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羅椅民:解決養老亟需建立適老環境

  • 發佈時間:2016-04-28 01:30: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我國大約有近4000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5%的老年人有入住養老機構的願望,但目前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日前,在由蝸牛故事老齡事業俱樂部舉辦的一場座談會上,國家康復輔助研究中心標準與理論研究部主任羅椅民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形勢更加嚴峻,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速發展的三個新特徵。

  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了2.22億,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除了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空巢和失能困難老人多以外,我國的老齡化還呈現出先於工業化、與家庭小型化相伴隨、老年撫養比快速攀升等特點。”羅椅民説,“另外,我國‘長壽不健康’的養老現象也很突出。全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近4000萬人。”

  “我國養老形勢非常緊迫。”羅椅民認為,目前我國普遍存在“未富先老”的現象,面臨著養老資源緊張、資源分佈不均、利用率低下的局面。

  在對全國數百家養老院考察的過程中,羅椅民發現,由於我國沒有“養老機構建設設計標準”,許多養老院存在設計不合理現象,設計建造階段沒有按使用功能劃分,沒有考慮環境無障礙設施設備的匹配,大量低水準建設和盲目引進高級豪華配置,雖然投入了大量經費卻不能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養護需求,導致資源的低效和浪費。

  近年來,國內一線城市的養老需求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高齡、失能、空巢、獨居老人希望入住養老院頤養天年,卻因擠不進大門而晚景淒涼。隨著老齡社會的來臨,“老有所養”正成為越來越迫切的時代課題。

  在羅椅民看來,機構養老是解決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養老問題的最好選擇。“這種將老人集中在專門場所的模式,優點在於能夠通過集中管理,專業化的護理服務、安全的無障礙環境和設施保障、康復輔具的支援,使老年人得到家庭養老所不能達到的護理和康復服務。”

  羅椅民認為,“標準的養老院設計建造應根據老人的自理能力、失能、半失能護理需求設計功能區,而康復輔具的應用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的行動、聽力、視力、智力、吞咽等功能障礙代償需求,對提高進食、排泄、洗浴等三大功能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伴隨養老服務的始終,能大大減輕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但現有養老機構多數只能提供簡單的生活照料,很難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護理需求。而且我國的養老服務專業化人員十分缺乏,全國從業人員不足百萬,目前全國取得執業資格的僅有幾萬人,養老護理員全國潛在需求在1000萬人左右。大部分從業人員缺乏基本的護理知識、經驗和技能,專業化程度較低。一些配置了康復輔具的機構,也由於沒有專業操作人員,無法應用。”

  在羅椅民看來,要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必須要建立起一個適老環境,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適合老年人的居養環境,才能切實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羅椅民認為,國家應當制定“養老機構建築設計標準”,按照滿足老年人照護需求能力不同劃分為自理護理型、半失能護理型、失能護理型,制定相應的環境設計和康復設施設備安裝使用標準。引入多種形式的市場主體,培育發展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機構,鼓勵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開發養老服務項目,參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積極扶持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和中小型養老服務企業創新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