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2P收益率為何遠比銀行理財高

  • 發佈時間:2016-04-30 05:34:31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業內曝向銀行借不到錢的融資主體願付出更多成本向P2P借錢

  文/表 廣州日報記者林曉麗

  近期,某知名門戶網站的工作人員向李小姐推薦了其公司的理財産品,收益高達9.8%,而且還暗示是保本的。李小姐表示疑惑:“為什麼理財投資類公司的産品的收益率可以比銀行理財産品高出一大截呢。”

  記者調查發現,兩類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不一樣。有業內人士曝向P2P融資的主體多因向銀行借不到錢,因此願意付出更多成本向P2P企業借錢。

  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正大面積縮水。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本週,共有887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3%,較上周下降0.03個百分點。整個4月份下跌趨勢非常明顯,平均預期收益率從月初的4.05%跌至月底的3.93%,累計下跌了0.12個百分點。

  理財産品收益率少超5%

  P2P上周收益率均超9%

  分析師稱,國有商業銀行理財産品本週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46%,平均預期收益率較高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已逼近4%。而記者從廣州各大銀行了解到,下周銷售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超過5%的産品已是鳳毛麟角了。

  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下跌,使得部分投資者轉向了以P2P為主的理財投資類公司。雖然該行業去年負面新聞集中爆發,但人氣依然在回升。

  據網貸之家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3月P2P網貸行業實現了1364.03億元的整體成交量,較2016年2月環比上升了20.70%,是2015年3月成交量的2.77倍。而從4月的數據來看,到目前為止,成交量也一直比較平穩。

  原因就是P2P的收益率比銀行理財高出一大截。據第三方數據顯示,3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11.63%,環比下降了0.23%,同比下降了3.39%。

  銀率網重點監測的P2P平臺上周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60%,較前一週下降14個基點,收益率8%至10%佔比最大,收益率10%以內的項目佔比合計達62.2%。同時,收益率在15%以上的項目佔比仍有5.6%。

  銀率網理財分析師閆自傑指出,受降息影響,P2P産品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與銀行理財4%的收益率相對比,仍領先不少。

  融出資金門檻低過銀行

  P2P靠高收益吸引投資者

  為什麼P2P企業的收益率可以這麼高呢?閆自傑指出,P2P以個人債權為主,有一部分個人債權人背後就是中小微企業。而向P2P融資的企業或個人,或是信用等級較低,或是急於用錢,或是金額達不到銀行的要求,只能轉向非金融機構貸款,而這要付出的利息也會更高。

  人人聚財CEO許建文告訴記者,P2P資産定位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産有差異,做的是抵押類的客戶,這種客戶群,單筆金額小,金融機構不服務,造成價格上比傳統金融高。P2P的議價能力可以給客戶更高的收益。因為P2P沒有明確的金融身份,必須付出更高的收益,才能獲取更多的投資者。實際上,P2P的收益率也在大幅下降,隨著監管趨嚴,以後收益率還會更低。

  剛兌壓力大風險偏好低

  銀行理財難有較高收益

  而銀行理財對接的標的,據閆自傑介紹,債券是大項,其次是貨幣類,其他的配置,都不會做詳細披露。雖然非標債權很早就被整頓了,不過還是有。對銀行來説,銀行投資的標的有虧損的情況,尤其是非標,但是通過削峰填谷進行平衡。“不過,銀行對投資這些風險較高的項目都會有比例控制,也會隱性兜底,因為誰家都不敢率先打破剛兌。”閆自傑説。

  融360分析師也表示,實際上銀行近年來在理財産品方面賺的並不多,市場利率不斷下降,資産荒現象嚴重,銀行很難挖掘更多的優質資産;此外,今年債券市場表現差強人意,銀行理財的投資收益也受到一定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理財很難有較高的收益,銀行自身的利潤也會受到壓縮。

  某股份制銀行資産管理人士告訴記者,説到底是底層資産不一樣,風險與收益對等,銀行的基礎資産是國債、債券等債權投資等,風險等級低。而P2P對接的資産風險較高,收益也會高一些。“銀行必須穩健經營,何況目前的銀行理財産品都是剛性兌付,銀行更注重聲譽風險。説到底,大家的風險偏好不一樣,客群也不一樣。”該人士説。

