模式’通過在産業中心區域建設基地,派專家到一線、與基層農技人員共同開展技術推廣服務工作,值得認真研究,加快在相關院所推廣,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驅動’國家戰略的實施奠定基礎。”2015年3月,農業部科教司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組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調研時,在報告中如此寫到。報告中所説的“西農模式”,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從2005年起探索的政府推動下,以大學為依託,以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幹的大學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
位於陜西省白水縣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蘋果試驗站是“西農模式”探索的第一塊試驗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趙政陽為試驗站首席專家。“剛到白水建站時,白水果業正處於苦苦掙扎階段。果農們對種蘋果失去了信心,挖樹成為一時‘時尚’。”趙政陽説。面對嚴峻的困難和現實,趙政陽帶領大家一邊建站,一邊實施科技示範入戶工程,讓白水蘋果迅速走出低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白水縣的蘋果規模從最初的42萬畝發展到55萬畝,産值從5.25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36億元,60%以上的果農戶畝收入超萬元。
近十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各試驗示範站(基地)聚集多學科專家200多人,結合産業發展問題和需要,開展試驗研究150多項,引進國內外品種886個,先後選育審定良種27個,取得國家專利8項,獲得省級成果獎13項。
校地聯動農技推廣落地生根
“過去我們在‘四堵墻’裏搞科研,方式方法都很落後。聯盟的成立,推倒了‘四堵墻’壁壘,拉近了兄弟科研院所的距離,搭建了地方科研院所與大學的橋梁。”陜西省漢中市農科所所長葛紅心説。
葛紅心所説的聯盟,是2014年10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淩示範區牽頭,聯合陜西省10個地市農科所及省雜交油菜中心發起成立的陜西省農業協同創新與推廣聯盟,陜西省政協副主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其信擔任理事長。“將地市農科所與大學進行‘高位嫁接’,實現科教資源的有效統籌,達到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在服務陜西現代農業發展中達到1+1>2的效果。”孫其信説。2011年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啟動實施試驗示範站校地“共建共管”新機制,使試驗示範站(基地)逐步轉為“以地方為主與學校共同投資建設,校地共建共管”的新模式。
為加速小麥等優勢農作物新品種在主産區的示範推廣,服務國家糧食生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採取與地方政府、推廣部門、種子企業合作的方式,在黃淮小麥主産區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建立了20個小麥新品種示範園。
獨樹一幟培養三農發展“領頭雁”“我在這裡一個星期學到的東西比平時一年學得還要多,雖然少掙了幾萬塊錢,但我覺得值!”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參加完首期村官培訓後,陜西省洛川縣太月村支書郭永民感慨萬千。
培訓完回村後,郭永民主動投入到村裏工作中,縣委農工部長王俊才説,“郭永民培訓後就像換了個人,説話文氣了,作風民主了,‘二桿子’精神不見了,在群眾中的威信提高了。”
村官培訓,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培訓的一個方面。利用這些平臺,開發了“糧食安全與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村綜合改革發展”等20多個培訓項目。5年來共舉辦培訓班706個,培訓學員50890人。
張正新王學鋒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