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蛟龍”守護者

  • 發佈時間:2016-05-01 05:59: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我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中,能達到蛟龍號精密度要求的只有他一個人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潛深最深的載人潛水器,這只“蛟龍”全身上下有十幾萬個零部件,組裝起來要求密封性、精密度達到“絲”級水準。

  在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中,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職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顧秋亮,也因為有著這樣的絕活兒,顧秋亮被人稱為“顧兩絲”。

  顧秋亮告訴記者,用精密儀器來控制這麼小的間隔或許不算難,難就難在載人艙觀察窗的玻璃異常嬌氣,不能與任何金屬儀器接觸。因為一旦摩擦出一個小小的劃痕,在深海幾百個大氣壓的水壓下,玻璃窗就可能漏水,甚至破碎,危及下潛人員的生命。因此,安裝載人艙玻璃,也是組裝載人潛水器裏最精細的活兒。

  蛟龍號的研製目標是“下得去,上得來,能幹活”,為此安裝了很多高精度的感測器和執行單元,如艉部的四個向量佈置的推力器。推力器的安裝要求定位精確,但蛟龍號的鈦合金支架是焊接結構,其安裝焊接、應力釋放是一個綜合而複雜的過程,焊接變形量無法預估。顧秋亮利用高精度鐳射水準儀找平、測距儀測量實際偏差、軸徑向拉鋼絲確認位置等,確保了安裝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

  類似的技術難題層出不窮,作為首席裝配鉗工技師,顧秋亮能夠見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40餘年來養成的“螺絲釘”精神。他愛琢磨善鑽研,喜歡啃工作中的“硬骨頭”。凡是交給他的活兒,他總是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改進安裝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裝精度,進而確保高品質地完成安裝任務。當學徒那會兒,10釐米的一塊方鐵,要銼到0.5釐米,為了這個,他銼了十五六塊方鐵,銼刀都用斷了幾十把。

  2009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拉開了海上試驗的序幕。作為蛟龍號海上試驗技術保障骨幹,已是50多歲的顧秋亮,克服嚴重的暈船反應等諸多困難,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海試中,為蛟龍號保駕護航。

  多年來,顧秋亮帶領全組成員,保質保量完成了蛟龍號總裝整合、數十次水池試驗和海試過程中的蛟龍號部件拆裝與維護,用實際行動演繹著對祖國載人深潛事業的忠誠與熱愛。

  如今,顧秋亮又肩負起了新的挑戰——組裝4500米載人潛水器。已近花甲的顧秋亮仍堅守在科研生産第一線,為載人深潛事業不斷書寫我國深藍乃至世界深藍的奇跡默默奉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