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秦嶺老舊尾礦庫存安全隱患 監管困局待突破

  • 發佈時間:2015-11-30 07:16: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晨俊  責任編輯:李春暉

  作為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不僅擁有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也蘊藏著豐富的礦産資源。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秦嶺地區礦産開發規模持續擴大,作為礦産生産不可缺少的設施,尾礦庫數量也隨之上升。記者日前在陜西秦嶺地區走訪了解到,受基礎設施薄弱、礦産企業停産、尾礦資源開發睏難等因素影響,秦嶺地區部分尾礦庫依然面臨一定的安全隱患。基層監管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專家表示,應從加強政府企業聯合管理、尾礦利用科技創新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尾礦庫監管與資源利用水準。

  部分尾礦庫讓老百姓“提心吊膽”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涵養區之一,地處秦嶺南麓的陜西省商洛市,尾礦庫數量已達123座,佔全省尾礦庫總數的40%以上,其中部分老舊庫區仍然面臨一定的安全壓力。

  商洛市商州區安監局副局長呂安發介紹,商州區現有12座尾礦庫中,有10座始建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當時相關法規尚不健全,這些老舊尾礦庫很多是由無資質的單位設計或根本沒有設計,在施工和監理環節也未能嚴格把控品質標準,給尾礦庫運作與監管留下了諸多安全隱患。

  記者在位於商州區北寬坪鎮的窯溝尾礦庫看到,一座近50米高的大壩依託兩側山體築起,灰白色的尾礦渣淩亂地堆積在後方溝道內,在距離大壩不足一公里的山谷下方,零散分佈著幾間民房,不時有村民從庫區旁邊的小路上經過。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窯溝尾礦庫建於20世紀90年代,設計施工都是由當地水利工程隊完成,工程品質標準很低,附近的民居也沒有搬遷。“尾礦庫建成後就變成了一個大溝,村裏人從這裡經過時都有些提心吊膽。”

  商洛市寶明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礦長王海生告訴記者,尾礦庫排洪渠、涵洞以及初級壩的加固和完善,需要企業持續的資金投入,但近年來有色金屬市場波動劇烈,企業效益嚴重下滑,直接影響了尾礦庫的維護與監管。

  “從2008年至今,礬的價格由每噸39萬元跌至4萬元,金價也從每克380元跌至230元。目前大部分礦山企業都已虧損停産,投入資金進行尾礦整改的能力很有限,只能保證安排專職員工留守管護。”王海生説。

  監管面臨困局亟待破解

  為了進一步加強尾礦庫安全監管,陜西省近年來通過落實尾礦庫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組織實施無主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項目、開展汛期專項安全檢查等方式,使尾礦庫運營過程式控制制和精細化管理水準得到有效提升。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當前秦嶺地區尾礦庫監管依然存在一些難點。

  商洛市安監局礦山監管科科長李延斌表示,對於以採掘業為主要工業佈局的商洛市來説,礦山企業發展過快、小規模低標準尾礦庫大量存在,給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很多老舊尾礦庫的排洪系統在多年運作之後,已經不能滿足現行防洪安全標準。安監部門每年要付出大量精力對尾礦進行排查整改,一到汛期大家就更為緊張。”李延斌説。

  漢中市寧強縣安監局副局長喻志全説,位於漢江源頭的寧強縣現存尾礦庫15座,其中還包括2座無主尾礦庫,提升尾礦庫監管水準,對於保證南水北調水源地的水質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尾礦庫監管是一項專業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但當前縣級安監部門的人員構成中,大部分是由其他行政部門轉入,專業知識和必備技能嚴重缺乏,只能憑藉經驗進行監管,企業尾礦管護人員更為缺乏,基本不具備隱患排查和險情處置的能力。“在省市專家進行尾礦庫專項排查的基礎上,安監部門與礦山企業亟須引入具備專業知識與排險技能的專業人員,為基層安全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在非煤礦山安全生産專家韓利民看來,老舊尾礦庫歷史欠賬多、治理難度大,是礦企投入治理積極性較低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由於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繳存額遠低於治理成本,導致許多企業寧願放棄保證金也不治理,很多無主尾礦庫最終成為地方政府的沉重負擔。“這需要我們制定完善與礦山環境治理要求相配套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倒逼礦山企業履行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韓利民説。

  尾礦資源“消化”面臨多重瓶頸

  加強尾礦庫監管的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尾礦資源開發利用水準,降低尾礦堆積和安全壓力,商洛市近年來通過實行專項資金補貼和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扶持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産業的發展。然而受投資規模大、産業鏈條短、技術含量低等因素影響,尾礦利用企業普遍面臨科研滯後、市場萎縮、效益低下等問題,産業發展面臨諸多瓶頸。

  據商洛市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中心副主任劉軍介紹,自2012年商洛市成為國家第一批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開始,全市重點佈局尾礦有價元素回收、尾礦水泥、尾礦建材加工等産業項目,補貼專項資金超過1億元,累計處理尾礦廢渣1900萬噸。

  “然而全市現有的尾礦利用企業,大多是以水泥、砂石、砌塊磚等建材生産為主,産品類型過於單一、産業鏈條短、附加值過低,企業很難獲得效益,甚至出現惡性競爭,最終使得整個行業發展舉步維艱。”劉軍説。

  多位企業負責人表示,由於産品層次總體偏低,尾礦利用企業無法充分發揮産能,有的甚至已經停産。企業曾計劃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引進尾礦微晶玻璃、陶瓷顆粒等高新材料工業項目,提升産業效益。然而與傳統項目相比,新興項目投資過大,成本回收週期過長,在市場前景充滿變數的情況下,多數企業難以承受産業升級的鉅額成本。

  劉軍認為,通過和高校以及相關科研院所的合作,尾礦利用企業在産品升級與研發方面投入很大,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但是從總體來看,企業僅有能力對單一性質或領域的尾礦産品進行開發,科研力量極其分散,項目之間難以有效銜接,産業整體仍處於“斷腿”狀態。

  對於一些市縣政府和尾礦利用企業來説,受制于科研經費和人才的缺乏,尾礦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進展十分緩慢。“應該儘快建立國家級尾礦開發利用研究機構,強化尾礦分級利用工業化生産關鍵技術推廣應用,引導和鼓勵社會和企業資金投入尾礦資源開發,有序推進相關産業轉型升級,使尾礦由危害環境的沉重負擔轉變為新興産業和寶貴財富。”劉軍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