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城鎮化如何“推陳出新”

  • 發佈時間:2016-04-26 05:58: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城鎮化速度也將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城鎮化發展轉向規模擴張和品質提升並重。“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推行覆蓋所有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的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近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在北京發佈。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6.1%,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9.9%,兩者之間存在著16.2個百分點的差距。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如何通過推動“人”“地”“錢”等領域的改革,促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推進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

  針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的問題。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分析説,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不快,一方面是由於跨省、跨地區轉移人口尚未出臺統一的政策安排,外來人口特別是跨省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展緩慢。一些人口流入較多、農民工落戶意願較強的地區還沒有制定具體的戶籍改革方案;一些地方對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方面重視不夠;一些地方制定具體落戶條件時對本地人寬、對外來人口嚴。部分地區雖然降低了落戶和外來人口享有公共服務的門檻,但是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仍然存在“玻璃門”的現象。另一方面,農村相關權益保障機制不健全,農民對進城落戶擔憂仍然存在,落戶的積極性不高。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徐林説,“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全面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鼓勵各地區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各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制定公開透明的落戶標準,並向社會公佈。

  記者了解到,我國將加快實施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突出政策引導,全面實施財政資金、建設資金、用地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的“三掛鉤”政策。即使到2020年能夠順利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還會有2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沒有落戶。

  徐林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在建立全國統一的居住證制度基礎上,堅持“領取無門檻、服務有差異”的原則,全面推行覆蓋所有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的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來,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有所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得到了強化。但由於關鍵的體制障礙沒有根本消除,農村資産的資本化通道尚未打通,財産性價值無法實現,不僅制約了城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削弱了農民帶資進城的能力,也影響農民轉戶的積極性。

  徐林認為,隨著農村各種條件改善的程度越來越好,特別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小,會有不少農民不願意落戶到城市,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離城市或者城鎮比較近的地區。

  “現行的土地制度與城鎮化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顯現,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徐林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全面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總結推廣成功經驗,逐步打破城鄉間土地流動壁壘。加快改革完善土地徵收制度,合理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定土地徵收目錄,逐步縮小徵地範圍。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佈的《2015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指出,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徵地補償機制,因地制宜採取留地、留房、留物業、留股份等多種安置方式,保障被徵地農民的長遠發展生計;並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為重點,探索農村土地直接入市辦法。

  根據《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宅基地改革還將完善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農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區域戶有所居的多種實現形式;對歷史原因形成的超標準佔用宅基地和一戶多宅等情況,探索實行有償使用;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資源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改革宅基地審批制度,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民主管理作用。

  據介紹,目前,各試點地區已經全部申報試點方案,試點正在封閉運作中。

  創新資金保障機制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需求規模大、期限長、主體多元、結構複雜。徐林表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必須創新金融服務,放開市場準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

  近年來,相關部門積極創新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創新債券品種,各地積極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取得了一些成效。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出臺了支援城鎮化發展的具體意見,積極運用貸款、債券、租賃等綜合金融服務,為城鎮化提供金融支援。

  2015年,江蘇省率先打響了當年地方債發行的“首槍”,隨後各省份地方債發行紛紛登場。截至2015年12月18日,全國地方債共發行約3.8萬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還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合作,鼓勵引導政策性銀行支援新型城鎮化。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建立了“政、銀、企、社會”合作對接機制,通過PPP、特許經營、投資補助等多種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部分試點地區通過發揮財政投入杠桿效應,有效激活了社會投資,減輕了財政支出壓力。

  同時,探索城市政府自行發債制度,在進一步完善省級政府代發地方債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管理規範、風險可控、成本合理、運作高效的城市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完善城市政府舉債的法定程式,把政府債券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完善政府債務資金使用和償還的資訊披露制度,儘快建立健全政府債務信用評級體系。進一步修訂完善《預演算法》,允許城市政府自行發債,通過資産證券化等方式,拓展釋放城市存量資産價值的渠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