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去産能,三門有“門道”

  • 發佈時間:2016-04-18 03:29:4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産能,怎麼去?近日,記者在三門縣採訪時發現,該縣在過剩閒置産能處置上,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積極發揮“有形之手”的重要作用。

  通過吸引優質企業實現了閒置産能的再次生産力化,通過供給升級實現了低端産業産品向中高端的轉型。2015年實現工業總産值370億元,年均增長率9.7%;愛力浦、爾格、揚戈等一批新興先進製造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

  産能過剩

  發展要素不能閒置

  這些天,在三門縣浦壩港鎮的浙江凱航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只見磨光機、切割機火花四濺,數控機床聲音轟鳴,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

  “這艘船是去年10月份開工興建的,現在正生産船舶的胎架,按照交貨期倒排時間表,計劃今年10月份完工。”台州市建興重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永介紹説。租用“凱航”的閒置廠房、設備,全公司140多名職工正全力打造一艘7萬噸級的集裝箱船,造價約1.7億元,能一次裝下4000個集裝箱。

  趙永原來是浙江凱航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的生産主管,去年,台州市建興重工有限公司以每年600萬元的租金承租了閒置廠房、設備,同時聘用了部分技術人員,從而使“凱航”廠區重新煥發出生機。“我們去年與‘中車’合作,簽約意向合作金額達到20億元,而借助‘凱航’這樣的平臺,深化與央企的合作,抓好生産,保質保量,前景一片光明。”趙永介紹説。

  成立於2008年5月的浙江凱航船舶工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9980萬元,佔地面積為650畝,使用海岸線長800米。企業剛起步,就趕上了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外訂單大幅縮水,企業員工、産能都受到重大衝擊,生存變得非常困難。而“凱航”只是該縣20多家船舶企業的一個縮影。如何處理閒置産能?引進企業,對閒置産能進行二次開發,成了三門縣破解難題的一個重要路徑。

  據介紹,目前,僅三門浦壩港鎮8家船企中,就已有“勤豐”、“凱航”、“中洲”、“豐源”等4家企業通過閒置産能的二次利用,吸引超過30億元的投資,重新迸發出新的生機。

  同樣,三門是“中國膠帶工業城”,橡膠産業是三門當地支柱産業,共有橡膠企業300多家,生産1000多個種類膠帶産品,出口量佔全國50%以上。但近年來,這個産業産品同質現象嚴重,惡性競爭、産能過剩現象嚴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一些骨幹企業積極謀求新出路,在閒置産能利用上做文章。富聚膠帶與世界500強的德國大陸集團合作,成立康迪泰克傳動系統(三門)有限公司,專門研發新産品,進一步提升了三門縣橡膠行業産業鏈。

  統計顯示,過去幾年,三門累計引進合作企業193家,協議投資總額126.4億元,基本上通過利用閒置資源完成。

  供給升級

  打破産業低端鎖定

  既要積極引進來,也要主動走上去。三門縣在處置過剩産能時,另一個重要路徑就是推動企業加快産業、産品的供給升級,瞄準新市場、抓住新商機。

  浙江永源汽車有限公司佔地面積400多畝,擁有衝壓、焊裝、涂裝、整裝四大國際標準級工藝流水線車間及相關的配套輔助設施,以往由於生産品種單一,在汽車領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同樣面臨著企業發展空間有限、生存壓力巨大的問題。

  幾年前,受大環境影響,“永源汽車”遭遇了發展瓶頸。該公司及時調整戰略思路,轉攻新能源電動汽車。從前年開始,“永源汽車”與中能東道投資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新能源電動汽車。該電動汽車擁有電動汽車行業最為龐大的動力整合創新體系,電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迴圈壽命長、無污染、穩定安全等特點,這款新能源電動汽車在試航中,一次充電續航超過500公里。

  日前,記者來到“永源汽車”生産廠區,只見一條條生産線有條不紊地運作著,一輛輛靚麗時尚的低速電動汽車被運往各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同類型的燃油車型,該車更輕,設計最高時速140公里,常規充電約10小時可充滿,快速充電僅需2小時,目前市場非常看好。計劃今年開始進行批量生産,估計産量在3萬輛以上。

  浙江愛力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牽手”日本ACR株式會社、清華大學,三方共同出資組建浙江愛力浦清研排氣凈化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研發、製造、生産和銷售柴油發動機SCR尾氣後處理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依託強大技術力量、先進的實驗監測平臺和現代化的生産設備,能生産有效降低尾氣排放的空氣輔助尿素噴射系統、無空氣輔助尿素噴射系統等産品。浙江愛力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獻堯介紹,合資公司SCR項目總投資為3.5億元,分兩期進行。項目投産後,將形成50萬套SCR産品的生産能力,年産值可達1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200個。

  創新,不單體現在自主研發上,還體現在生産方式轉變上。過去,依靠傳統手工製造,人工成本高,生産效率低。現在,通過機器換人,三門不少企業轉型提速。“三維橡膠”近年通過對數條生産線進行改造,不但提高了産能,工傷事故也減少了。據公司負責人介紹,2016年底全線完成後,可節省用工149人,增加産值2億元,增加利稅5345萬元。

  去産能

  “有形之手”大可作為

  有一種看法,去産能應該是純企業行為。按照這種理解,“有形之手”在去産能過程中似乎作為空間有限。但在三門企業採訪時,記者感受到的答案卻並非如此。

  浙江永源汽車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牟永進動情地告訴記者,“永源汽車”原本只是生産傳統燃油汽車的廠家,在行業競爭中並沒有優勢,企業生存艱難,如果全部淘汰,投資2億多元的生産廠區和流水線設備等,只能收回土地投資款,經濟損失巨大,而與中能東道投資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新能源電動汽車,企業重新獲得發展機會。而從低速電動汽車的上牌到與中能東道投資控股集團聯姻,在“永源汽車”轉型關鍵期,縣領導多次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積極協調服務,幫助破難解憂。

  “從不利方面看,閒置産能是對資源的一大浪費,也影響了企業運作、經濟發展;但從積極方面看,則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契機,特別是在工業用地有限,用好存量有利於工業企業從量向質的轉變。”三門縣一位分管工業的負責人介紹説,三門縣通過加強招商引資、加大幫扶力度、加快工作推進等措施,促使企業消化閒置産能,實現轉型升級。尤其是對閒置産能進行二次包裝,在政策、稅率等方面給予傾斜,吸引了一大批優質企業的“眷顧”。

  位於三門沿海工業城的西格邁股份有限公司,淘汰落後産能、股改中也碰到諸多困難,縣領導及相關部門出面協調,讓土地拍賣時間縮至一週,同時,根據省政府相關政策給予規費獎勵,優化了資源配置,激活了企業發展動力。現在,轉型後的公司發展趨勢好,生産的汽車減震器在西歐、南美市場很受歡迎,今年節後開工的近一個月訂單就達54萬套,相當於過去2個月的訂單。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全年銷量將達到300多萬套,預計可增長3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