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200多家藝術品拍賣行關門 拍賣行遭遇寒冬了嗎

  • 發佈時間:2015-11-12 09:51:33  來源:人民網  作者:于娜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上海200多家藝術品拍賣行關門 拍賣行遭遇寒冬了嗎

  每年春秋兩季的大拍是拍賣行頭等大事,一方面是大賺的機會,另外也代表著公司的形象和實力,但從今年春拍開始,北京、上海等地多家中小拍賣公司就相繼傳出暫停拍賣的消息,大拍賣公司在秋拍中也縮減拍賣規模,節省成本開支,如今不是互相比誰的高價拍品多,而是比誰的拍品估價又低又好。在各拍賣公司忙著度過最嚴峻的生存挑戰時,手中仍有充裕資金的投資者則可以享受抄底了。

  小拍賣行已無生存空間

  “上海有200多家藝術品拍賣行,真正拍起來,也就那麼幾家,就是這幾家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在吃老本。”一位藝術圈內人士如是描述當下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慘澹景象。

  而在內地藝術品拍賣中心的北京,中小拍賣行也是生存維艱,從今年春拍開始就已經有數家拍賣公司公佈暫停舉辦拍賣會。在藝術品市場迅猛上漲時,大量藏品和買家擁入拍賣市場,由於大拍賣行對於徵集藏品的檔次和估價、買家的資金能力有更高要求,一些過剩的拍賣資源則流向了門檻更低、更靈活的中小拍賣行。

  “小拍賣行也許在徵集到幾件不錯的藏品後,過幾天很快就搞一場拍賣出來,不像大拍賣行要舉行一場拍賣前期工作那麼複雜,比如宣傳、場地、講座等等。”收藏愛好者趙磊曾經很喜歡去小拍賣行裏“淘寶”。

  “參加小拍賣行的拍賣會是很考驗眼力的,因為藏家都衝著大公司的名氣去了,小拍賣行徵集藏拍品難,所以門檻放得很低,拍品裏魚龍混雜,贗品比例相當高,但是眼力高的收藏者也有撿漏的機會。” 趙磊説。不過他表示所謂的“撿漏”不是説像幾十年前,很多人都不懂收藏,把寶貝當成白菜賣給你,而是説相對的價格差,同一件藏品放在大拍賣行裏要比小拍賣行估價高出十幾倍不止,當然前提得是真品。

  近兩年趙磊已經不再光顧小拍賣行了,“預展上滿眼都是贗品,假得太過分了,最終把自己招牌徹底砸了。”

  藝術市場評論人牟建平認為,三線小拍賣公司受衝擊最大,國內藝術品拍賣公司數量太多,已經過剩了,小拍賣公司的生存空間非常有限,再過5到10年,國內將會有一批小拍賣公司關門消失。

  幾家大拍賣公司雖然壟斷行業資源,但近兩年的大拍規模場面也在縮減。“某國內知名拍賣公司以往春秋大拍有二三十個拍賣場次,僅書畫拍品就有1000多件,加之各種相關講座、論壇、展覽、酒會等,轟轟烈烈地像一場盛宴般熱鬧。”牟建平説,但是今年秋拍書畫拍品減少到了幾百件,一來節省成本開支,提高精品數量,以保證成交率和成交價格,泛泛的作品都進不了拍賣會了,另外為拍賣會做的造勢排場也都少多了,能省則省了。

  很多小拍賣行只能將眼光投向年輕藝術家,試圖從他們當中挖掘到有潛質的新資源。但是他們的實力有限,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挖掘青年藝術家。

  藏家買家多元化分流

  當地時間11月9日晚,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佳士得“畫家與繆斯晚間特拍”上,拍前備受矚目的莫迪裏阿尼作于1917—1918年的《側臥的裸女》以1.2億美元估價上拍,成交價達到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4億元,而這位創造了莫迪裏阿尼作品拍賣新紀錄的中國買家,就是收藏大鱷龍美術館館長劉益謙。有業內人士感嘆,劉益謙也加入到西方頂級藝術品的收藏隊伍了,先行者已有王中軍、大連萬達等;也有人擔憂,劉益謙一直是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大買家,他的收藏意向變化將會帶來什麼影響,關鍵是他很可能會影響帶動內地一批收藏投資者。

  劉益謙則對媒體稱,龍美術館從開館到現在已有兩年多時間了,其主要藏品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莫迪裏阿尼的這件作品標誌著龍美術館進入新的收藏紀元。

