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擁抱春天,光伏業轉型再出發

  • 發佈時間:2016-05-02 06:30:5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我看來,這些年真正能夠代表中國製造‘走出去’的,除了高鐵,就是光伏了!”3月15日,在蘇州工業園區協鑫能源中心,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徐陽不無自豪地對《經濟日報》記者説。

  今年,恰逢協鑫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保利協鑫成立十週年。10年前,徐陽從傳統火電進入光伏業,從最初的多晶硅、硅片,到系統整合以及終端的電站建設,見證了協鑫光伏從零起步到行業領先的全過程。“十年磨一劍。從進入光伏業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從未放慢步伐,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加快速度”。

  從某種意義上説,協鑫是中國光伏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協鑫最初進入上游多晶硅産業,中國多晶硅生産從無到有,2011年成為多晶硅生産第一大國,終結了中國光伏發展原料受制於人的歷史。在原料端,港股平臺保利協鑫以7.5萬噸級多晶硅列全球之首,市場佔比四分之一。同時,協鑫又在終端太陽能發電佈局港股平臺協鑫新能源,2015年當年並網超過1吉瓦,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已完成並網發電超過2吉瓦,有力推動了高效光伏發電的市場推廣。在此基礎上,又以國內A股協鑫整合為平臺,2015年成立當年完成4吉瓦高效光伏系統佈局,當年出貨量晉陞全球前六強。協鑫集團以科技為引領,在光伏上中下游鏈式佈局,專業做精做強後步步為營,形成軍團作戰。

  2015年,我國多晶硅産量約為16.5萬噸,同比增長21%;太陽能電池組件産量約為43吉瓦,同比增長20.8%;新增光伏裝機量約15吉瓦,同比增長42%,累計裝機量達到約43吉瓦。中國已連續9年蟬聯全球光伏産品製造第一大國,並於2015年躍居光伏累計裝機量世界首位。

  “令人鼓舞的是,在國際光伏市場蓬勃發展,特別是我國光伏市場增長的強勁拉動下,光伏企業産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産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準不斷進步,企業利潤繼續增長。”在不久前舉辦的“光伏行業2015年回顧與2016年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分析指出,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下,我國光伏産業發展將繼續向好。

  光伏業崛起的“秘訣”

  作為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産業,我國光伏企業經歷過幾輪起伏,一些明星企業“曇花一現”退出市場,而更多的像協鑫、阿特斯這樣的企業,憑藉自身實力行穩致遠,成為全球光伏業的佼佼者。

  “對光伏産業我們有個體會,就是一定要走一條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徐陽告訴記者,協鑫新能源所追求的,就是把每個環節的優勢都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就可以獲得一個最低的綜合成本。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對新技術的應用,“比如在光伏電站使用奈米涂層後,就可以把轉化率提高2個至3個百分點,類似的新技術不斷出現在我們的産品裏,最終形成不可替代的綜合優勢”。

  在協鑫企業文化館展廳,其自主研發的多晶硅改良西門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引起了記者的興趣。徐陽告訴記者,這些代表著國際最先進水準的生産工藝完全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通過國産化與規模化,為産業鏈下游提供了高效的硅片産品,此舉將持續推動光伏平價上網。他估算,按目前速度看,我國光伏發電有望在3年內實現平價上網。

  對於科技創新,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總裁特別助理杜光林體會頗深。“在我們公司的研發團隊中,博士、碩士就有240多人。”杜光林坦言,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很“摳門”,但在吸引人才上卻“大手大腳”,由此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隊。近些年阿特斯之所以能快速擴張卻沒有“捉襟見肘”,正是得益於強有力的人才儲備。

  除了科技創新的支撐,中國光伏産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援。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倡導可再生能源發展,持續出臺政策以疏通光伏業的發展瓶頸,光伏行業逐漸加速回暖。2015年,我國再次成為全球清潔能源産業的最大投資國,新能源投資達1105億美元,其中光伏新增裝機量達16.5吉瓦,繼續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超過43吉瓦,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

  “與國家政策相結合,不斷拓展業務領域,是近年來協鑫新能源重要戰略之一。”徐陽説,協鑫新能源先後探索出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光伏高效利用模式,並結合當前扶貧、採煤塌陷區治理等工作需求,進一步拓展光伏産業發展空間,實現國家、企業和老百姓的“三贏”。

  光伏業還是“小夥子”

