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百歲工匠寄語妙齡學徒:工人一樣可以通過努力受人尊敬

  • 發佈時間:2016-04-28 14:56: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瀋陽4月28日電題:百歲工匠寄語妙齡學徒:工人一樣可以通過努力受人尊敬

  新華社記者陳夢陽、石慶偉、汪偉

  在有“共和國裝備部”美譽的老工業基地遼寧,一位百歲工匠和一個妙齡女學徒,儘管年齡相差80多歲,人生之路迥異,卻在努力探尋工匠精神上找到了交匯點。

  “憑興趣選擇上技校,也曾後悔過,未來會怎樣?”一個稚氣未脫、懵懂當上學徒的女孩,曾因周圍質疑聲一度迷茫,終究選擇追尋自己的夢想。

  “未來靠自己爭取,工人一樣受人尊重,但需要踏實、求學!”一個一身榮耀、滿手絕活的百歲老工匠,曆盡滄桑,對“製造強國”的夢想依舊癡心不改。

  ——“我因愛好選擇未來,卻因質疑一度徬徨”

  1999年出生在瀋陽市蘇家屯區的李佳琪,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成了她生命中的拐點。那一年中考,李佳琪沒有選擇上高中,而是選擇走入華晨寶馬和瀋陽市裝備製造工程學校共同打造的“寶馬班”。

  “家裏條件和當時成績都允許我繼續讀高中,但這種教學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讓我瞬間喜歡上這裡,我不是一個死讀書本的人。”李佳琪説,雖然是自己選擇,但周圍除父母外的其他人都不理解,這種質疑聲一度讓自己迷茫。

  採訪中,李佳琪説出了心裏話,“在許多人看來,做一個管理者甚至自己當老闆更有面子。其實,如果沒有外界的懷疑,我寧願這輩子守著器具,生産甚至創造屬於我的東西。”

  在成為大國工匠的艱辛道路上,李佳琪遲疑地邁出了第一步,未來還會有風雨,但遙遠的目標將成為她櫛風沐雨堅定前行的燈塔。

  ——“選擇沒錯,工人一樣可以通過努力受人尊敬”

  和李佳琪比,年過百歲、被稱為我國鑿岩機第一人的龐兆凱已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國工匠。他用一身的榮耀和光環告訴李佳琪,這個選擇沒有錯,通過努力,工人一樣可以有所建樹、受人尊敬。

  與憑愛好選擇不同,1916年出生的龐兆凱,因家境貧寒,在不到20歲的年齡,別無選擇地當上一名工人。1948年瀋陽解放,龐兆凱在瀋陽機械七廠工作已經有十余個年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1949年末,因全國嚴重缺乏礦山井下巷道掘進用的鑿岩機,上級安排包括機械七廠在內的幾個廠同時試製。時任技術科科長的龐兆凱,作為研製攻關組的核心成員,負責加工試製和礦山試驗,並成功研製成第一台鑿岩機。

  正是龐兆凱等一幹技術工人的努力,直接促成了全國第一個風動工具廠“瀋陽風動工具廠”的成立,並納入了國家“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龐兆凱被任命為生産技術副廠長兼總工程師,負責全廠生産技術工作,帶領沈鑿開始由仿製走上了獨立設計的道路。

  如今耳聾嚴重的龐兆凱通過記者手寫了解了李佳琪的故事,思路清晰地説:“尊重不是職業給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

  ——“努力確實讓我贏得自信”

  聽了龐兆凱的故事,李佳琪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而現實生活也告訴她,努力是贏得尊重的唯一通道。

  最近李佳琪成了學校的名人,因為她受邀赴德國參加寶馬百年慶典,而且還接受了部分媒體的採訪。“這種機會就是用努力換來的。”李佳琪説,當初一些懷疑自己選擇的家人、朋友,也因為自己的努力和獲得的榮譽,改變了過去的看法。“現在家裏親人的話題還是圍著我轉,只不過過去是批評我任性,現在是討論我未來。大家都認可了,我就輕鬆很多。”

  在李佳琪的課表上,記者看到,每週除了有她喜歡的實訓課,更重要的是系統的理論教學,以及數學、語文、外語等基礎學科教學。為了更好地融入寶馬這個大型跨國公司,外語學習佔據了李佳琪大部分課餘時間。

  “我未來想有一個自己的操作間和實驗室,任憑想像,任我創作。等我學會鈑金時,我一定要利用學校的工具,給爸爸做一個我設計的煙缸。”結束採訪時,李佳琪説,“感謝父母尊重我的選擇,我也會這樣對待下一代。”

  ——“中國製造需要踏實認真、上進求學的大國工匠”

  記者採訪時,龐兆凱兩次從沙發上站起來,抓住記者的手,再三囑託:“告訴佳琪,成績是過去的,未來要踏踏實實在基層工作。”

  龐兆凱所在工廠的原組織部長張慶家今年也已77歲,當初入廠時是龐兆凱手下的一個“兵”。他接過話頭對記者説,一定要到基層積累經驗,自己畢業入廠時是大學生,但當時就被安排在生産一線,“一線實踐是成為工匠的基礎”。

  龐兆凱回憶説,當年他幹活時非常認真,對一些器具的工作原理非常熟悉,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為後期研製鑿岩機打下基礎。”

  “不要以為當工人就只動手不學習,一定要二者兼顧。”龐兆凱囑咐説。

  1956年,龐兆凱被國家送入東北工學院,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龐兆凱説:“我參加工作之初就在業餘時間偷師學藝,新中國成立後自己更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國家培養我去大學進修,我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學習理論。最終憑藉深厚的實踐經驗和紮實的理論,成為全國第一批高級工程師。”

  採訪中,龐兆凱、張慶家回憶起他們那個年代的工人特徵:工作較真,對産品品質一絲不茍,每個工人手裏都有一兩項絕活,學習更是被工人看成難得的機會。

  企業是大國工匠成長的搖籃,大國工匠是出現百年企業的基礎,“製造強國”需要二者良性互動。張慶家回憶説,我們那個年代,當上工人很自豪,工作也認真,工廠對工人的技術培訓從不間斷,廠裏的許多幹部也是工人成長起來的。

  在瀋陽市裝備製造工程學校,記者看到,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放棄讀高中,選擇來這裡學技術。大國工匠的種子,在這裡萌芽。

  從百歲龐兆凱到妙齡李佳琪,工匠精神傳承在繼續,“製造強國”的目標在閃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