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匡時國際率先借殼上市提振拍賣業

  • 發佈時間:2016-04-18 07:00:1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藏大勢

  上周,江蘇宏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國內知名拍賣行匡時拍賣行有新進展。該公司發佈公告稱,對此前發佈的定增預案進行修訂,擬發行股份購買匡時國際100%股權,借此跨入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此交易標的匡時國際100%股權的交易對價為27億元。業內認為,如果交易完成,匡時國際將成為首家借道登陸A股資本市場的國內拍賣行。

  記者發現,在國內藝術拍賣行業,上市的拍賣公司極少,在國際上,亦只有蘇富比進入資本市場,而在國內,到目前為止僅有保利拍賣一家在香港上市。為何拍賣行業對資本市場如此“冷感”?在當前創投活躍期,為何投資機構對文化藝術拍賣行業不太熱衷? ●南方日報記者 歐志葵 實習生 肖茜

  個案??內地首家拍賣行借道上市

  早前,業內盛傳位列國內前五名的拍賣行北京匡時,正在尋找曲線上市之路。現匡時上市之夢很快成真。

  今年3月4日,宏圖高科發佈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匡時文化、董國強合計持有的匡時國際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4月10日晚間,該收購案有進一步消息。宏圖高科發佈資産收購預案稱,擬以13.01元/股發行合計2.08億股,合計27億元收購上海匡時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董國強持有的匡時國際100%股權;同時擬以16.12元/股向袁亞非、劉益謙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5億元。並透露,匡時國際增設分子公司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4.8億元;匡時國際藝術電商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27000萬元及支付仲介機構費用3000萬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募集配套資金的認購對象中,袁亞非為宏圖高科實際控制人;劉益謙為匡時文化大股東陳佳之岳父,若此次交易完成後兩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宏圖高科股權比例超過5%。此次交易中募集配套資金部分構成關聯交易。

  據了解,匡時國際內地排名第三大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主要以拍賣中國古代、近現代書法、繪畫、瓷器玉器、古董珍玩、油畫雕塑等為主,自2005年成立至今十年經營中,累計拍賣成交拍品數量有53279件,拍賣成交額累計為208.9億元。據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匡時國際資産總額7.74億元,所有者權益3.63億元;其2014年度和2015年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0億元、2.4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63億元和1.22億元。

  收購方宏圖高科主要從事電腦系統整合、建築智慧化、視頻點播系統和軟體開發。旗下宏圖三胞品牌,先後獲得中國連鎖百強20位、中國連鎖企業電子商務10強、品牌價值榜“最具影響力連鎖企業”。據宏圖高科2015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83.02億元,同比增長8.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億元,同比增加183.11%。

  針對上述收購案,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認為,宏圖高科收購匡時國際,意圖通過這樣的收購將其業務範圍擴展到文化藝術領域。“一旦收購完成,宏圖高科就可將自己旗下的各類資源,與匡時國際的資源進行嫁接整合,或可以在如今方興未艾的文化創意産業開拓出一片天地。”

  “從匡時國際的角度來看,因拍賣行規模不大,沒有長線固定産品,經營中不確定性比較多,直接在A股上市難度較大。”季濤稱,匡時國際通過這種“借殼上市”,未來更加有利於加強其企業品牌、經營實力、可信度、資金流動性等方面。

  “尤其上市後充足的後備資金,對於匡時拍賣行支付委託保證金以增強拍賣品徵集競爭力,從而使其內地藝術品拍賣第一梯隊的位置更加得以鞏固。”季濤預計,匡時國際借助宏圖高科母公司的各種資源,也許能在網際網路拍賣、藝術品金融、大眾藝術消費市場等方面的開拓上得到支援。

  分析??為何拍賣公司“冷對”上市

  據了解,國內拍賣公司眾多,然而,拍賣業裏的主體,進入資本市場的寥若晨星,至今,內地還沒有一家獨立上市的拍賣公司。

  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與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近期聯合發佈的《2015拍賣業藍皮書——2015年中國拍賣行業經營狀況分析及2016年展望》顯示,截至2015年底,具備文物拍賣資質的企業有436家,全國拍賣業成交額累計4635.2億元。但國內拍賣公司中至今唯一上市的只有保利拍賣,而且它還是被裝在保利文化的籃子裏,于2014年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

