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大項目的“傾城之戀”

  • 發佈時間:2016-04-18 03:29:4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5日,行走在生産車間裏,聽著機器轟鳴,浙江中財管道衍生産品有限公司總裁俞仲達心懷感嘆。他告訴記者,雖然工廠已投産數月,可他有時仍會感到難以置信:去年2月簽約,7月開工,12月底投産,這個總投資12億元、年産15萬噸管道製品的項目就這樣迅速地在自己手中落地開花!而就在幾年前,俞仲達在省外籌建同樣規模的中財管道生産基地時,歷時近4年才完成投産。

  俞仲達知道,這背後是衢江人“店小二”式的服務。回首過往,從項目考察組第一次到衢江,到項目落戶後的項目審批,衢江人的表現無不讓他感到驚訝。在他看來,這次回歸浙江,就像是在故鄉邂逅了一個美麗的姑娘,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項目也就瓜熟蒂落了。

  “友誼小船”

  始於一次等候

  要説衢江和中財的故事,得從兩年前説起。

  當時,中財集團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業務開始迅速增長,原先的工廠生産能力捉襟見肘。於是,中財考慮在華東地區增設一個新廠。那時,衢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恰在招引浙商回歸,機緣巧合下知曉了這個消息。一番了解後,知道這是一個高精尖且環境友好型企業,衢江開始密切關注中財的動向。

  2014年盛夏的一天,中財的考察組突然來到衢江周邊考察,意向並購一家管道企業。於是,衢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根錫立即帶著相關人員趕往那裏,希望邀請考察組到衢江了解一番。

  他們趕到時,考察組正與廠方在洽談。於是,陳根錫等人分成兩隊,在廠區的前後門等候。當時正是正午,艷陽高照,他們一等就是3個多小時。終於,考察組結束了對該廠的考察,準備離開,陳根錫趕忙上前自我介紹,並説明來意。

  “當時,衢江並不在考察之列,我甚至之前都沒聽過這個地方。”考察組組長、中財集團董事會首席資政金維愛回憶道。然而,當得知對方已在烈日下等了數個小時,金維愛既驚訝又感動,終於答應到衢江走一遭。

  讓金維愛沒想到的是,他這一趟便開啟了中財和衢江的“戀情”。來到衢江經濟開發區,他意外地發現,這裡的區位優勢顯著:不僅地處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四省交界處,而且當地的交通條件良好,省道毗鄰園區;此外,當地還有他們的上游企業,能夠保障供應他們生産所需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鈣。一番考察,考察組成員大為心動,決定將衢江列入設廠的候選地點之一。

  之後,衢江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又與中財高層多次接洽。經過八輪對接,中財終於被衢江的投資優勢和當地政府的誠意打動,于去年2月決定把管道衍生産品項目落戶衢江,完成其在華東地區的重要佈局。

  “中財回歸浙江,除了利益考量,也不乏對故里的那份特殊感情。”俞仲達説,中財集團的化學建材業發源於紹興新昌,2000年之後才逐漸走向全國,先後在各地佈局了17個生産基地。“近幾年,浙江大力招引浙商回歸,作為從浙江走出去的企業,中財自然首選將佈局華東的這一子,落在浙江。”

  “店小二”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衢江和中財間的“戀情”水到渠成。然而,中財卻也提出了一個嚴苛的要求:為了儘快填補公司在華東地區的産能缺口,項目務必在簽約當年投産,衢江當地要全力配合推進各類審批。

  對此,俞仲達深知其中的不易。2008年前後,他曾在西安負責中財在當地的管道生産工廠建設,同樣産能的工廠,在當時花了近4年時間才投産。“衢江能做好配套服務,讓項目在半年內投産嗎?”他心裏也沒底。

  但很快,俞仲達欣喜地發現:簽約後,衢江人依然保持著孜孜以求時的火熱勁頭。凡是涉及項目的審批,各有關部門就實行並聯審批,促進項目推進。

  “我們還成立了多個服務小組,全員做好‘店小二’。”衢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朱麗芳説,“從項目環評、能評,到辦營業執照、機構代碼,每項手續,我們都全程陪同,加快進度。”另外,他們還每週匯總項目進展,凡是項目遇到重大難題,通力協作,全力攻堅。

