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是時候告別全民儲蓄時代了

  • 發佈時間:2016-04-20 02:10:3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金融觀察

  儲蓄利率持續低位運作釋放著一個信號:降低社會整個融資成本,或許只盯住存款利率的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了。

  據媒體報道,隨著不斷的降息降準,目前不少國有銀行甚至將活期利率設為基準利率下浮。國有五大行活期存款利率低於基準利率,僅為0.3%,粗略計算一萬元的活期存款,一年下來只有30元的利息。按照2月份CPI2.3%漲幅來看,相差2%。

  按照其他徹底利率市場化後國家資金價格短期走勢看,一般出現一個上揚趨勢。而中國的利率完全市場化,至今卻沒有發生利用提高利率打資金價格戰。既是一年期利率上幅30%的銀行較多,上浮的利率水準也不過才有1.69%,低於3月CPI2.3%的0.61個百分點,即:負利率為0.61個百分點。利率仍在低位運作。原因何在呢?

  儲蓄存款價格低位運作背後折射的是銀行乃至整個市場流動性充足。在流動性充足情況下,銀行沒有提高利率或者高息吸收存款的衝動和必要。

  銀行乃至市場流動性保持持續充足的功勞應該算在央行身上。利率徹底市場化後沒有出現資金價格暴漲的情況,折射央行把控調節適度較好。由於商業銀行不斷從降息降準等貨幣投放手段中獲得資金,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在市場高息吸收儲蓄存款了。

  當然,金融産品多樣化,與利率比較收益率普遍過高,使得利率定價被邊緣化也是儲蓄存款利率低位運作的原因。比如網際網路金融的寶寶類産品,基本是活期理財産品,隨存隨取,流動性非常強,而且利率不僅高於一年期存款利率,且高於3月份CPI0.2個百分點。就拿與辦理儲蓄存款一個櫃檯的銀行理財産品來説,據普益統計顯示,上周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05%。同一個櫃檯,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遠遠高於儲蓄存款利率,客戶必然選擇銀行理財産品,儲蓄存款産品必然被邊緣化。

  回顧歷史,上世紀90年代我國居民財富管理主要靠高利率的存款,2000年後轉向房地産。有數據顯示,2014年居民新增財富的40%來自於房地産、17%來自於銀行理財、16%來自於存款,12%來自於股票,其他還包括信託、基金、保險等,居民財富配置多元化的時代已經來臨,對金融資産的需求正在急劇上升。

  目前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地産週期面臨拐點,加上未來資本過剩、勞動力稀缺,要素分配向勞動力傾斜,我國資本相對回報率將趨於下降,未來零利率仍是長期趨勢。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當前的中國已經正在告別高儲蓄時代,投資理財正在逐漸成為機構和個人的新選擇。早在2014年3季度的銀行體系已經出現了存款凈減少。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14年之後的銀行理財持續出現了爆炸式增長,供不應求。

  這實際上也在給管理層釋放著一個信號:降低社會整個融資成本,只盯住存款利率的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了。銀行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等遠遠高於存款利率的各種理財産品正在逐漸成為形成社會融資成本的主要來源。

  □余豐慧(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