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津自貿區的一年紅利清單:老工業基地喚來青春

  • 發佈時間:2016-04-18 07:38: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國家試驗制度,為地方謀發展。”天津市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當初定下的目標,在自貿區即將迎來掛牌一週年的今天,已經取得大收成。

  天津市副市長、天津自貿區管委會主任閻慶民日前告訴記者,天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90項具體任務已全部啟動實施,其中49項已經完成,佔總任務量的54%;此外,在先後兩批推出的175項制度創新清單中,128項已落地實施,佔比73%,其餘47項也取得實質性進展。

  “國家為天津自貿區設定的三至五年完成的目標,一年時間裏我們已經完成過半。”閻慶民説,隨著各項制度創新舉措的落地,自貿區紅利不斷顯現。

  一份長長的制度創新清單,也是一份長長的紅利清單:政府服務效率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提升、金融開放創新成效顯現、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舉措細化、創新創業步伐加快、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産業發展提速。

  制度創新帶來市場主體“趕潮”

  數據顯示,2015年,天津自貿試驗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4105家,同比增長1.2倍,佔全天津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數的10%,註冊資本3890.6億元人民幣,增長2.2倍,佔全市的51%;其中註冊資本超10億元的達72家,超億元的856家。今年1—3月,新登記市場主體2713家,增長29%;註冊資本1394.5億元人民幣,增長150%。

  在數據背後,是175項自主創新清單涉及的政府職能、政府服務和監管創新、投資與貿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創新、要素聚集與流動等方面的變遷。

  古德里奇航空結構服務(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發動機短艙部件維修的外資企業。公司總經理劉傑告訴記者,自貿區創造性地將RFID系統(物聯網移動式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用於公司航空維修週轉件的清關及追蹤監控,幫助週轉件清關時間由此前的3個工作日銳減到現在的不到半小時。此外,“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的自貿區紅利也大幅度減低了通關時間和運營成本。“只要在海關交了保證金,就可以每幾個星期集中去申報一次,不用像以前每次都單獨跑一趟。僅這兩項創新政策就讓公司減少了約30%的成本。”古德里奇提供的數據顯示,自貿區成立以來,公司銷售額提高約20%,運營成本下降3%。2015年,公司營業額超過1億元,增長20%,其中利潤增長100%。

  古德里奇只是選擇入駐天津自貿區的800多家外資企業之一。自貿區管委會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自貿區新設立外資企業657家,同比增長1.9倍。其中,95%通過備案方式設立,天津市同期新增外資企業的55%落戶在自貿區;今年1-3月,自貿區新設立外資企業196家,增長89%,註冊資本536.3億元,增長118%,集聚效應明顯。

  與此同時,自貿區建立的對外投資合作“一站式”服務平臺,自掛牌以來至3月底,幫助區內企業設立境外機構87家,中方投資總額達92.9億美元。

  “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窗口,一點登錄、一次性遞交滿足要求的單證和電子資訊,處理結果還通過網際網路反饋回企業;天津海關分三批出臺的29項通關便利化舉措中,‘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制度使平均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至2天縮短到2個小時內,節約報關成本70%,‘保稅貨物自行運輸’制度使企業貨物流轉時間節約50%,成本節約近30%。”自貿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蔣光建對記者説。

  特別是在金融領域的創新上,去年底,“金改30條”由央行正式發佈,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等10項創新措施落地實施,大額存單、外商資本金意願結匯、跨境人民幣業務等取得初步成效。

  老工業基地喚來青春

  一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堅持為國家試驗制度的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

  閻慶民介紹説,天津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所在的經濟功能區去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800億元左右,佔全市GDP的11%左右。特別是在外貿出口增速放緩、局部地區下滑甚至負增長的形勢下,三個經濟功能區去年外貿出口保持了正增長,全年出口額65.7億美元,同比增長6.8%,高於天津市9.5個百分點。

  産業結構得到優化。從天津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整體看,第三産業比例達到69%,高於全市水準17個百分點。特別是融資租賃服務業繼續保持了全國領先地位:産業規模全國領先,産業創新獲突破性進展。

  僅在東疆片區,據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沈蕾介紹,到3月底,累計註冊租賃公司達1557家,累計註冊資本1559.3億元人民幣,並聚集了國內外大批知名租賃公司。目前,租賃資産總額累計4000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0%。

  “去年自貿區新增市場主體多屬於高端業態,行業分佈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批發和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閻慶民説。

  記者在中心商務片區看到,0.9平方公里創新創業特區熱火朝天。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鄭偉銘告訴記者,去年9月 “雙創特區”掛牌至今,有騰訊開放平臺、甲骨文—天津大學創始空間等20家眾創空間和1781家創新創業企業落戶。

  服務京津冀走出一大步

  國家為天津自貿區賦予三大戰略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準對外開放平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準自由貿易園區。作為北方唯一的自貿區,服務京津冀成為天津自貿區特殊的定位和使命。

  目前,天津自貿區已經推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八項舉措;制定出臺了《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方案》,實施建立“一個機制(天津自貿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實施“三個推動(推動自貿區改革經驗在天津市率先複製;推動自貿區改革經驗率先在北京市、河北省複製;推動在京津冀地區擴區)”,促進“三個一體化(促進京津冀通關和口岸物流一體化;促進金融服務和監管一體化;促進區域要素資源配置一體化)”,落實“一批項目(已研究梳理出操作性較強的23個項目,將在國家部委指導下由三省市聯合共建)”的“1331”工程。

  “在京冀地區設立了10個無水港,實施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整體通關物流成本減少近30%;實行京津冀跨區域檢驗檢疫‘通報、通檢、通放’和‘進口直通、出口直放’一體化模式,通關時間平均每批貨物節省0.5天,每標準箱節約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達88%;建立了跨省市稅收徵管納稅統一服務平臺,三省市國稅、地稅部門建立統一聯網辦稅平臺,實現了資質互認、徵管互助、資訊互通。”蔣光建説。

  蔣光建介紹,下一步將落實的這23個具體項目中,涉及擴大投資領域開放的有4項,推動貿易轉型升級的有9項,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創新的項目為4項,推動資源要素集聚的有6項。“這些項目都是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角度加以考慮,三地聯合監管、聯合創新類型的項目。比如構建跨區域的反壟斷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主體信用資訊共用,建立服務京津冀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和跨京津冀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等。在近期的三地商務部門對接會上,將會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三省市也會把各自的好經驗拿出來協同創新。”

  目前,天津自貿區管委會正委託南開大學、畢馬威等機構對自貿區掛牌一年來的制度創新工作成效進行第三方評估,評估初稿已經完成。兩家機構均認為,一年來,天津自貿區在制度創新上形成了多項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隨著天津自貿區制度創新經驗的複製、推廣,相信有更多的地區和人們分享國家自貿區戰略帶來的紅利。 (記者 趙靜)

天津自貿區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儲股份 9.23 1.99%
2 濱海能源 10.12 1.10%
3 海泰發展 5.73 1.06%
4 天保基建 5.67 0.89%
5 津濱發展 3.21 0.63%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銀寶山新 8.85 -2.10%
2 天津港 9.68 -0.62%
3 賽象科技 4.90 -0.20%
4 *ST松江 4.21 0.00%
5 天津磁卡 5.94 0.0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