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築牢秦嶺生態保護的法治籬笆

  • 發佈時間:2016-04-25 03:00: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 毅

  編者按 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應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然而,破壞生態環境之事卻時有發生。比如,秦嶺山麓生態屏障違規建別墅、千島湖飲水保護區違規填湖等,就曾引起廣泛關注。近日,本報派記者赴陜西西安、浙江杭州千島湖,追蹤調查兩起事件的整改進展情況。

  隨著城市建設的日益外延,陜西西安與秦嶺近在咫尺。2014年3月,媒體報道秦嶺北麓存在大量違法建築後,西安市隨即啟動“秦嶺違建整治行動”,共清查202棟違法建築,其中對違法佔用耕地、林地的145棟,全部依法拆除,恢復周邊生態環境,對佔用建設用地且審批手續不全的57棟依法沒收。

  如今兩年過去了,不僅是西安的生態屏障,還是國家生態安全保障的主體區域之一,承擔著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重任的巍峨大秦嶺,現在的生態保護情況怎樣了?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走進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區進行回訪調研。

  春日,穀雨。古都西安城南20公里外的秦嶺北麓聖母山上花團錦簇,春意盎然。在一處淺坡地帶,600多棵櫻花、側柏長勢正旺,這片“新綠”雖然低矮,但遠遠望去,已然生機勃勃地與周邊林地渾然一體。當地群眾告訴記者,自從兩年前拆除違建別墅後,這裡經常有野雞、松鼠光顧。

  如何破解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的矛盾,堅守生態屏障的保護底線,一次大規模的集中整治行動,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逗號”。

  加快生態恢復

  拆違復墾動真格

  在西安長安區子午街辦臺溝村,記者看到原本一棟違建別墅上的土地已被種滿了松樹苗。村主任肖建軍邊給這些樹苗澆水邊説:“我是村主任,也是這塊生態恢復區的第一責任人,每週負責給這片花草樹木進行一次除草、施肥和澆水,我看用不了多久,這裡的植被就能完全恢復。”

  西安市秦嶺辦生態處處長牛建仲介紹,生態恢復方案都是根據違建所在地的土地性質來確定的。簡單説,就是如果違建當時佔用的是林地,恢復方案就以栽種為主;如果佔地屬於耕地,就以耕種為主。截至今年3月底,西安市在已處置的202棟及新拆除違法建築區域,已累計恢復農地、林地共計145.06畝,未出現反彈現象。對沒收的57棟違法建築的用途作了嚴格規定,禁止其被變相用於商業。此外,西安市還對秦嶺北麓違法建設處置工作反覆“回頭看”,又認定了10棟違法建築,並最終拆除5棟,整改4棟,沒收1棟。

  其中戶縣秦嶺辦將沒收的14棟違法建築其中一棟用作旅遊開發服務中心辦公場所,平時作為鎮林木管護站及地質災害監測中心,負責對全鎮所有地質災害點進行監測監控。其餘13棟全部收歸國有,作為農村養老中心使用。記者在化東村看到,這棟曾經佔地500多平方米的三層違法建築已被改造為村養老院,目前已接收附近村莊的14名老人入住。在長安區,沒收的38棟違法建築也全部用作村幼兒園、村養老院等公益項目。

  “現在村裏的違建別墅全被拆除了,再也沒人敢私自修建了。對村民家老房屋的修繕,也嚴格管理,徹底遏制了違建之風,村子恢復了安寧。”長安區子午西村保潔員孫均瑩説。

  秦嶺是礦産資源富集區,採石和採礦企業數量眾多,近年來濫採濫挖的掠奪式開採嚴重威脅著秦嶺生態環境。針對秦嶺內的違法採礦行為,2015年4月西安市出臺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通過關閉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等方式,對現有礦山數量進行大幅壓減。確定到2020年底前,採取逐年關停的辦法,將秦嶺北麓採礦權控制在17個以內。截至去年底,秦嶺北麓採礦權數量僅剩26個,目前除還在生産的4個外,其餘均處於停産狀態。

  4月18日,記者來到藍田縣高堡砂場看到,在兩台挖掘機的強大“攻勢”下,砂場供電設施和採砂設備被強制拆除。“砂場的砂石清理結束後,國土局將在整個採砂區覆蓋80釐米的黃土,在上面栽種油松、白皮松等進行生態恢復。”藍田縣國土局工作人員宋如一向記者介紹,目前,藍田縣現有的77家砂廠已全部關停,其中7家砂廠已清理,20家砂廠已復墾待驗收,50家砂廠正在積極復墾整理之中,已收繳復墾保證金300萬元。

  嚴格項目準入

  保護走進法治時代

  為讓秦嶺保護實現法治化,嚴格約束經濟社會生活對秦嶺生態的侵害,陜西省及西安市分別在2007年、2013年制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通過立法保護秦嶺。其中于2013年10月起開始施行的《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是全國大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大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法規,秦嶺生態保護進入“法治時代”。

  “《條例》規定在保護範圍內實行開發建設項目準入制度,對開發建設項目特別是房地産開發規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式,嚴格控制環山路南北兩側建築高度。這就相當於發改委‘走進’了大秦嶺。”西安市秦嶺辦主任孫琦峰表示,在利用和保護這對矛盾面前,秦嶺辦既做“加法”也做“減法”。一方面,秦嶺辦牽頭編制出臺了《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秦嶺北麓西安段生態控制區保護紅線劃定》等規劃法規,合力為秦嶺保護編織一道“法網”。另一方面,做好大秦嶺“守山人”,嚴控項目準入關口。兩年來秦嶺辦共受理40個開發建設項目,只有20個項目通過準入。“嚴苛”的開發建設項目準入制度,“倒逼”企業主動調整項目開發規劃,加入秦嶺保護隊伍,讓曾經日趨“緊張”的“山”“城”關係,慢慢得到修復。

