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製造業提質增效需防“馬桶蓋陷阱”

  • 發佈時間:2016-04-25 09:52:2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去年被財經作家吳曉波“點名”後,智慧馬桶蓋在中國聲名鵲起。從街談巷議到媒體報道,從會議論壇到政府文件,經常能看到這個詞。最近,它又被寫進了《貫徹實施品質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下稱《計劃》)。《計劃》明確提出,要以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慧馬桶蓋等消費品為重點,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

  媒體在報道此《計劃》時,大都將“智慧馬桶蓋”這個點寫進了大標題。“馬桶蓋+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組合,確實能産生一種很微妙的化學反應。但是,在仔細研讀這份以“開展品質品牌提升行動”為關鍵詞的文件之後,我反倒覺得:中國製造要通過提質行動成為“中國智造”,首先要防範的就是“馬桶蓋陷阱”。

  我所謂的“馬桶蓋陷阱”,是一個未必嚴謹的新造概念。它指的是,在製造業提質升級過程中,盲目追逐所謂“爆款”的那種發展思路。稱之為“陷阱”,是因為這種理念看似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實則可能讓相關企業陷入“轉型成功”的幻覺中,最終導致整個行業落入缺乏創造性、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窠臼。

  在中國,即使是一個小作坊的老闆,也應該知道創新是驅動發展的引擎。但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製造業用得最嫺熟的武器恰恰不是創新,而是模倣。只要有“爆款”受到消費者追捧,很快就會有劣質廉價的“同款”。這種富有投機色彩的發展模式,讓一些企業賺到了錢,卻讓中國製造戴牢了“山寨大國”的帽子。

  多年以前,中國製造業就已出現向“中國智造”轉型的呼籲,但效果似乎並不明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從海外購買智慧電飯煲、智慧馬桶蓋等産品,“海淘”逐漸成為一個新興産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給側的中國製造與需求側的消費者訴求之間不匹配、不協調。

  但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是中國人爭買電飯煲,還是智慧馬桶蓋受追捧,都已是日本或其他國家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就開始謀篇佈局的結果。如果新時期的中國製造業依然為自己能迅速克隆“爆款”而沾沾自喜,所謂“新國貨”恐怕仍不會有光明前景。畢竟,我們已經見過很多能證明“馬桶蓋陷阱”的案例。

  因此,我更傾向於將《計劃》中提及的“智慧馬桶蓋”,當做官方文件“接地氣”的一個文字細節,甚至是一個隱喻。真正值得中國製造業關注的,其實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具體要求,而這其中的每一項都以創新為核心。如果不能著眼未來,中國製造要向“中國智造”轉型,恐怕依然“道阻且長”。

  思路一變天地寬。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靠創新跳過“馬桶蓋陷阱”,成為趨勢引領者而非跟隨者,成為需求製造者而非迎合者,會讓我們離品質強國更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