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研發支出居世界第二

  • 發佈時間:2016-04-25 22:30:5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夏陽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上屆上交會首次發佈《2015年技術貿易發展報告》之後,本屆上交會又發佈了《2016年技術貿易發展報告》。報告指出,雖然發達國家科技創新仍然領先,但優勢正在逐漸減小,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成為科技創新的活躍地帶。未來20~30年內,北美、東亞、歐盟三個世界科技中心將鼎足而立,主導全球創新格局。

  除上述地緣趨勢外,全球技術産業可能還將形成另外四大趨勢。一是科技發展呈現交叉融合的態勢,綠色、健康和智慧將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二是科技創新活動日益社會化、大眾化和網路化,新型研發組織和創新模式將顯著改變創新生態,例如在中國,以“創客空間”、威客、極客等為代表的小微型創新正在全球掀起新的創新創業熱潮;三是創新活動從一國的封閉研發向各國開放式融合研發轉變,跨區域協同創新成為普遍趨勢;四是各類創新要素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優秀科技人才成為競相爭奪的焦點等也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趨勢。

  技術進出口主體仍為外企

  雖然我國技術出口能力逐漸提升,但受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國技術貿易發展下行壓力有所增加。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物技術産品、航空航太技術産品、電腦整合製造技術産品等高新技術産品(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約12033億美元,比2014年同期略有下降。商務部對國際技術貿易進出口額的統計與海關數據存在較大差異,2015年的國際技術貿易額降至545.2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術貿易出口下降的趨勢下,我國高附加值的技術出口逆勢增長。2015年,我國技術出口合同中設備費為31.6億美元,同比下降70.2%;技術費佔合同金額的88%,同比提高25.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技術諮詢與技術服務出口占我國技術出口總額的57.7%,專有技術或轉讓合同金額同比增長81.3%,專利技術許可或轉讓合同金額則同比增長24.7倍。

  報告指出,我國技術引進方式正從傳統的成套設備、關鍵設備和生産線引進為主,轉為以專業技術許可、核心關鍵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為主的方式。

  根據報告,目前,外商投資企業仍然是我國第一大技術出口企業的類型,佔技術出口總額的70.7%。但2015年,民營企業的技術出口合同額達33.5億美元,同比增長6.2%,超過國有企業成為我國第二大技術出口企業主體,佔總額的12.7%。國企技術出口下滑明顯,同比下降74.2%。

  與出口一樣,技術進口的主體也呈現出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民企增長強勁的態勢。

  “軟技術”進出口總額佔比不到10%

  2016年初,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佈的《美國科學與工程指標》顯示,全球研發集中在北美、歐洲、東亞和東南亞地區。雖然美國仍然是全球科學與工程研發支出最多的國家,佔全球研發經費總數的27%,但中國近幾年在研發領域的投資大幅增加,如今以20%的比例緊隨其後,在研發投入、高科技製造增加值等方面均居世界第二。

  然而,我國技術貿易規模仍然偏小,高新技術産品貿易佔我國對外貿易的份額每年基本維持在30%左右,出口規模尤其小,僅在15%~17%間徘徊。

  據海關統計,在我國高技術産品的進出口中,技術服務和技術許可等“軟技術”進出口總額佔比不到10%,而“硬技術”的進出口總額佔比卻高達90%以上,存在自主智慧財産權産品過少、自主創新能力低、産品附加值小等問題。

  另一個顯著的問題是技術貿易的摩擦進一步加劇。據中國貿易救濟資訊網的統計,2015年,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中國啟動了75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與此同時,我國對外啟動貿易救濟調查11起,全部為反傾銷。截至2015年底,我國對外啟動貿易救濟調查240起,其中反傾銷案件232起,反補貼案件7起,保障措施案件1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