  由陜西林洋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總投資23.5億元的西安湯峪林海溫泉旅遊度假區項目,是市縣重點建設項目。去年底項目通過藍田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後,按照規定,公司又將其上報給西安市秦嶺辦審議,成為西安市秦嶺辦審議通過的第一個項目。陜西林洋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長標坦言,為了讓項目符合《條例》,公司主動將原規劃中2萬平方米的度假地産項目調整為養老休閒體驗,同時增加預算500多萬元,對項目區的荒山、荒溝、荒坡進行綠化,為秦嶺增添森林綠地500多畝。

  據了解,為實現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一張藍圖”的目標,今年西安還制定了《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多規合一”工作方案》,將多個規劃涉及用地邊界、生態管控邊界、城鄉規劃、建設項目參數等多元化資訊融合統一到一張藍圖上,並統一錄入數字化空間資訊管理平臺,實現空間規劃資訊數據資源的集中共用和動態更新,從根本上解決空間規劃衝突、資源環境保護和利用等現實矛盾,實現對秦嶺保護“一張藍圖全覆蓋”。

  實施全域環保

  為秦嶺瘦身清肺

  秦嶺是聞名中外的山水文化旅遊勝地,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開發,秦嶺的生態承載能力面臨嚴峻挑戰。據測算,在旺季,每天進入秦嶺的遊客多達15000多人,月産生垃圾逾400多噸。為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目前秦嶺西安段沿山六區縣的48個鄉鎮已全部建起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所有村莊都組建了專門的保潔員隊伍,環境保潔達到網路化全覆蓋。

  地處秦嶺北麓的上王村,是西安“農家樂”聚集區。走進村裏,一排排白墻青頂的關中民居整齊劃一,房前屋後綠樹成蔭、河水潺潺,野鴨、蒼鷺等水禽在蘆葦蕩裏悠閒地覓食嬉戲。

  上王村黨支部委員趙興民介紹,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村裏每年向每戶經營者收取1200元的衛生管理費,用來聘請6名保潔員負責日常保潔。村裏還投資50萬元建起了生活污水處理廠,現在村裏140家農家樂,每天産生的400噸生活污水全部通過微曝氣+生態生物處理系統,處理後直接用做村裏綠化用水,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要改善秦嶺環境,提高植被覆蓋指數最為關鍵。近幾年,西安每年都組織開展“感恩秦嶺——我為秦嶺植棵樹”志願者活動,兩年來,社會各界在秦嶺北麓義務植樹達200余萬株。在秦嶺北麓生態治理中,西安已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其中造林2.13萬畝。此外,西安市還組織以“萬名志願者秦嶺生態保護行動”為主題的撿拾垃圾活動,每年撿拾垃圾近千噸。

  為建立秦嶺生態長效保護機制,西安市專設“秦嶺辦”,發揮綜合協調職能,加大沿山六區縣和19個市級成員單位的協調配合,整治各種破壞秦嶺的違法行為;設立西安市規劃局秦嶺分局,負責編制保護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審核保護區村鎮建設規劃;設立西安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秦嶺分局和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負責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日常巡查,2014年以來,在秦嶺地區開展“鐵錘治理”行動18次,巡查處置違規項目118處,查辦違法案件56件。

  加強科學保護

  體制機制待創新

  秦嶺不僅是西安的後花園和空氣凈化器,也是西安水源涵養地和天然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保護狀況直接影響西安市的生態和生活。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西安目前有19個市級政府部門和沿山六個區縣共同參與秦嶺保護,這種按照統一監管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多部門、多層次的環境行政執法體制,由於涉及部門利益,不同的執法主體在執法權上必然會發生矛盾。一方面容易形成各部門之間的權力重疊,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權力真空。同時,一些現行的法律法規條文界定尚不明確,過於寬泛,缺乏可操作性。

  “需要完善,儘快出臺實施細則和有關司法解釋,對違反條例處罰的有關規定更應明確、細化,結束‘九龍治水’亂象。”戶縣秦嶺辦副主任唐超建議,首先,應儘早將國土、城建、林業、水務等執法部門的執法許可權下放到街辦鄉鎮,成立秦嶺保護綜合執法機構,提高執法效率;其次,建立秦嶺保護志願者積分獎勵機制,通過積分制的形式,吸引更多民眾和社會志願者加入到秦嶺保護隊伍中來;第三,為當地群眾提供巡護、導遊等工作崗位,改變周邊群眾靠山吃山的傳統生存方式,促進其從資源消耗者向生態保護者的角色轉換,增強其身份自豪感和保護生態資源的自覺性,達到保護生態與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雙重效應。

  長安區秦嶺辦主任韓聯合建議,西安市應儘快研究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向所在地的礦産資源開發單位依法提取環境治理保證金,依法繳納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補償費,用於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為秦嶺保護提供資金支援。

  “建議參照黃河委、長江委的模式,組建秦嶺管理委員會和‘生態保護特區’,督促沿線省區立法保護大秦嶺生態。”藍田縣秦嶺辦副主任辛亮建議,國家應在大秦嶺地區設立“生態保護特區”和生態保護專門機構,將秦嶺建設成集保護、科研、教育、旅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新型保護地。同時,還應實行綠色GDP評價考核體系,提升秦嶺生態保護水準,發展綠色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