  然而,每一對熱戀中的情侶都難免會拌嘴、鬧變扭。中財和衢江亦是如此,也曾因項目推進遇阻,有過紅臉的時候。

  因生産用電需要,中財管道衍生産品項目還需架設一條3.5萬伏的電力專線。然而,這條專線架設卻並不容易,不僅涉及省級電力部門,還因橫跨杭長高鐵,需要由上海鐵路局參與評估、方案設計等。朱麗芳説,為此他們跑了電力部門和上海鐵路局,可每次工作人員都斬釘截鐵地告訴他們:按正常流程,架設這樣一條專線至少要一年半。“想要半年完成簡直是癡人説夢。”

  而這時,中財管道衍生産品有限公司副總裁戴旭也聽聞了這個消息。他急吼吼地找到朱麗芳,再三了解專線架設的推進情況。面對朱麗芳的承諾,他還是質疑:“我都打聽過了,這條電力專線半年內不可能完成,你卻這麼信誓旦旦,該不會是在忽悠我們吧?”

  朱麗芳沒有過多解釋,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出了回答。她和園區其他負責人隔三差五一趟趟地往杭州、上海跑,緊緊盯著項目審批的每一步,同時不斷與相關部門、專家溝通,縮短流程時間,加快項目。凡是遇到審批內容需要改動,他們就利用休息時間爭分奪秒完成。就這樣,許多人口中絕無可能的事辦成了,去年底之前,這條3.5萬伏的電力專線終於架設了起來,去年12月,看著生産線在廠房裏投産,戴旭終於敬佩地向朱麗芳豎起了大拇指。

  高起點回歸

  打造新産業

  儘管已經投産了,走進浙江中財管道衍生産品有限公司,廠區內仍是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工程車進進出出,道路上滿是泥濘的黃土。然而,走進廠區中央的生産車間,卻又會看到另一幅畫面:一條條流水線正忙碌地作業著,生産出來的管道産品經分割、包裝後,很快被裝箱運走。

  “為了趕在去年底投産,前期我們重點建設廠房,辦公樓、員工宿舍等許多配套設施都先放了放。”在廠區入口處的一排臨時工棚裏,記者見到了公司總裁俞仲達,這裡就是他眼下的辦公場所。他説,因為他們這個基地今年第一季度中財管道的總銷售也增長約4成。

  “工廠如此迅速地投産,大大提升了中財的管道生産能力,尤其對公司在華東地區的産能佈局意義重大。”俞仲達説,衢江工廠彌補了他們在華東地區的産能缺口,更成為中財大型管件的配送中心。同時也是全係管道産品的生産中心,為中部地區及其他生産基地提供高效的發貨服務。

  “這不是簡單的産能提升,它還將是行業生産自動化的標桿。”俞仲達帶著我們來到生産車間,指著一台正在改裝的生産線説,“過去一台管道生産線涉及上料、拌料、擠出成型、切割、打包、入庫等多個工種,需要人工可不少。”在他們的基地裏,傳統的生産線將逐步完成高自動化水準改造,原來一個同樣生産規模的塑膠管道工廠至少要用工上千人,但通過他們的機械化水準提升,衢江工廠只需要300多人就能夠實現一年15萬噸塑膠管道的生産規模。

  在俞仲達看來,更重要的是,衢江工廠還將承擔集團管道新材料研發和衍生産品創新的重任。“別看我們的廠區建設還沒有全部完工,可工廠已經集結了20多人的科研團隊研發。”他説,目前,他們正在著手探索將石墨烯材料應用於塑膠管道生産,以此解決傳統塑膠管道低溫環境下的脆性問題。“一旦廠區建設完成,他們還將進一步擴大科研力量,同時與浙大、浙工大合作開發。”

  “這個項目在中財管道中的作用將不斷提升。”俞仲達説,衢江人和中財人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這註定是一段“纏綿悱惻的戀情”。

  > 連結

  浙江中財管道衍生産品有限公司,年産15萬噸管道製品項目,總投資共計12億元。

  項目投資方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旗下中財化學建材業主導産品為門窗用塑膠異型材及塑膠管道,公司先後在紹興、杭州、天津、西安、四川、湖南、新疆、吉林、安徽等地的國家級開發區內建立大型生産基地,各基地均為當地省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財化學建材業的行銷服務網路遍佈全國,擁有十四大市場總部,門窗用異型材市場佔有率位列全國第二,塑膠管道市場佔有率位列全國前三,在華東地區全行業銷量第一。2014年化學建材業共實現銷售額80億元,實現利稅10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