  在國際市場上,同樣存在拍賣行上市稀罕的情況。兩大國際拍賣行,僅蘇富比在1998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巿,其競爭對手佳士得至今也不願上市。不過,難得的是,佳士得最近幾年每年均對外公佈財報。

  “國內拍賣公司確實很少進入資本市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國內的資本市場對於拍賣這種小眾業態關注不是很多。拍賣企業本身的體量也是一個問題,比較小。”近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全國拍賣企業6000多家,基本上都是小微企業,即使嘉德、翰海、保利,一年的成交額最頂峰時也是百來億,如果從收入來説就更少,拍賣行的實際收入以收取佣金為主,一般收取拍賣成交額的10%—15%。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政策層面的,國家對拍賣市場有很多的規則、程式,限制多。以上種種原因都使拍賣公司對進入資本市場難度加大,正因如此,資本投資拍賣公司也有較多顧慮。

  歐樹英進一步指出,近些年,國內拍賣市場進入調整期,無論拍賣的成交金額、場次,還是實際結算比例等都並不理想,市場調整一直在延續,再加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在目前這種形勢下,拍賣公司們大都處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很多,他們更多考慮如何擴大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如何提供更多元化的拍品來適應當前市場的變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求上市,估值多少會有影響。

  業內認為,當前國內藝術拍賣市場的急劇變化和動蕩,現在並非拍賣行上市的好時機。記者從中國拍賣協會公佈的《2015年中國拍賣行業經營狀況分析及2016年展望》看到,去年全國拍賣業成交額累計4635.2億元,與2014年相比下降16.6%。拍賣業正經歷業務結構從單一到多元、從自律到標準、從數量增長到品質提升的轉變。

  上述報告指出,拍賣行業各大業務板塊也在整體回調中呈現出持續的分化。文物藝術品業務板塊基本保持總體回落態勢,同比下降。據統計,2015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呈現“量、額雙減”形勢,全國共舉辦藝術品拍賣2352專場,成交額約280億元,較2014年同比減少約30億元。

  分析認為,隨著我國投資領域和文化視野的國際化,藝術品市場的資金開始多向流動。一方面,內地買家大舉到海外尋求機會。另一方面,國內一些流動性資金也開始轉向股市、黃金以及其他一些新興産業。也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對於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規模的變化起到直接作用。

  此外,藝術品拍賣行業有個行規——即以保護商業秘密為由不披露交易客戶明細。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指出,此行規與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要求有一定衝突,若如此重要的資訊都可以不披露,那業績造假的空間就太大了。“從目前A股IPO情況看,尚無拍賣行業的公司成功登陸A股市場。”

  季濤指出,拍賣公司上市很難,還因為上市要求透明度高,“拍賣公司能否適應這種透明度,我存疑。”

  無可否認,業內人士也均認同,若拍賣行上市對其公司未來發展有利。歐樹英稱,若能達到上市要求,這對拍賣公司的內部管理、內控、財務體系健全、品牌等方面都是有幫助的,另外對拍賣公司的資金需求也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充。

  據悉,保利文化上市,從市場上募資達20多億元,其中部分投入藝術品行業。

  季濤表示,有上市公司品牌背書,對於買家、賣家都會帶來更多的可信任度。就匡時國際自身而言,上市後無論是品牌、信譽度,還是在資金鏈等方面都有重要幫助。尤其對於正處於持續調整的國內拍賣市場來説,此次匡時借道上市,也將對整個低迷的拍賣行業産生積極作用。

  “此次匡時借道上市對於行業也會形成很大啟發。未來會有更多拍賣公司上市案例,或許有些條件稍次的公司也有很大可能。”季濤説。

殼資源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祥龍電業 6.77 10.08%
2 賢豐控股 6.91 7.30%
3 貴繩股份 10.71 5.62%
4 哈高科 6.74 4.98%
5 豐樂種業 7.07 4.9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上海三毛 13.47 -5.21%
2 蘭州黃河 9.01 -3.12%
3 珠海港 8.84 -2.64%
4 三毛B股 0.97 -2.62%
5 *ST普林 8.52 -2.2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