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跨國公司應這樣走向全球

  • 發佈時間:2016-05-03 22:30:5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芬蘭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繫日益緊密,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方式和層次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對外投資大國,中國企業的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

  “今後5~10年,在深化改革開放和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過程中,中國面臨著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加快構建由中國跨國公司主導的跨境産業鏈。”對外經貿大學FDI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在《中國跨國公司發展報告(2015)》中提出了“構建由中國跨國公司主導的跨境産業鏈”的命題。他認為,中國正在推進的“全球價值鏈提升工程”既要包括提升企業在現有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也應加快建設中國企業主導和引領的跨境産業鏈。

  大有必要

  在盧進勇看來,“走出去”的實質之一就是中國富裕和優勢産業的對外轉移,就是構建中國企業的國際分工體系,用跨境産業鏈連接中外産業,釋放中國的産能,提升産業國際影響力。借助這個産業鏈可以實現國內外産業互聯互動互促,推動國內産業轉型升級,使“走出去”戰略進入到提質、增效和升級的新階段。建設中國企業主導的跨境産業鏈,到海外整合與延伸産業鏈,有助於轉移化解國內富餘優勢産能,促進高科技與戰略産業發展,加快國內産業轉型升級。

  “發展自己説了算的國際分工體系或生産經營網路,可以整合與利用全球資源,提高國內外資源的配置效率,規避經營風險。同時,還可以克服長期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的不足和尷尬,擺脫低端鎖定,改變産品附加值低的狀況,走向價值鏈的高端,實現中國企業在國際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躍升。”盧進勇指出。

  “一帶一路”建設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跨境産業園、富餘和優勢産能的輸出及國際合作、並購與新建投資、工程承包、重大裝備“走出去”等內容。盧進勇認為,建設跨境産業鏈可促進和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

  把價值鏈中的設計、研發、廣告、銷售、服務等部分高端環節保留在國內,把部分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的生産保留在國內,可以防止對外投資導致的國內産業空心化與就業機會流失,減少稅收的損失。“紡織行業可以把紗錠和工廠搬遷到産棉區去,把服裝設計和品牌運營等高端環節保留在國內。”盧進勇舉例説。

  “中韓、中日、中美、大陸與台灣、美歐間的投資與貿易很多都是相互補充相互推動關係。”盧進勇發現,發展跨境産業鏈有利於實現境外投資與對外貿易的相互促進,推動中國對外開放由簡單買賣型向相互投資複合型轉變。企業依據價值鏈或産業鏈進行的對外投資,主要特點是貿易創造型而非完全的替代型,投資與貿易是相互補充與促進的。貿易背後有投資,貿易分工的背後是産業分工與價值鏈分工,貿易與投資依靠生産經營網路連接起來。

  缺少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缺少自主技術與國際知名品牌、處在國際分工和價值鏈的中低端、缺少自主構建的跨境産業鏈或價值鏈、缺少對國際投資規則制定的發言權、境外投資成功率與效益有待提高……盧進勇總結了中國距離投資強國的六個差距,認為構建跨境産業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這些差距,推動中國從國際投資大國走向投資強國。

  近年來,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計劃,發展中國家推進工業化和基礎設施現代化,對外投資迎來大好時機。“對於出口商品而言,東道國更歡迎外來投資,中國企業通過投資進入東道國,可減少出口貿易導致的摩擦與糾紛,化解東道國的不滿。”盧進勇表示,構建跨境産業鏈可幫助東道國加快工業化和基礎設施現代化步伐,有利於貫徹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實力初具

  構建中國企業主導的跨境産業鏈利好多多,而且不論企業實力還是國家財力,中國也已經具備了構建自己主導的跨境産業鏈的基礎。

  從企業實力來看,中國企業的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近年來有了明顯提升,擁有一批在國際上享有信譽的企業。2014年度,入選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達到106家(含12家港臺地區企業),佔1/5,排在前10名的企業中有3家中國企業,分別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國家電網。這些企業管理科學、經營機制先進、信譽較好、有一定的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辦廠經驗,比較優勢明顯。此外,中國的大多數大中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已制定國際化經營戰略,這也將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中國海外投資事業的發展。

  同時,中國企業在技術、設備、管理和人才等方面也具有比較優勢。中國在一些技術領域擁有國際先進水準,而且還具有大量的適用技術、特色技術和傳統技術,技術商品的價格相對便宜,在發展中國家廣受歡迎。中國企業在高鐵、核電、水火電、通信設備等成套設備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在管理和國際化人才方面亦積累了一定的優勢。

  “中國具有充足的外匯儲備,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國際上公認的企業主動開展對外投資的標準,這為構建跨境産業鏈提供了堅實基礎。”盧進勇認為。近4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均在3萬億美元以上,到2014年底達到3.8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匯儲備為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當年中國每人平均GDP已達7575美元,接近國際上公認的一國企業主動開展對外投資的每人平均10000美元的標準。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與中國吸引外資金額相近,僅差53.8億美元。自2003年中國發佈年度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以來,連續12年實現增長,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231.2億美元,連續3年位列世界第三。

  2001年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2009年制定“鼓勵裝備製造業和優勢産能走出去”政策,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2014年開始組建“兩行一金”(亞投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盧進勇認為,國家實施鼓勵與扶持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為中國跨國公司構建跨境産業鏈提供了動力和環境。

  美國開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德國提出了“工業4.0計劃”,日本也提出要升級工業製造業水準,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在推進工業化和基礎設施現代化……“産業結構的調整,産業轉移和産業分工體系的重構,增加了中國企業構建跨境産業鏈的機遇。”盧進勇表示。

  難度不小

  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跨國公司已經開始注意打造自己的跨境産業鏈或全球價值鏈,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寶鋼集團、華為、海爾、比亞迪、匹克公司、中國銀行、中糧集團和雙匯集團等。

  然而,盧進勇亦坦陳,從構建跨境産業鏈或全球價值鏈角度觀察,中國企業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少由中國跨國公司主導構建的跨境産業鏈或全球價值鏈,企業構建産業鏈或價值鏈意識差;二是已經設立的境外企業缺少國際著名品牌的引領,産品和服務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不足;三是國內與國外産業上下游脫節,多數境外企業與國內母公司的核心業務和主導産業關聯性不強,境外企業單打獨鬥、散兵遊勇,未能通過對外投資實現公司核心業務和主導産業向海外的擴展與延伸;四是對外投資與國際貿易脫節,對外投資對促進公司內、産業內、産品內國際貿易的增長作用不明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