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事業呼喚李保國精神
- 發佈時間:2016-05-03 02:30:4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精準扶貧 科技先行
4月10日淩晨4時,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年僅58歲。從4月18日開始,科技日報以三篇長篇通訊追記這位最美的科技特派員。
紮根山區35年,取得研究成果28項,推廣實用技術36項;每年深入山區200天,建成富崗蘋果連鎖基地369個等,使山區增收35.3億元;每年行車4萬多公里,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先後主講9門課程,舉辦培訓班800多次……
這些數字記錄了這位優秀的農業科技人員忙碌而奉獻的一生,他為了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譜寫了一曲質樸無華又感天動地的壯麗詩歌。
他是一顆精準扶貧的種子,在巍巍太行紮根生長。李保國從“有雨遍地流,無雨渴死牛”的前南峪幹起,使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太行山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他是一把精準脫貧的火炬,照亮了山區脫貧的希望。20年前,李保國來到“有女不嫁崗底郎,光著脊梁睡土炕”的崗底村,開發出富崗蘋果生産的128道工序,創出了國內馳名的“富崗”蘋果品牌……
他是一面精準脫貧的旗幟,引領著人們奮發前行。17年前,他在開發艱難的太行山乾旱丘陵崗地——臨城縣狐子溝開闢了治理戰場,使草都長不好的荒崗變成了“花果山”,培育出全國知名的“綠嶺”核桃;7年前,他在平山縣葫蘆峪,把山區“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技術做成了標準化模組,指導園區連片高規格治理荒山3萬多畝,創建了我國山區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建設的典範……
35年來,李保國克服一次又一次困難,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腳踏實地、志存高遠。李保國精神賦予了“太行山精神”新的內涵——他有著把責任扛在肩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獻出全部心血的忠誠品格;飽含讓山嶺都綠起來,讓鄉親們都富起來的為民情懷;富有大膽探索、用科技之手點石成金的創新意識;擁有把最好的論文寫在巍巍太行山上、鐫刻在山區人民心中的務實作風;持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拼命幹勁;蘊含淡薄名利、坦蕩無私的人格風範。
宏偉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呼喚李保國精神。科技要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內生動力;必須決心更堅決、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整合資源力度更大、科技特色更明顯、示範帶動作用更突出;更須需求導向、精準扶貧;人才為先、智力扶貧;科技支撐、創業扶貧;統籌資源、協同扶貧。
廣大科技工作者應該學習李保國精神,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戰中,以科技創新驅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