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專利戰爭一觸即發
- 發佈時間:2016-04-26 01:30:2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 垠 王 怡
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産權日,北京大學智慧財産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2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專利戰爭已在全球拉開大幕,傳統IT專利巨人和網際網路公司的專利糾紛惡戰在所難免。
“由於傳統通訊企業在多年研發中掌握了大量網際網路基礎專利,特別是通訊與數據傳輸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而像小米之類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發展較晚,專利積累不足,新興網際網路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以及在全球環境下的商業競爭,必然會面對擁有基礎技術的專利權人的侵權訴訟。”張平説。
網際網路産業當心四類專利糾紛
4月23日,《網際網路技術創新專利觀察報告(2015)》發佈,張平是該《報告》的主持人。
《報告》對國內外20傢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進行了技術發展、專利佈局等方面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從中國境內專利申請數量上比較,傳統的通訊公司擁有專利數量都在1萬件以上,三星、華為則超過5萬件。而在網際網路領域,騰訊的專利數量位居第一,數量為9540件,預計騰訊將在2016年成為首家專利數量突破1萬件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
“報告的數據和分析很有道理,專利惡戰到來是遲早的事。”中國智慧財産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順德説,以前網際網路企業國外居多,如今像華為、中興等企業發展壯大且走出國門時,國外公司就會用專利進行打壓。中國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大多為中小型且處在産業鏈下游,運用智慧財産權能力較弱。
張平稱,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及技術創新的發展,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及新興企業將面臨四類專利糾紛:來自於標準必要專利權人、NPEs(非專利實施實體)、開源社區(許可證)的專利糾紛、第三方專利侵權的網際網路平臺責任。
“網際網路企業要和其他企業互聯互通,意味著互動式通訊中要有標準才能與其他産品相容,而這些標準中遍佈專利。”在張平看來,涉及標準必要專利權人的侵權糾紛比較難處理,這與李順德的觀點不謀而合。
李順德認為,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普遍成長年限短,積累的專利總數大多不足萬件,這些企業在面臨專利糾紛時,還不具備完全的防禦能力,當務之急是網際網路公司要發力儲備專利,並借用其他策略應對通訊巨頭的專利訴訟風險。
美國高通公司以驍龍處理器和CDMA技術,在無線電通訊技術領域遙遙領先,並向100多位製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我國為CDMA技術專利付出了鉅額專利使用費,2G、3G、4G都離不開高通的專利。未來的5G標準能否改變被動局面,一方面要依靠技術創新,另一方面要靠智慧財産權的綜合運用。”張平説。
不要等産業成型再補專利課
如今,採用節能光源的LED産品已步入千家萬戶,LED産業也是外國重點發展的産業之一,但在LED照明標準中我國企業擁有的專利很少。張平説,LED照明標準基本被國外企業控制,終端設備介面標準等産品也都充滿了國外企業的專利,這意味著産業規模越大,我們付出的專利代價就越高,産業的發展永遠處在利益鏈末端。
“我們的《報告》不是針對一兩個專利訴訟,而是要給中國網際網路等新興企業‘一個專利預警’,讓企業清楚在國際專利競爭環境所處的地位。”張平直言,“針對重點發展的産業,建議政府在頂層設計和技術標準上重視專利戰略的應用。我們不能等産業成型後再補專利短板,那只能是亡羊補牢。”
如果沒有智慧財産權保護,創新越多的公司就越先破産。華為、中興的專利佈局從國內走向世界,以全球專利申請量為例,華為是11.3萬多件,中興為7.4萬多件。
“標準和專利對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更為重要,技術和標準聯繫密切,比如華為和中興在佈局專利的同時也在積極參與制定標準,在國際上贏得更多話語權。”李順德表示,積極應對專利暗戰,企業要加強創新投入、技術開發力度和智慧財産權運用能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一觸即發的專利惡戰?張平建議,國家和産業應從頂層設計上進行專利佈局,比如在科技部重大專項或核高基等領域,加大投入並跟蹤扶持相關産業形成更多的基礎專利和標準必要專利。
“有了技術實力就如利器在手,有了專利底氣自然足,遇到官司就能積極應對,你起訴我侵權,我可以進行反訴。”李順德介紹,從國外的案例看,網際網路企業往往還通過專利侵權訴訟與傳統通訊公司相抗衡。
“不能再讓産業發展被高昂的專利費用所牽絆。”張平説,當一個産業做大時,沒有與之相稱的專利,企業就只能斥鉅資買專利,交不起專利費就貼牌,再不然就破産。對企業而言,要有針對産品應用態勢的充分的專利儲備。(科技日報北京4月25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