  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與Artnet全球有限公司近日聯合發佈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顯示,在2014年,相較中國內地市場9.3%的成交額降幅,海外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更顯穩健,成交額同比上年僅下挫了1.1%。與此同時,中國文物藝術品在海外的平均成交價(4.9萬美元/31.8萬元人民幣)顯著高於內地(1.7萬美元/10.9萬元人民幣)。價位差異主要體現在油畫及中國當代藝術板塊。

  2014年全球上拍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數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然而市場需求量卻繼續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北美取代歐洲躍居海外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第二大市場。

  中國當代藝術板塊是內地拍賣行業務縮減最嚴重的,也是藝術品市場調整的重災區,拍賣市場價格泡沫破滅後,好的高價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已經很少出現在拍賣會上,對當代藝術的購藏更多地來自藝術家、畫廊、藝博會,甚至是策展人、評論人等。

  另外新生代、富二代、藏二代的收藏喜好發生變化,他們更傾向於當代藝術和西方藝術,也分流了一部分拍賣會的購買群體。新晉成立的一批私人美術館多數以當代藝術為目標,如地産商藍色港灣創辦的央美術館剛剛開館,館長 Stella Wang是藏二代,她表示在自己的影響下,她父親的收藏也開始向當代藝術轉化。

  牟建平認為,經濟環境是導致今年藝術品市場一片慘澹的主要原因。春拍時藝術品市場成交額已經同比縮水了百分之三四十,秋拍也將會縮水,但不會出現市場大幅動蕩,基本能跟春拍相差不多,依然是低位徘徊狀態。

  高價的藏品作品一般不會在經濟環境不好時出現在藝術品市場,但有的大拍賣公司具有很強的市場號召力和固定龐大的客戶群體,會説服和吸引藏家拿出好東西來鼎力支援大拍,不過往往也是需要拍賣公司有非常大的誠意才能打動藏家。

  比如,著名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夫婦的35件藏品在保利2009年春、秋拍中共拍出5億余元,而在上拍前尤倫斯夫婦的代理人曾與幾家拍賣公司接洽,唯獨保利順利拿出一筆鉅額商業保證金而抓住了難得的拍賣合作機會。

  資金困難如何破解

  經濟環境和股市動蕩帶來的後果是,藝術品市場上鬧“錢荒”。賣家怕自己的藏品拍不出高價,買家有心無力手中沒錢,拍賣交易鏈條斷裂最讓拍賣公司受不了。2012年春拍時,保利拍賣為李可染畫作《萬山紅遍》能夠上拍,向藏品所有人支付保證金1億元,最終實現了2.9325億元的成交。據保利拍賣統計,從2005年到2015年間,其一共發放預付款近100億元,其中2010年一年就發放保證金近30億元,2011年、2012年都在20億以上。

  為拍品委託方預付保證金已經成為當下拍賣公司解決徵集難和現金流問題的一個法寶,但是這也要求拍賣公司自身必須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市場評判能力,一旦對市場判斷有偏差,預付保證金就成了賠錢的買賣。

  另外,買家拖欠付款也是令拍賣公司頭疼的老大難問題,有可能成為壓垮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杭州西泠拍賣不久前把一位買家遲先生告上法庭,理由是這位遲先生在2013年西泠春拍中以402.5萬元買下一件徐悲鴻的《貓戲圖》,但2年多來僅支付了170萬元,一直拖欠餘款。

  據了解,大多數拍賣行都只收“生客”的保證金,熟客都是“刷臉”辦競拍牌的,如果拍賣行非要收“熟客”保證金,他們可能就不願意來競拍了,而且有的大買家不但不交保證金和拍賣款,還要現場提走拍品,一旦他們違約,拍賣行的損失無法估量。

  拖欠拍賣餘款已經是藝術品市場中的家常便飯了,幾乎每一家拍賣行都曾遭遇過,有業內人士估算,少得被拖欠幾千萬上億的拍賣款,多得據説北京某大拍賣行被拖欠的應收款超過20億元。但大多數拍賣行對此都是“忍氣吞聲”,不願意公開被拖欠拍賣款的事情,怕得罪買家而損失購買客戶。

  嘉德大觀夜場自推出以來,被看作書畫市場冷暖的風向標,“生貨”、“精品”、“天價”已經成為嘉德大觀的關鍵詞,不過今年秋拍大觀夜場的驚喜是估價更低。牟建平認為,齊白石等近現代大家好作品前幾年可以輕鬆過億,但現在能過5000萬也不容易,買古董油畫的投資者更是賠了百分之四五十。秋拍中仍然會有個別拍品能達到億元左右,除非經濟環境能有大起色,藝術品市場能夠強勁反彈,市場參與的人少了,不再盲目追高,拍品價格能夠適中,對於資金充裕的投資者而言是機遇,但是要想升值變現需要等到三五年後。

  作者:于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