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價下跌未影響美沙關係

  • 發佈時間:2016-04-20 21:30:3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榮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總統奧巴馬4月21日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參加海灣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峰會。去年海灣國家與美國關係曾因伊核問題出現波折,這次峰會為修復這一關係提供了契機。

  美國官方表示,這次於沙特召開的峰會對各國領導人來説,是審查繼上次峰會後美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加強安全合作方面進展的一次機會。

  鋻於沙烏地阿拉伯財政惡化,2月中旬,標普將沙特主權債信調降兩個等級。因預期未來12~18個月油價低迷、政府支出減少,穆迪緊隨其後,將沙特經濟展望評級從“穩定”降至“負面”。

  奧巴馬此行是否會給沙特帶來更多的經濟合作機會?

  倒逼國家轉型調整

  石油價格戰註定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消耗戰,石油收入銳減、預算赤字飆升是沙烏地阿拉伯的“新現實”。

  沙烏地阿拉伯財政預算約75%來自石油銷售,但國際油價從2014年年中以來暴跌,跌幅高達七成,使一直依賴石油收益的沙烏地阿拉伯連續兩年錄得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2015年,沙烏地阿拉伯預算赤字逼近千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高達15%~20%,比照歐盟規定成員國赤字佔GDP比重不能超過3%,其財政透支嚴重。

  目前,沙烏地阿拉伯還能靠過去攢下的龐大的外匯存底支應,但如此下去,壓力巨大。路透社3月曾經報道,沙烏地阿拉伯正在與外商銀行辦理貸款,一次要借60~80億美元,分5年償還,且其間還可能追加借款額度。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石油價格下跌後,不僅沙特一個國家經濟困難,所有海灣産油國財政壓力都在加大,不得不動用石油儲備。”

  “但是我更願意認為石油價格下跌是把‘雙刃劍’。沙特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維持財政赤字,2000年後才出現財政盈餘,目前預算赤字稍微上升就斷言其財政惡化,有些言之過早。”廖百智進一步分析稱,“壓力也是動力,之前沙特是一個高福利國家,但是自從油價下跌後,該國開始削減高福利補貼以及能源補貼,這主要體現在國內油價普遍上漲上。還有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調整經濟結構,暫緩了一些需要投入很長時間的項目,同時繼續重視那些能夠馬上改善民生的項目,比如教育類的投入。”

  據了解,沙特經濟和發展委員會目前正在制定“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願景”。該願景包括“國家轉型計劃”等文件,不久將公之於世。“國家轉型計劃”的核心內容包括:沙特將創立2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主權財富基金。該基金將被納入沙特最有價值的資産,包括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出售沙特阿美公司股票,並將這個“石油巨頭”轉型成為工業集團。此外,沙特還準備調整補貼,對能源、軟飲料以及奢侈品徵收增值稅等,在2020年前增收1000億美元。“國家轉型計劃”不僅是沙特提振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沙特為應對“後石油時代”挑戰而作出的明智決策。所謂“後石油時代”,是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成長和發展時期,也是石油替代産品的培育、成長和發育時期。

  美沙關係沒有明顯改變

  沙烏地阿拉伯從2014年發動殺價戰,目的就是要搶奪市場佔有率,但是該策略並不成功。

  能源顧問公司FGE統計進口資料發現,實際結果不如預期,沙烏地阿拉伯在這場市場爭奪戰中竟然輸給了9個關鍵對手。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5年,沙烏地阿拉伯前15大主要客戶有逾半數的石油市場佔有率下滑,其中包括中國、南非和美國等。

  一段時期以來,沙特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是美國—沙特同盟關係,在這當中美國滿足了沙特最注重的安全訴求。

  在廖百智看來,美沙之間的經濟關係並沒有因為石油價格下跌等其他因素改變多少。“兩國之間的經濟利益主要是指石油利益,美國頁巖油産量增長,但從中東進口石油量和比重並沒有減少,畢竟石油換美元和石油換安全是雙方戰略維繫的基礎。美國向沙特軍售比重更大,近年沙特軍購額度不斷上漲,軍費開支排名世界第二,購買武器開支排名世界第一。”

  而此次奧巴馬參加海灣峰會,廖百智認為,更多的還是針對安全方面的合作,經濟因素並不是主要目的。“前段時間,美國高官都密集訪問沙特,或有訪沙計劃,但是他們的目的主要是反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