  銀率網最新分析指出,在債市信用風險加劇,債券投資收益快速回落的情況下,市場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短期內暫無有效的紓解通道,這對整個理財市場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4月份,隨著中鐵物資暫停債券交易,市場避險情緒進一步高漲,影響也正在逐步傳導到銀行理財市場,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銀行資管部門或會主動降低收益預期、降低杠桿率,銀行理財收益或出現進一步下滑。

  P2P運作成本不一定低

  而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除了對接標的不同帶來收益的差別,網際網路技術也降低了理財成本,P2P企業改變了以往傳統金融機構層層流轉之下的交易成本不斷上升的現實,資金對接效率大大提高。

  不過,閆自傑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很多P2P公司都很難純粹只做線上。如某理財公司全國員工三萬多人,其實趕上四大行一個大點的省分行的人數規模了,成本也是相當高的,但是它的資産規模和一個銀行省分行的規模相比,可是差太遠了。”

  數據

  半數投資者試過

  網際網路金融理財

  廣州日報訊 (記者潘彧)日前,金融綜合服務提供商匯付天下公佈新金融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嘗試過網際網路理財的投資人佔比超過一半,接受度已較高。

  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理財市場的基本規模估計在40萬億~50萬億元之間,理財參與人數約4億~5億。除了傳統的銀行理財、股票外,網際網路理財、保險理財、信託、資管等新品類漸成投資人“新寵”。

  此次調查數據顯示,68.7%的投資人嘗試過2~5種投資方式,僅有9.4%的投資人只投資過一種投資産品,另有21.9%的投資人嘗試過超過5種的投資種類。

  此外,超八成投資人關注理財平臺賬戶的安全性,而近七成投資人關注理財平臺的專業性,近七成投資人嘗試過2~5種理財方式。同時,投資人對理財平台資質不明晰、産品資訊披露不透明等行業現象,最為不滿意。

  風險

  部分平台資金池或虛假發標

  有業內資深人士報料,理財産品平均年化收益9%,僅銷售環節的運營成本接近5%,加上3%風險準備金,但很多融資項目實際融資成本不到15%,其中還包括一些並不給平臺支付一分錢利息的自融項目,怎麼算都很難實現收支平衡。

  該人士透露,部分理財機構可以不顧資産端兌付風險,隨意“調高”理財産品收益率,以吸收更多投資者資金,只為快速擴大資産管理規模吸引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甚至購買上市公司股份計劃借殼上市;在出現産品兌付問題後,為了維繫公司資金鏈不斷裂,這家理財機構甚至虛構融資標的,包裝成高息理財産品,玩起借新還舊的資本遊戲。

  而在日前,“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召集的座談會就發佈了部分P2P網路借貸機構設資金池、未盡職調查、虛假發標和自融等手法。

  據了解,一些網貸平臺通過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産品出售給出借人,或者先歸集資金、再尋找借款對象等方式,使出借人資金進入平臺的中間賬戶,形成資金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些網貸平臺未盡到身份真實性核查義務,未能及時發現甚至默許借款人在平臺上以多個虛假名義發佈大量借款資訊,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此外,個別網貸平臺編造虛假融資項目或借款標的,採用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為平臺母公司或關聯企業進行融資,涉嫌集資詐騙。

  投資建議:

  投資高收益産品要謹慎

  融360分析師提醒,投資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的P2P産品時需謹慎。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現狀下,很少有企業能接受這麼高的融資成本,很可能是企業經營週轉出現嚴重問題,已經沒有現金流,這類企業很可能到期無法償還本息,加大平臺壞賬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P2P平臺的理財收益率很高,但過去一年仍然出現了不少跑路、攜款潛逃的現象,這不僅暴露了野蠻生長導致門檻降低魚龍混雜、行業監管缺失等問題,更體現了行業平臺整理風控能力不足的弊端。

  雖然監管要求P2P平臺不得提供擔保或是給予投資者本息保障,但是據融360調查的數據顯示,仍有68%的平臺直接或間接承諾本息保障,其他理財領域之中現象也比較嚴重,主要原因還在於監管的缺失。不過很多情況下這種本息保障並不可靠,投資者一定不要盲目聽信。

  閆自傑則表示,近期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都值得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債市違約風險的影響正在逐步傳導,對債券發行、債券利率和債券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監管層對票據業務、通道業務、銀行理財委外業務的監管正在收緊,資管市場可能會迎來一波查漏洞、嚴監管、去杠桿的調整。因此,近期投資謹慎為好,而銀行的非結構性理財産品是最穩健的渠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