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國“雙元制”的成功之道

  • 發佈時間:2016-05-03 07:1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雙元制”技工培訓模式,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4月9日,德國外交部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訪問博世長沙工廠,重點關注之一便是“雙元制”。能讓一國外長關注的“雙元制”有何特殊之處?

  “雙元制”,是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受訓者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其中,一元是指職業學校,主要向學生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主要讓學生在企業裏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這種模式在德國的企業中應用很廣,近幾年也被中國的一些企業借鑒採用。

  “‘雙元制’技工培訓模式,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吳江認為,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注重實際操作能力。企業和院校在其中既發揮不同作用又承擔不同責任,學生也扮演不同角色。

  在德國“雙元制”模式中,受訓者通常具有“雙重身份”。他們首先與企業簽訂培訓協議成為“學徒”,並借此申請入學學習,還可獲得實習工資;在職業學校,他們是“學生”,繼續接受義務教育。課程設置以實踐為導向,企業實習和在校理論學習的比例大約為7:3。

  “雙元制”模式不僅注重學生未來從業能力的提升,還特別強調其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具體而言,企業實習主要讓德國學生更好掌握“怎麼做”。比如,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使用的是企業生産設備和現代技術,利於克服學校實習設備可能陳舊等弊病,幫助學生熟悉企業生産過程和管理機制,養成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規程的習慣。

  這樣一來,學生一方面可以逐步學會處理實際問題的本領,全面掌握職業技能;另一方面,他們從一開始就和企業建立關係,在學習職業技能的同時,也可逐步學會如何融入團隊,怎樣與同事、與社會打交道。

  而在校理論學習,則主要使德國學生明白“為什麼這麼做”。而實際上,即便進行理論學習,職業學校一般也為學生配備各種實驗室,供學生隨時動手實踐。老師教授的大多數理論知識都基於實踐操作,教學任務的調整也大多針對企業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所有學生都能再次從理論和實踐中找到解決方案。

  對德國企業而言,員工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以生産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學生接受培訓後即可頂崗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這樣既減少培訓費用,也減輕人力成本,因此深受企業歡迎。

  德國“雙元制”模式的成功,絕不僅僅因為校企能真正實現“無縫對接”,還與職業技能培訓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以及德國政府高度重視緊密相關。

  與我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制度不同,德國只有近一半的中學生選擇上大學,而大多數中學生會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其中包含不少成績優異的中學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接受過“雙元制”教育畢業的技工社會地位並不低,且收入不菲。如果有志繼續深造,他們可申請參加工業技師培訓,並參加德國統一標準的工業技師資格考試。獲得工商會頒發的工業技師證,意味著可在企業生産一線從事生産管理工作,薪酬也會更高。

  德國不少企業認為,合格的技能比文憑更重要。企業負責人通常非常重視産品品質,因為如果品質不能保證,客戶就會停止與該企業的合作,轉而尋找其他更好的合作夥伴。而早早接觸企業和客戶的經歷,則使學生們從一開始就養成了嚴謹、負責的態度,為“德國製造”打下良好基礎。

  德國職業教育涵蓋300多個職業崗位,本著在社會中磨煉、實踐中成長的原則,著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德國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士。

  不僅如此,德國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明確與職業教育有關的個人、企業、學校和政府各級機構的權利與義務,從法律上保障職業教育制度的發展和順利運轉。為調動在職業教育中承擔主要責任的企業積極性,德國政府在政策上予以企業一定優惠。如規定企業的職教費用可計入生産成本,減免稅收,等等。

  學習外在模式,更要領會其內核。我們既不應“全盤照搬”德國“雙元制”,也不能“操之過急”,以避免“水土不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曾就“雙元制”模式到德國“取經”。給他啟示最深的是,要借鑒“雙元制”模式的成功經驗,更要注重職業精神和理念的培養。“培訓要賦予每個職業以歷史感,促使經受過‘雙元制’模式培訓的員工增強職業認同,並自覺傳承職業精神。”

  如今,建立在德國“雙元制”模式之上的博世長沙學徒培訓中心已培養出近90名優秀的産業技術工人。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元制”同樣能夠成為培養技能人才的範例。□

  文/屈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