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輸入型通脹要學會“扛”而非“抗”
- 發佈時間:2016-04-19 09:38:1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時間4月14日淩晨,國際市場傳出幾條重大消息:第一,俄羅斯和沙特就“石油凍産”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這條消息使得石油價格大漲;第二,美聯儲主席耶倫一反常態地走進白宮和奧巴馬見面,市場猜測,會面將導致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保持更長一段時間,再次加息可能會等美國大選落聽之後,而美聯儲同時釋放“加息將依據經濟數據”,消息一齣,美元貶值,黃金價格上漲,並進一步刺激了石油上漲;第三,號稱“末日博士”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比尼發出強烈預言:全球貨幣戰爭一觸即發。他認為,隨著歐洲和日本不斷加大貨幣寬鬆力度,美國不可能長期容忍,而必須加入貶值競爭,而美聯儲當下頻頻釋放鴿派言論恰恰是有意加入的重要佐證。
雖然我們認為中國目前沒有通脹預期,而更多地應當看到“通縮”風險,但是,上述三條資訊如果持續發酵,也就是石油、黃金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那可能就會有連鎖反應:出現“滯脹”——經濟停滯、物價飛漲,它是所有經濟麻煩中的麻煩。比如美國,如果用加息抑制通脹,壓制石油等商品價格,那必然意味著經濟增長將受到嚴厲壓制;如果減息刺激經濟,那物價會進一步飛漲,而且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上漲,同樣壓制經濟增長。
對中國而言,如果國際市場能源、原材料價格飛漲,必然快速推高PPI和CPI,引發又一輪輸入性通脹,而讓中國央行貨幣政策進退維谷。到時整體經濟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企業加大原材料庫存,這在GDP統計當中將表現為投資快速增長,而名義消費增長率也會隨之提高,這個階段屬於經濟虛假繁榮階段;第二個階段,價格上漲將導致真實消費需求下降,從而導致真實經濟增速進一步回落,而物價卻依然不由自主地上漲,進而與世界一起陷入“滯脹”。
股市又會怎樣?在沒有治理的自然狀況下,股市會暴漲暴跌。如果治理得當,那中國股市會迎來巨大的發展時機。什麼樣的政策選擇是正確的?“扛通脹、保增長”。
所謂“扛通脹”是相對於“抗通脹”而言。我認為,對於因發達國家濫發貨幣引發的輸入性通脹,中國採取加息等緊縮貨幣手段,只能壓制內需,壓制中國自己的經濟增長,而對通脹問題的解決無多大效果。另外,緊縮貨幣導致經濟萎縮必定導致股市下跌,而為了保增長,中國杠桿率會進一步加大,總體評價得不償失。相反,如果中國不緊縮貨幣,以保住經濟增長為目標,同時加大弱勢群體補貼力度、適度增加國民工資和財産性收入的方法去“扛通脹”,必定會保持中國經濟的活躍,同時股市的上漲會使中國企業股權融資加大,“杠桿率”大幅減低,同時引得全球實業資本青睞中國,從而使中國獲得浴火重生的重大機會。
所以,面對未來的挑戰,中國政府部門必須學會“化危為機”的本領。當然,中國政府也必須要善用輿論,把實實在在的道理講給老百姓聽。在全球經濟“滯脹危機”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扛過去就是最大的勝利。這次如果發生強烈的輸入型通脹,我們必須學會“扛”,而不是“抗”。(鈕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