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驗對新興經濟體的啟示

  • 發佈時間:2016-04-24 07:0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林毅夫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已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所稱道,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學習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經驗,有些國家甚至開始按照中國經驗來制定和實施自己的經濟發展方案。鋻於此,有必要探討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經驗是什麼;對於發展中國家包括其中發展得比較好的新興經濟體而言,哪些經驗具有實質性借鑒價值。我認為,可供借鑒的中國經驗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正確認識自己,也正確認識別人。所謂正確認識自己,就是客觀全面地了解本國的基本國情和條件,包括所處的發展階段,所具有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金等稟賦條件;也要了解過去和現在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産生的主要原因;等等。所謂正確認識別人,就是對世界上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類型的國家作出系統分析,並對本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關係包括可比性、差異性、互補性等作出客觀判斷。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對本國和其他國家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和相對價格,或者説對不同國家的相對比較優勢及其階段性特徵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這是不同國家之間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基本前提。

  其次,在確立以上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制定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發展戰略包括許多方面,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制定適合本國的産業政策。好的産業政策對於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尤為重要,因為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必須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産業升級,而且升級的産業必須符合要素稟賦及其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這樣生産成本才能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準。但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法律制度等條件普遍不好,行政管理效率普遍不高,導致企業經營的交易成本高。只有把交易成本降下來,發展中國家的産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才能提高競爭力。怎麼降呢?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法律制度、行政效率的改善工作需要政府來做,但政府的資源和行政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採用産業政策。好的産業政策能夠集中資源和力量,根據所要發展的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需要,把工業園區或經濟特區辦好,讓所要發展的産業在整體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能夠具有較低的生産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迅速形成競爭優勢。如此,一邊快速發展,一邊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法律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就能積小勝為大勝。

  最後,在正確認識自身比較優勢和積極實施經濟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應注意吸取兩種發展思潮的教訓。一是吸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結構主義思潮的教訓,因其帶來發展中國家政府對於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吸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教訓,因其片面地、激進地反對政府在經濟結構變遷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造成一些市場失靈問題難以解決。要想讓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既要有“有效的市場”,通過市場競爭、根據各種要素的相對稀缺性決定其相對價格,從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好“有為的政府”作用,以克服市場失靈,破除制約産業升級、經濟發展的軟硬基礎設施瓶頸。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我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內核,是對上述兩種發展思潮教訓的總結,也是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成功經驗的總結。對於發展中國家包括新興經濟體而言,能從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經驗中學到的精華也在於此。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