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靜靜岐江水 悠悠花尾渡

  • 發佈時間:2016-04-28 07:00:0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類選擇生活居住的環境,一定離不開水源。一個城市的構築,大多會依傍著河流。岐江,是石岐乃至中山人的母親河,對於年長的地道中山人來説,他們過去的生活與岐江上的航船息息相關:那不僅是農産品的主要集銷市場,還是沿路城鎮居民進出廣州、東莞及出海的主要通道。

  1982年,當石岐港最後一艘花尾渡“曙光301”號退出航運歷史舞臺那一刻,許多中山人都懷有一種深深的眷戀。中山人口中的花尾渡,是大型木質拖渡船的美稱。

  34年過去了,昔日岐江上的航船已消失,貨運的船隻也隨著中山港等大型碼頭的建成,以及陸上交通的便捷已日漸稀疏。如今,在市區航道上見到的只是幾艘河道清疏或治安、消防的工作船,偶然才有一兩艘小型的貨船經過,過去繁華的江面仿佛已變成一條大公園內的水道。

  但值得慶倖的是,儘管時移世易,自2011年10月岐江夜遊啟航後,中山人可再一次坐上古色古香的現代版“花尾渡”,感受前人漁歌唱晚,畫船笙簫的恬靜。鄧泳秋 伍傑

  A.入夜啟航次晨抵穗

  雖然最後一艘花尾渡已于1982年停運,但對於花尾渡的記憶,老一輩的中山人卻未曾磨滅。

  上世紀初中期,花尾渡是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帶獨具特色的客貨兩用船。這種船船體木質,近乎平底,船身吃水很淺,甲板之上有兩層,每層佈滿一尺見方的小窗戶,整艘船身繪上鮮艷的顏色。但船體本身是無動力的,要靠一首小火輪在前方遠遠拖著航行,因而就有了“花尾渡”的美稱。

  根據《中山市交通志》簡敘,宣統3年香山已有花尾渡。開設渡船的經過是:時有順德陳村紙廠人員馬竹若與石岐金玉樓紙料鋪的黃棟初交往頻繁,期間馬竹若洞悉石岐航運業或將大有所為,故集資開設永生渡,租用小機輪拖帶,在廣州註冊,往來石岐。

  隨後,1918年也有了恒昌、利盛號每日對開行走香港。當年的華僑出國,大多數都是乘花尾渡到香港,再轉乘郵輪出國。

  而《岐海商濤》描述,石岐的花尾渡鼎盛時有十多條航線,其中,最熱鬧的要數石岐至廣州的航線。與如今白天航班多夜間航班少不同,當時的正常航班是在每天下午6時啟航,于翌日早上6時抵達廣州大沙頭碼頭。

  乘客登船後可娛樂休閒一番,然後一覺醒來已到埠,舒適省時還可省卻一晚住宿錢。當年不少人一登岸就去喝早茶,再去辦事訪友,忙完一天,傍晚又可登船返程,甚是方便。

  B.香山八景石岐晚渡

  關於花尾渡的印象,40多年前居住在岐江邊的石彩蓮還記憶猶新。“抗戰勝利後至80年代是花尾渡的鼎盛時期,當年的花尾渡像如今的飛機、高鐵一樣,是分等級的,但只分三、四、五等,沒有頭等、二等。各等級艙位之間是有區別的,三等艙最高,每個床位的床頭有一小窗,你可通過這小窗遠眺江景。由於窗戶多,空氣也好些。四等艙也有小窗,但小窗適與甲板平,視野不夠開闊。五等艙則已處於“水底”,無窗戶可眺望通風。”石彩蓮比劃著説道。

  倘若人們是乘坐夜間的航班,登船後會有船員來為乘客預定宵夜,品種會有慣常的粥、粉、面、飯、小炒,還有九江雙蒸酒或石岐米酒。9點鐘左右,船員就會按預訂送來宵夜,坐在鋪上滋味地享受一番後,到盥洗室減輕負擔梳洗乾淨,就可以美美睡上一覺。有些精力旺盛的小夥,甚至拆去鋪位之間的板,圍坐在一起談天説地、打撲克、下棋,有時人數不夠,鄰鋪不相識的乘客也會“參戰”。

  由於花尾渡的正常航班大多在夜晚,因此船倉的後尾部分還有盥洗室、廁所、衝涼房。乘客可以在船上衝涼,早晨亦可梳洗乾淨後登岸。

  上個世紀,人們外出的機會不多,送船、接船是花尾渡的另一景觀。遠行的惜別和相見的期盼,凝聚了多少人的情感。黃昏、清晨,碧波盪漾,花尾渡的此情此景,引發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讚美。“石岐晚渡”,大約在元明之際,便被列入“香山八景”之中。且看明代詩人的讚美吧:城邊河水碧如蔥,城外扁舟晚渡風。日落月來天在水,行人渾入鏡光中。

  C.船遊河洲 延續渡韻

  1971年,航運廳在中山投資8.5萬元改建了佔地426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石岐港客運站大樓,並建設了35米的碼頭泊位。同時,舊式的花尾渡陸續被淘汰,改用柴油內燃機單行船,航速大大提高了。

  遊走在中山以及珠江三角洲水網之中的花尾渡,從清朝,走過民國,走進共和,經歷土改,經歷四清,也經歷了文革。舊了,重刷一次油漆,破了,再造一艘新的,拖纜磨斷了,麻繩也許換成了尼龍繩……然而,這個龐然大物終於敵不過時代的發展。

  1982年,石岐港最後一艘花尾渡“曙光301”號退出了航運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自己有航行動力的“紅星”系列水泥殼或鐵殼柴油發動機船。相對於拖船花尾渡,它的俗名叫“單行”。其內部的乘客設施,與花尾渡相似,只是規模小些,最大的不同,就是航行時有隆隆的發動機聲和微微的振動,再也沒有了那份安靜,許多乘客再也不能安然入睡了。

  如今,花尾渡已完全消失了,年輕人只有通過歷史舊照認識她的模樣。然而,船遊河洲的生活方式卻被保存了下來,只不過,現在岐江河的渡船已不再是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存在,而是以一種休閒娛樂方式再次躍然於人們眼前。

  2012年起,岐江河上出現了一艘艘現代“花尾渡”。每當夜幕降臨,在岐江公園的碼頭上,一艘艘帶著古意的畫舫緩緩起航,位於藍波灣廣場隨著音樂起伏的噴泉也吸引了前來遊玩的市民,在興中廣場緩緩轉動的摩天輪也被許多遊人拍進手機畫面中,岐江河兩岸再現一幅親水畫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