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毒地事件再敲環保警鐘 娛樂節目創新需接地氣

  • 發佈時間:2016-04-22 01:05: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羅伯特

  僵屍企業靠補貼續命財政援助救人別救虧

  據媒體報道,截至4月16日,在1725家已披露年報上市公司中,144家連續三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負數,其中大多集中于傳統的鋼鐵、化工、煤炭、水泥、玻璃等行業。而這些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僵屍企業除了甩賣資産外,大多靠政府補助“續命”。記者初步統計發現,144家僵屍企業中,連續三年獲得政府鉅額補助的達122家,三年累計獲得“紅包”307億元。那麼,這些回生無望的僵屍企業為何能獲得如此扶持呢?一些上市公司則對獲取政府補助習以為常,甚至有公司理直氣壯地表示“合理合法”。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受前期投資等多重因素制約,很多情況下是無奈持續給僵屍企業輸血。在他看來,出清僵屍企業是一個龐大工程,要依照政策通過市場化手段逐漸化解。

  這是個無底洞,需要政府不斷輸血;這是個大深坑,需要地方政府變著法地往裏填補。數據顯示,這些僵屍企業虧損面繼續擴大,逾百家企業三年累計虧損1400億元,但是,上市僵屍企業持續能活躍在資本市場,甚至不用戴上ST的帽子,完全得益於鉅額政府補助。另一方面,僵屍企業規模並不見縮減之勢,去産能的目標在“父愛”的關照下,有可能成為一句空話。面對困境,關閉企業、削減産能確實需要政府伸手,需要財政幫忙,但主要應該面對企業職工,讓社保完善起來,讓職工基本生活有一定的保障,要把錢花在“人”上,不能再讓大筆資金繼續打水漂,不能再讓落後産能靠補貼維持、甚至還有所擴大,不能再讓這些企業心安理得地靠政府輸血而“經營”。這也讓人們看到轉型之路有多麼艱難,去産能之路壓力有多麼大。

  海外上市願意回歸A股企業喜歡當“殼”

  近期,市場中關於中概股借殼回歸A股的消息不斷,涉及萬達商業、奇虎360、優酷馬鈴薯和博納影業等諸多知名企業,使A股殼資源受市場關注度極高。有研究報告進行統計,有56家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有望在中概股回歸過程中成為重組借殼的標的。從月漲幅超過10%的上述個股中進行篩選,其中大單資金凈流入較多的包括錢江摩托、青島雙星敦煌種業*ST濟柴星湖科技等。有專業人士從市值小(總市值小于100億元)、業績經營能力較差、重組轉型訴求高(曾經進行過資産重組或目前正停牌進行資産重組)等三個角度梳理出A股中的56隻具有國企殼資源概念股,除10隻個股停牌之外,其餘的個股中有43隻個股月內實現上漲,而ST黑化、中原特鋼、*ST昆機期間則出現小幅下跌。

  別看A股市場表現不怎麼樣,可是擋不住人們對這個市場的趨之若鶩。不僅在國內還沒上市的企業排長隊等著IPO,還有大批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想盡辦法回來。在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殼資源的價碼越漲越高,監管部門想動“真格”都沒有了對象,居然出現了“國企殼資源概念股”這樣的新名詞、新術語。這也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怪現象。其實,説怪也不怪,這些現象還是沒有違背市場的基本規律——供求關係。上市不易,造成上市公司供給的短缺;優勝劣汰機制不明,造成優勢企業供不應求;退市機制不完善,造成劣質公司供大於求,如此等等,難怪海外公司個個摩拳擦掌。另外,由於市場發育尚不成熟,國內市場的資本定價機制極不完善,市盈率普遍偏高,對海外上市企業是不小的誘惑。如果真能將海外上市的優質企業吸引回來,借殼回A股不是壞事。只是這是一個涉及兩個市場的大事,總讓企業這樣單打獨鬥並非良策,監管部門應該有個整體的對策。

  “限孩令”遏制亂追星娛樂節目需接地氣

  4月17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廣電總局將從節目數量、節目內容、播出時間等方面對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調控,原則上“不允許再製作播出明星子女參與的真人秀節目”,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據悉,在《通知》下發後,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和浙江衛視《爸爸回來了》都作出調整,將不再製作播出。而在2014年,華錄百納曾以溢價671.38%的高估值收購《爸爸去哪兒》冠名的運作方、《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出品方藍色火焰。專業人士估計,主管部門的通知,將對有關文化傳媒企業造成一定衝擊,投資人士需要密切關注。

  “娛樂至死”曾經是娛樂圈廣為傳播的一個“口號”。在這個大前提下,為了收視率,為了票房,似乎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為達目的,中國娛樂企業雖然沒有多少自主創新,但是敢引進、多引進、亂引進,一個節目火了,一堆節目一擁而上,大同小異,“雷同”陣陣,有些節目難免粗製濫造,有些節目粗俗不堪。作為受眾,有些節目剛一齣現還覺得有些新意,但一堆類似的節目蜂擁而至,則讓人倒了胃口。從炒明星開始,到炒明星配偶,再到炒明星子女,此風愈演愈烈。實際上,早在2015年7月,廣電總局便發出《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普通群眾,避免過度明星化。廣電總局還要求,真人秀節目應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儘量減少未成年人參與,對少數有未成年人參與的節目要堅決杜絕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的不良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簡而言之:真正有生命力的娛樂節目還在於接地氣,真正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節目還需要創新。那種惡炒和跟風,只能博一時之快,絕無長久生命力。節目如此,推動節目背後的上市公司亦是如此。

  毒地事件再敲環保警鐘上市企業需增社會意識

  剛剛過去的週末,突然被曝的“毒地事件”將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推上風口浪尖,而兩家上市公司——諾普信江山股份也已經“感染”。據媒體報道,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近500學生出現身體異常,家長們把問題指向了學校北邊的一片工地,據他們反映,這個地塊上原來是三家化工廠,懷疑污染來自對土壤進行的開挖作業。這三家化工廠中,最大的化工廠叫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緊接著的是長宇化工和華達化工。常隆化工是諾普信的子公司,並且是江山股份重大資産重組的收購標的之一。對此,江山股份的答覆是:重大重組本身還處於洽談過程中,未最後簽訂協議,交易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公司表示,此事尚在收購過程中,媒體報道後,公司會更加謹慎關注環保風險對收購的影響。

  也許,對污染造成的惡劣影響究竟有多大還需時日才能準確評估,但已經對相關學校的學生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應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上市公司沒有否認。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對産業選擇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對外來投資的獻媚也無以復加。在GDP至上的考核引導下,盲目比拼項目、比拼産值、比拼稅收的競賽,逐步開始收到惡果。曾經的經濟“寵兒”,如今變成人見人怕的污染源。為了GDP,把青山綠水變成窮山惡水,把人人喜愛的江南小城變成了臭氣沖天的不適宜居住地,這本賬,回過頭來看多麼不值得,但是,當時的決策者可能還自覺得意。如何擺正發展與環保的關係,這不是個小問題,而是波及韆鞦萬代的大事。作為上市公司,更應該有社會責任意識,更應該在發展中充分保護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