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構建中國企業主導的跨境産業鏈

  • 發佈時間:2016-02-25 00:30: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盧進勇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産業鏈或價值鏈的角度分析,當前我國産業發展面臨著雙重任務:既要升級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又要加快構建由中國企業自己主導和引領的跨境産業鏈與全球價值鏈。加快構建跨境産業鏈既是我國正在推進的“全球價值鏈提升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對外開放新常態的重要特徵之一。從企業實力與國際競爭力、企業國際化經驗積累與人才儲備、每人平均GDP數額與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國家實施鼓勵政策等方面來看,中國企業已經具備加快構建跨境産業鏈的條件。

  加快構建跨境産業鏈的意義與作用

  1.有利於增強我國企業對全球産業轉移和佈局的掌控能力,掌控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擺脫“低端鎖定”。構建屬於企業自己的跨境産業鏈,發展自己説了算的國際分工體系或生産經營網路,可以整合與利用全球資源,提高國內外資源的配置效率,規避經營風險。還可以克服長期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的不足和尷尬,改變産品附加值低的狀況。

  2.借助這個産業鏈可以實現國內外産業互聯互動互促,推動國內産業轉型升級,使“走出去”戰略進入到提質、增效和升級的新階段。“走出去”的實質之一就是中國富裕和優勢産業的對外轉移,就是構建中國企業的國際分工體系,用跨境産業鏈連接中外産業,釋放中國的産能,提升産業國際影響力。

  3.有利於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跨境産業園、富餘和優勢産能的輸出及國際合作、並購與新建投資、工程承包、重大裝備“走出去”等。而建設跨境産業鏈可以把其中的一些內容連接起來和包括進去,促進和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

  4.可以防止國內産業空心化和就業崗位的流失。把價值鏈中的部分高端環節(設計、研發、廣告、銷售、服務等)保留在國內,把部分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的生産保留在國內,可以防止對外投資導致的國內産業空心化與就業崗位的流失,也可以一定程度克服稅收與GDP的減少。

  5.有利於實現境外投資與對外貿易的相互促進,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由簡單買賣型向相互投資複合型轉變。企業依據價值鏈或産業鏈進行的對外投資,主要特點是貿易創造型而非完全的替代型,投資與貿易是相互補充與促進的。貿易背後有投資,貿易分工的背後是産業分工與價值鏈分工,貿易與投資依靠生産經營網路連接起來。

  構建跨境産業鏈的重點行業與優先地區

  1.構建跨境産業鏈的重點行業。中國跨國公司應當在那些自身具有優勢(比較優勢、壟斷優勢、競爭優勢、潛在優勢)、産業鏈比較長、價值鏈環節比較多的行業構建跨境産業鏈。未來5-10年,這樣的行業主要包括:(1)富餘産能型行業。這些行業在國內已經處於産能富餘和過剩狀態,是長線産業,急需向境外轉移。其中一些行業屬於“邊際産業轉移型”走出去,向外轉移的主要目的是尋求新的市場和新的發展空間。(2)優勢發揮型行業。這類行業以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相對於東道國而言具有技術、設備、管理和標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或者在全球範圍也具有了壟斷優勢,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在國內不一定産能過剩。這類行業屬於“比較或壟斷優勢型”行業,境外投資的主要目的是擴張企業規模,掌控市場,提升效率,構建全球網路。(3)國內短缺型行業。以資源與能源産業為主,國內屬於短線産業,産品供不應求,需要到國外投資佈局以確保穩定供應和安全。這些行業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尋求自然資源,屬於“自然資源尋求型”的對外投資。(4)戰略資産尋求型行業。這類投資屬於“稀缺要素尋求型”、“先導型”或“學習型”投資。涉及的行業包括:3D列印大數據、智慧工廠、數控機床、新能源等。(5)商業存在型行業。主要指的是服務業。由於服務是無形商品,不易運輸和儲存,生産與消費往往都是同時間同地點進行,所以服務的出口主要依靠設立境外機構,也就是依靠商業存在的形式提供。

  2.構建跨境産業鏈的優先地區。根據不同産業鏈對資源與要素的不同要求,我國企業可以選擇適合建設産業鏈的國別或地區。現階段應優先在以下國別或地區打造我國企業主導的跨境産業鏈即區域國際分工體系:(1)東南亞地區。屬於“一帶一路”戰略覆蓋的地區,同我國已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經濟貿易聯繫密切,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與我國産業互補性強,中國産品和技術在當地受歡迎,我國企業在當地已有相當規模的投資與産業合作,已經建設了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園區。(2)中亞地區。屬於“一帶一路”戰略覆蓋的地區,同我國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和密切的經濟貿易聯繫,當地自然資源豐富,經濟處在發展和振興之中,與我國産業互補性強。(3)非洲地區。同我國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和密切的經濟貿易聯繫,當地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準和基礎設施落後,具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國企業對非投資逐步擴大,已在一些國家開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園區。(4)中東歐地區。屬於“一帶一路”戰略覆蓋的地區,同我國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和比較密切的經濟貿易聯繫,經濟處在發展和振興之中,産業升級願望強烈,是歐洲新興市場國家集中的地區,與我國具有較強的經濟和産業互補性,雙方合作發展潛力巨大。

  構建跨境産業鏈的主要途徑

  構建跨境産業鏈的主要途徑是:

  1.通過股權對外投直接資方式構建。這是國際上公認的、主要的和通行的方式,包括並購投資與新建投資兩類。借助並購或新建途徑,通過合資、合作或獨資等企業形式,設立境外分公司、子公司或代表處等分支機構。構建跨境産業鏈,境外網點的佈局是關鍵的一步。中國跨公司開展的對外投資是構建跨境産業鏈的主要方式和基礎,有了境外分支機構,企業就有了自己控制的生産經營網路,就可以形成自己掌控的國際或區域分工體系。

  2.通過非股權對外投資方式構建。非股權投資指的是雖然沒有在境外企業直接投資入股,但可通過一些手段控制或管理該境外企業。控制這些企業後,將它們納入跨國公司的生産經營網路,使它們成為産業鏈上的一個環節或價值鏈上的一個節點。

  3.通過貨物與服務外包方式構建。通過外包方式吸收部分境外企業加入本企業的産業鏈或價值鏈中。在外包業務中,接包企業基本上受發包企業的左右,會按照發包企業的安排組織生産經營活動,實際上已經成為發包企業跨境産業鏈中的一部分。

  前一種方式是在企業內部打造跨境産業鏈,後兩種方式有屬於內部也有屬於外部打造的。按照中國的習慣説法負責或挑頭構建産業鏈的企業就是龍頭企業,一般都是跨國公司或大中型企業,俗稱領導廠商或産業領袖。這些企業有品牌和主打産品,有技術和專利,是價值鏈的設計與組織者,是全球生産經營網路的主要發起者、構建者、引領者和主導者。蘋果、三星、IBM、波音、空客、豐田、耐克、麥當勞、沃爾瑪、華為、海爾等企業就是這類企業。

  (作者係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商務部政策諮詢委員會專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