  10年前,全球光伏業者怎麼也想不到,中國的光伏業竟然能一躍成為全球第一;而中國的光伏業者也沒想到,中國市場的爆發比他們預想得還要快。

  “我覺得,光伏業就像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朝氣蓬勃,但有時也會年少輕狂。”瞿曉鏵笑言。2001年,懷揣博士學位的瞿曉鏵隻身來到蘇州創業。15年後的今天,他所創立的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光伏出口企業。

  瞿曉鏵告訴記者,阿特斯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不僅關注市場,更與市場緊密聯繫在一起。正因為此,阿特斯沒有像其他産品那樣做貼牌,而是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自主品牌的定位,“中國光伏業是為數不多的、從一開始就以自主品牌方式進軍國際市場的幾個行業之一”。

  無論是阿特斯精於光伏製造到直接投資電站,還是協鑫從原料到終端的軍團作戰,光伏的應用已經從依賴國際市場到國內外市場一體化。對於大多數光伏企業來説,未來“走出去”已經不僅僅是佔領外部市場,而是可以在製造端“走出去”,輸出中國光伏産業技術與管理。

  徐陽認為,光伏業已告別“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階段,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光伏産業鏈條,“技術研發上也許中國不是最厲害,但在技術應用上中國是做得最好的”。

  在杜光林看來,成本是中國光伏業的最大優勢。目前,全球光伏業的成本中心在中國,創新中心也在向中國轉移。“過去中國的硅材料大都需要進口,現在絕大部分可以自己生産。曾經制約光伏業發展的成本問題如今已不是問題,過去10年的發展,讓光伏成本不斷下降,現在已降到當初的十分之一左右”。

  “目前,中國有很多光伏企業都步入到世界光伏産業的第一方陣,但越是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就越要理性。阿特斯成功的一個經驗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瞿曉鏵説,這麼多年來,阿特斯唯一沒做的就是多晶硅原料,即便是在別人毛利達30%、自己僅為14%的情況下,依然堅守這個原則,這讓阿特斯在光伏業一度斷崖式下滑時依然保持穩健發展;而阿特斯的“有所為”,就是致力於做光伏發電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向始終未變。

  記者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獲悉,與上輪光伏組件熱不同,新一輪光伏熱主要集中在光伏電站建設上。未來,隨著製造成本的降低,技術與渠道或將成為光伏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中國光伏業的成長與成熟,有望帶來全球能源業的重構。

  光伏業面臨兩個轉變

  回顧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歷程,經歷過眾多挑戰,也遭遇過不少質疑。但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光伏業依然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且不乏創新之舉。究其原因,離不開科技引領和競爭驅動。多位接受採訪的專家均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光伏産業依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一個基本前提是,光伏産業必須儘快完成轉型升級。

  “雖然目前我國光伏的市場競爭力很強,但未來可持續的競爭力是不是最強,現在也很難説。”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十三五”期間,實現産業升級是光伏行業的重要使命。在“十三五”這一關鍵轉型期,光伏行業需要實現兩個轉變:一個是從規模擴展型發展到品質效益型發展的轉變,另一個是從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模式轉變。

  徐陽坦言,政府對新興行業的補貼是必要的,但只靠政府補貼來發展行業是做不大、做不強的。未來5年,光伏業補貼肯定還會存在,但光伏業需要儘快走出補貼的“怪圈”。在瞿曉鏵看來,“十三五”期間中國光伏業要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政策上要厘清,該補貼的補貼,該配額的配額,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

  “政策導向對於光伏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還將持續。”王勃華表示,我國光伏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政府多次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預計未來10年光伏市場仍會保持蓬勃發展的勢頭”。

  同樣被看好的,還有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不斷加強和提升的國際産能合作。2015年,全球前9位領先太陽能組件製造商中,中國企業佔據了7個席位,低成本硅材料、價格優勢以及趨於穩定的市場需求,讓光伏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産能合作有望迎來新機遇。

  去年,我國多家光伏企業宣佈擴産計劃,諸如協鑫進軍印度市場,天合、中利騰飛進軍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通威集團入股台灣昱晶能源等並購整合,令我國光伏産能全球佈局更加優化。

  “不過,中國光伏業‘走出去’仍需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一方面要積極應對‘雙反’等貿易壁壘,另一方面要摒棄‘價格戰’。中國光伏業發展,需要的是‘共生’而不是‘獨鬥’。”徐陽強調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