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調結構要讓農民少一些“陣痛”

  • 發佈時間:2016-04-18 02:31:5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澎

  農民種糧的最終目的是賺錢,有效益的品種對於農民而言才是好品種。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撫遠地區是2010年前後才開始大面積推廣玉米的,而採訪中遇到的不知所措的農戶,絕大多數都是深知玉米的種植效益遠高於大豆和雜糧等作物,才會提早大量訂購玉米種肥,導致如今這種進退兩難情況。2015年,黑龍江北部地區由於種植玉米效益高,曾出現玉米種脫銷和種子商販哄抬玉米種價格的事情,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地農民對玉米種植的歡迎程度。

  為什麼玉米的種植效益遠高於其他作物呢?首先,單位面積産量高,這是最直觀的因素。其次,玉米的加工用途廣泛,比如黑龍江北部地區大面積種植的是“德美亞1號”這個品種,屬於角質型玉米,商品糧可被加工為玉米粉、玉米糝、玉米餃子粉、醫藥用澱粉、禽飼料等。此外,與大豆和雜糧相比,玉米種植機械化率很高,而且玉米抗旱耐澇,在種植管理上也較簡便。可以説玉米是好種又好賣的糧食作物。

  如今,“鐮刀彎”地區調整玉米種植結構是從長遠考慮,根據玉米供需情況和生産發展實際,從全國範圍看玉米種植結構和區域佈局需要進一步優化後,才能持續提升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所以“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勢在必行,而在調整過程中出現一些“陣痛”是在所難免的。撫遠,同江等地雖然不屬於優勢玉米種植區,但玉米卻是當地的優勢産業,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時,要注意兼顧農民利益和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

  從農民備種、耕種、收穫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農時及時或提早發佈政策規劃,可以有效減少農民“備了種子不敢種”的情況發生。農民的希望很簡單,他們就是想知道種什麼、怎麼種。

  此外,玉米與大豆雜糧等作物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産業化程度高,配套的收購商和加工企業已經基本形成鏈條,這也就讓農民不怕“種出糧食沒人收”。圍繞“鐮刀彎”地區的推薦種植品種打造穩固、持久、有深度的産業鏈才能讓農民“種得放心,種有所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