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亂”屢禁不止 秦嶺陷入邊保護邊破壞怪圈

  • 發佈時間:2016-02-22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記者 許祖華 石志勇 張晨俊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功能。記者日前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近年來陜西各級政府對秦嶺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但秦嶺地區亂採濫挖等“四亂問題”仍屢禁不止,從中折射出的監管體制滯後問題不容忽視,亟須採取創新性舉措加以解決。

  秦嶺“四亂”問題屢禁不止

  作為陜西省重要的生態屏障,秦嶺近年來陷入了“邊保護邊破壞”的怪圈。陜西省及西安市分別在2007年、2013年制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通過立法形式進行保護秦嶺。但濫採濫挖、亂佔亂建、亂排亂放、亂砍亂伐等“四亂”問題仍較為嚴重,對秦嶺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近日對《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檢查發現,近年來,秦嶺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四亂”問題屢禁不止。

  據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前進介紹,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四亂”問題屢禁不止。首先是亂佔亂建依然存在,沒有手續或手續不全、未批先建現象依然存在。有些項目擅自改變性質和用途,把本來屬於經營性質的房屋出售給個人。由於監管缺失,有些地方還出現了違建別墅的問題。

  同時,秦嶺地區亂採濫挖問題依然突出。秦嶺是礦産資源富集區,採石和採礦企業數量眾多。據統計,秦嶺地區共有採石企業1194個,採礦企業946個。近年來,採石嚴重威脅著秦嶺生態環境,特別是華縣大敷峪、華陰方山峪、蒲城西潘村、眉縣桃園溝、太白鸚鴿鎮、渭北唐十八陵等地的掠奪式開採,造成山體滿目瘡痍,植被銳減,有的山體被削掉一半,有的整條溝一片狼藉,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

  在陜西省各級政府對秦嶺地區採礦企業進行整治關停後,一些企業不顧禁令依然偷採。礦山開採破壞山體地質結構,造成山體滑坡,選礦産生的尾礦無序堆放和廢水、滲液直排,不僅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産生的廢石棄渣阻塞河道行洪,極易引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當地群眾生産生活安全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亂排亂放和亂砍濫伐問題也不容忽視。有些縣城污水處理廠運作不正常,垃圾填埋場産生的滲濾液處理不規範,許多鄉鎮沒有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一些人口集中區域、農家樂、旅遊景點污水直排、垃圾亂倒現象還比較普遍。同時一些大型工程和基礎設施在建設過程中砍伐林木、毀壞植被的現象比較突出。

  監管體制各自為政帶來弊端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各自為政的分塊化管理體制,是秦嶺“四亂”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記者從陜西省環保廳了解到,目前秦嶺地區共有34個自然保護區,佔秦嶺地區總面積的9.8%。這些保護區都是按照行政區域劃分,歸屬於不同的地方政府分別管理。而許多野生動物棲息地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如珍稀鳥類褐馬雞就動態分佈在秦嶺幾個不同地區。在這種情況下,各個保護區之間很難協調聯動對動物進行保護。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秦嶺各個保護區在接受直屬管轄部門管理的同時,林業、環保、水土、文物、旅遊等方面管理工作又隸屬於不同行政部門。因管理體制上缺乏有效性及全局性,保護區管理政出多門,一方面容易形成各部門之間的權力重疊,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權力真空。出現在某些涉及利益的問題上發生幾個部門重復管理,而在另外一些問題上互相推諉,管理效率低下,造成了權責不清的局面。

  陜西省人大在執法檢查中發現,陜西省政府于2008年成立了由省長任主任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發改委,分別作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議事協調機構和辦事機構。2013年底,因機構改革,陜西省撤銷了這個機構,秦嶺保護工作由各部門按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市也上行下效撤銷了相應的機構。這幾年的實踐證明,部門分頭抓的體制下,秦嶺保護的職責無法有效落實。尤其是遇到一些需要有人牽頭、綜合協調、齊抓共管的問題時,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扯皮,導致監管責任缺失,執法主體落實不到位,開展工作困難重重。

  秦嶺在陜西省境內共涉及6個市38個區縣、452個鄉鎮、497萬人,面積佔全省的28%,人口占全省的1/7。秦嶺的生態應該得到嚴格保護,但總體怎麼保護,哪些地方重點保護,如何處理保護和開發的關係,缺乏總體規劃的引領和約束;部門制定的專項規劃也各自為政,很少相互銜接,造成秦嶺保護工作缺乏應有的規範。

  依託國家公園建設促進秦嶺保護

  針對秦嶺生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陜西省結合我國正在推進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目前正積極探索建設秦嶺國家公園。秦嶺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由政府主導和整合現有生態保護地的管理機構和職能,設立或指定明確生態保護專門機構,將秦嶺國家公園建設成集保護、科研、教育、遊憩和社區發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型保護地,實現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

  建設秦嶺國家公園,體制是目前最大的障礙。為此陜西省林業廳副廳長黨雙忍建議,要以建立秦嶺國家公園體制為前提,破除部門各自為政的束縛,綜合統籌秦嶺域內的森林資源、水、地質、風景、人文資源,整合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將生態保護、生態修復、旅遊觀光、科普科考等功能緊密融合。在《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基礎上,加快制定秦嶺國家公園相關條例或辦法,為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奠定法治基礎。

  有專家還建議,在建設秦嶺國家公園的基礎上,今後應積極尋找秦嶺保護與開發契合點。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專家高會軍説,與美國黃石公園等人煙稀少的國家公園不同,秦嶺地區自古就有較多原住居民。目前秦嶺地區涉及陜西六個地市,包括38個縣510個鄉鎮,涵蓋人口500多萬。未來在建設秦嶺國家公園過程中,除保護生物多樣性外,也要通過適度開發確保區域內原住居民的生存和發展,使其從國家公園建設中受益,成為秦嶺生態的自覺守護者。

  陜西省秦嶺發展研究會秘書長馬義芳認為,在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同時,秦嶺地區旅遊資源、礦産資源、生物資源也需合理開發利用,促進陜西省經濟社會均衡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陜南等地實現連片貧困山區的脫貧突破。為此可結合秦嶺國家公園建設,按照十八大會議精神引入秦嶺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概念,整合保護和開發的矛盾,通過實施水資源利用生態補償化、秦嶺礦産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化和迴圈化、秦嶺農副産品品牌化等措施促進秦嶺地區整體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