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實現貸款精準行銷

  • 發佈時間:2016-05-04 00:30: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王俊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設浙江台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台州採訪發現,當地民營銀行通過“臺臺合作”,借鑒台灣一些金融機構在理念和産品創新、風險控制、道義貸款等方面的經驗,從坐商等貸到府,變行商入村“掃街”,創新設立以入戶調查為前提的“微貸工廠”,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資訊共用平臺”,以政銀合作為特色的“信用保證基金”等,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貸款難、徵信難、擔保難等問題。

  台州是我國股份合作制企業誕生地,域內小微企業面廣量大,小法人金融機構相對集中,小微貸款授信戶數佔全部企業授信戶數的99%,是全國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其中,引入台灣金融機構理念,使其落地生根,共創小微金融服務新模式是重要一環。

  台州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台灣金融實行利率市場化較早,在銀行精細化管理、消費金融、小微授信、金融人才培養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這對民營經濟同樣發達的溫臺地區具有借鑒意義。

  從農民貸款求助無門,到聘請台灣顧問帶隊“掃街”放貸,臨海市農商銀行董事長張宇是這一巨變的親歷者。1978年,張宇開始成為一名信貸員。“那些年當信貸員還有不少官商習氣,誰經常拉我吃飯,跟我混得熟就貸給誰,你一個老老實實的小老闆或種糧戶,話都不願多談。信貸員吃拿卡要經常出現,貸款1萬元至少要附上1條香煙。”張宇説。

  多年來,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普通農戶隔著資訊的鴻溝,更有著地位的高下。

  而這家銀行的現狀是:他們高薪聘請的台灣高級顧問,經常帶著信貸員去“掃街”,尋找客戶,張宇自嘲為“討飯人”;75家分支機構遍及城鄉,金融直通車經常開到農民家門口辦業務,為吸引老百姓,參加活動的都還要發點毛巾、肥皂、青菜等小紀念品。“從被求到求人,真是天壤之別,但這是我們從台灣學來的經驗,與本地人文特點相結合的産物。”張宇説。

  2013年5月,同處台州的路橋農村合作銀行與台灣中小融輔公司開展合作,專門設立了小微貸款中心,全權委託台灣中小融輔公司對小微貸款中心進行管理人員提拔和客戶經理招聘,並引入微貸技術,採用“信貸工廠”的模式,批量發展小微客戶。

  小微企業融資難,資訊不對稱是一大原因。此前在台州舉辦的兩屆海峽兩岸小微金融發展論壇上,台灣某銀行高管介紹説:“台灣有聯合徵信平臺,任何一家銀行都可以在此查到某個企業的徵信情況,從而來進行風險評估。”近年來,台州將本土的探索與台灣金融機構的經驗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真管用、有實效的徵信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