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匠精神的永康樣本

  • 發佈時間:2016-04-22 00:52:32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隻永康産的保溫杯,能帶給我們多少想像?一桿做了26年的秤,如何贏得全國市場的青睞?一隻傳統工藝打造的錫罐,又是如何行銷海內外的?

  “百工之鄉”永康的回答是:以工匠精神,把産品做到極致。錢江晚報記者日前在永康採訪,見到了三位永康工匠的獨具匠心。

  先行集團董事長呂文廣

  只有做保溫杯,才有激情

  穿著工作服的呂文廣在産品展示洽談區走過,散落在各個休息區的客戶、合作者都沒有多瞧他一眼,這個穿著和所有員工一樣工作服的小個子中年男子,誰能料到他就是先行集團的當家人。

  “你這個膳魔師保溫杯的杯蓋,平時清洗嗎?”呂文廣指著記者隨身攜帶的保溫杯問道。

  “當然會洗。”記者答。

  呂文廣拿過杯蓋,取下杯蓋上用來加強保溫效果的橡皮圈,記者一看,裏面佈滿陳年污垢。

  “這樣的杯蓋很保溫,但是很容易藏污納垢,因此我們在杯蓋上添加了抗菌材料。”呂文廣又開始擺弄起膳魔師杯子的開口。現在國際大品牌的保溫杯,為了密封性,一般打開杯口有兩步,先行的研發團隊花了很多年,研究出了安全一鍵自鎖功能。

  “22年了,雖然先行也投資其他實業,也賺了不少錢,但是只有做保溫杯,我才有激情。”呂文廣説, 1994年,當呂文廣第一次看到那只從日本帶回來的不銹鋼保溫杯,他就迷上了。1994年年底,先行有了自己的第一隻保溫杯,這只保溫杯也是永康的第一隻保溫杯。

  先行幾乎給日本所有國際知名品牌保溫杯代過工,從代工到現在的貼牌。他曾去日本最大的連鎖超市看過,日本的保溫杯展示區,自家産的至少佔去了1/4展區,要知道,這可是在國際保溫杯製造強國日本。

  呂文廣的目標:“專注一隻杯,通過創新,成為不銹鋼器皿領域的技術領導者,成就世界級的中國品牌。”

  銀河電器總經理應宇陽

  一桿秤,琢磨了26年

  在永康芝英鎮毫塘村有一桿“老秤”,可以稱1300斤的重物。帶著好奇,記者趕到芝英鎮。

  “釘秤、打銅、打錫,是芝英鎮的三樣傳統手工藝。”應宇陽是永康銀河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那桿老秤,就擺在銀河公司的大廳。

  應宇陽42歲,看起來挺年輕,但他已是非物質文化遺産“釘秤”的傳承人。一桿秤,他做了26年。

  應宇陽面前的産品,是專門為北方農戶量身打造的。

  “數九寒天,農戶如何在室內就把重量稱了?”應宇陽説,這是一款“無線秤”,一座秤放室外,顯示屏在室內,數據通過藍芽輸入,農戶在室內,就能對農産品的重量一清二楚。

  在産品陳列室中,除了無線秤,還有棉花秤、海鮮秤、畜牧秤,都是根據不同的應用條件精心設計製造的。

  “現在老百姓對缺斤少兩的問題很頭疼,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嗎?”記者問道。

  應宇陽笑了,説這個問題在他的腦海裏想了不知道多少遍。他的解決方法是,把秤做到雲端,每一台秤準確的稱重數據可以實時上傳大數據平臺,對不法商販給予震懾。

  “行業雖然小,但做深做細做透,一樣有一片天。”應宇陽説,永康的秤佔到全國銷量的80%以上,市場是檢驗産品的最好標準。

  榮盛達錫製品董事長盛一原

  捨不得老行當,搏出一片天

  永康市總部中心金山大廈25樓,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宣傳展示基地——永康錫雕博物館內,整整齊齊放著上千件錫雕工藝品。

  博物館的主人名叫盛一原,永康市榮盛達錫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早在1982年,初中畢業的他就開始打錫。

  靠著創新和誠信,他的錫器從塑膠製品中殺出一條血路。“當時我想,錫器那麼好的東西,沒人繼承,實在是太可惜。”

  他一邊堅持學習傳統錫雕手藝,一邊拓展錫作為一種金屬材料的可塑性。反覆嘗試後,利用錫低熔點的特性,盛一原生産了衡器,還用錫這種材料,給工廠製作工業模型和模具。

  到了1997年,盛一原將錫材料應用到保溫杯上。由於錫材料無毒抗氧化和不燙口,應用到保溫杯上後,不但泡出的茶葉口感極佳,還十分暢銷。這一發明在1999年獲得了國家專利。

  光有口碑和技術還不夠,2002年,盛一原成立了錫器品有限公司。之後又花了6年時間,和浙大合作,研究純錫罐的茶葉保鮮工藝,製作出的錫茶葉罐暢銷海內外。

  “瑞典的哥德堡號240年前沉沒印度洋,1984年出水,1000多公斤茶葉,用錫罐密封包裝,沒有變質。”錫雕館的館長徐天送告訴記者,錫製品的保鮮功能已被開發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目前,榮盛達錫製品有限公司已經生産出專門出口日本的清酒杯,出口德國的啤酒杯,出口法國的紅酒杯,出口法國的花瓶……

  市委書記訪談

  “百工之鄉”

  重拾工匠精神

  歷史上,永康就是“百工之鄉”,是一個不缺乏工匠的地方,素來有工匠善工的優良傳統,有“永康工匠走四方,府府縣縣不離康”的美譽。

  去年,永康市委市政府在工業大會上號召:“重拾工匠精神,再創永康輝煌”。

  永康市委書記徐華水説,永康要發揮自身優勢,將“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第一個要點就是要‘獨具匠心’,這個‘心’就是要專注,做什麼像什麼,幹什麼愛什麼。同時,還要追求極致和完美,這就需要企業家孜孜不倦埋頭實業,力求極致和完美,讓永康製造和世界尖端的製造看齊。”徐華水説。

  見習記者 沈超 本報記者 張妍婷 俞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