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戈壁灘上的功勳試車臺

  • 發佈時間:2016-04-22 05:37: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城外30多公里的戈壁灘上,我國第一台大型地面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臺巍然佇立。

  裸露在外的鋼筋、斑駁陸離的內外墻壁、因火焰沖刷而變形的臺面……就是這麼一台經歷過上千次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的平臺,記錄了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功勳試車臺隸屬於中國航太科工六院,我國第一個火箭發動機設計、研究、生産、實驗基地也誕生於此。我國航太固體動力技術在這裡起步,在創新中發展,完成了從突破單一技術到全面掌握研製、生産各環節技術的跨域,創造出我國航太固體動力發展史上多個“第一”:

  ——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型300毫米實用固體發動機;

  ——研製的“長征一號”第三級固體發動機成功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

  ——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枚潛射戰略導彈“巨浪1號”的大型固體發動機。

  “與當時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的一、二級液體發動機不同,我們完全自主研發、製造出了用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第三級固體發動機,在這臺功勳試車臺完成了全部的試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原中國航太科工六院院長高崇武臉上充滿了自豪。

  參加過“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的六院老領導陳克明介紹説,當時接到研製“東方紅一號”衛星第三級固體發動機的任務很急,研製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但想到這是國家的需要,是中華民族的需要,我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千方百計努力完成。研發中,很多同志放棄了節假日,有的同志推遲了婚期,大家夜以繼日地工作。經過了無數次的討論、驗證,地面共試車19次,我們最終成功完成了國家給予的任務。

  半個世紀過去了,功勳試車臺寫滿滄桑的軀幹依然偉岸挺拔,像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兵,無聲地訴説著一個又一個故事。當人們感嘆于現在的輝煌時,卻往往忽略每一次實驗成功的背後千千萬萬航太人的艱辛。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智慧、汗水,有時甚至是生命。

  1962年,國防部五院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在四川瀘州成立,也就是今天航太科工六院的前身。後因國防建設戰略轉移,于1965年秋遷至內蒙古,在風沙飛揚的戈壁灘建立起了新的研發生産基地。50年前,這裡環境異常艱苦、物質匱乏,住的是土坯房,單位附近野狼成群。

  回憶起剛到內蒙古參加工作時的情景,陳克明頗為感慨:“當時條件很艱苦,幾乎一無所有,一間教室既是辦公室又是宿舍,一日三餐只有馬鈴薯和窩窩頭,連個正經的辦公設備都沒有。”

  除了環境艱苦,航太固體動力事業更是一項高危險性的事業。“由於當時對一些材料特性掌握有限、缺乏經驗,操作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爆炸事故,而且後果不可想像。”高崇武介紹説,當時,很多六院的老同志都是放棄了國外的高薪,毅然回國參與我國航太事業建設的。如果沒有大家的這種奉獻精神,就不會有六院的今天。

  數十年過去了,功勳試車臺老而彌堅,依然承擔著部分固體火箭的試車任務,為我國航太固體動力事業的發展發揮餘熱。而中國人的航太精神,也正像這座功勳試車臺一樣,堅定執著、歷久彌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