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棚有蜜蜂草莓放心吃

  • 發佈時間:2016-04-18 02:31:2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江娜李竟涵

  當前正是草莓上市季節,記者來到北京市昌平區美林間草莓藍莓園。走進一個草莓大棚,一壟一壟的草莓有的已經挂果成熟,鮮紅欲滴;有的還在開花,讓人驚訝的是,在白色小花上有蜜蜂正在“嗡嗡嗡”地飛來飛去採蜜。

  提到蜜蜂,很多人小時候經常見到,這些年卻不怎麼能見到了;而且在傳統觀念裏,養蜂也主要是為了獲取蜂蜜。實際上有研究結果顯示,蜜蜂為農作物授粉産生的價值是蜂産品本身價值的143倍,只為採蜜而養蜂可謂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讓草莓更安全更有味兒

  在北京,蜜蜂正在回歸人們的視野。記者在美林間的草莓大棚靠裏面的位置,看到一個小小的木製蜂箱,蜜蜂爬進爬出,繁忙異常。北京市植保站站長周春江告訴記者,這些蜜蜂可不是為了釀蜜,它們最主要的作用是授粉。在草莓、番茄等作物上,以前慣用人工授粉等技術,現在改用蜜蜂授粉技術。這被稱為是“革命性”的技術,為果蔬種植帶來巨大的變革。

  “我們去採摘草莓的時候,可以説但凡能見到蜜蜂的,就證明棚裏的草莓可以放心吃,因為蜜蜂是對農藥高度敏感的物種,95%以上的殺蟲劑對其有劇毒,一打藥蜜蜂就死了,所以有蜜蜂的棚就不可能有農藥殘留。”周春江説:“在北京,我們已經實現了草莓産業上的蜜蜂授粉全覆蓋。”

  除了沒有農藥殘留,草莓更安全以外,經過蜜蜂授粉的草莓,口感也更甜更有“草莓味兒”了。“在使用蜜蜂授粉之前,草莓的授粉要通過人工授粉或激素處理,人工授粉不均勻、容易損傷花朵,激素處理容易産生畸形果,味道也不好。”周春江説。

  經濟效益畝增7000多元

  從消費者的角度,蜜蜂授粉提高了農産品的安全性和品質;從生産者的角度,蜜蜂授粉以及配套應用的綠色防控技術直接帶來農藥、人工等成本的節約,産量和産品價格大幅增加。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告訴記者,2014年農業部印發了《蜜蜂授粉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整合示範方案》,在全國開展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整合應用項目。2015年,農業部在北京、河北等15個省區,以油菜、草莓、番茄等12種作物為重點,建立了24個試驗示範區和4個萬畝連片整建制推進示範基地,示範推廣蜜蜂授粉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産品品質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北京、河北番茄畸形果率低於1%,較激素處理降低約10個百分點;口感風味改善,海南、新疆哈密瓜邊糖含量提高

  10.6%~18.42%。

  人工授粉容易丟穗丟秧,影響産量,蜜蜂授粉不存在這一問題。與自然對照或人工授粉相比,油菜畝均增産36.7公斤,增幅21.7%;草莓在北京産量增幅達39.8%。

  與人工蘸花比,番茄、草莓等設施作物畝均節約用工10個以上,按每工100元測算,節約成本1000元以上,扣除購(租)蜂費用350元,畝節本增收650元以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防治處推廣研究員趙中華告訴記者:“比如油葵,制種最費人工,人工授粉一天10畝都完不成,現在一箱蜜蜂就能輕鬆完成一兩百畝地的授粉。”

  節本增效帶來農民收入的大幅提升,以北京市為例,通過蜜蜂授粉和配套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施,示範區草莓每公斤銷售價格提高了5元左右,經濟效益每畝增加7510元,化學農藥用量減少了60%以上。

  從打12次農藥到一次不用打

  除了在生産中的成效,蜜蜂授粉技術更為重要的是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正因為蜜蜂對農藥高度敏感,所以利用蜜蜂授粉,必須保護蜜蜂安全,採取綠色防控技術,以形成綠色防控保護蜜蜂、蜜蜂授粉提高農産品産量和品質的良性迴圈。

  在北京市順義區北務鎮郭家務村,大棚中應用了防蟲網、黃板誘殺、生物防治等一系列綠色防控措施。推廣蜜蜂授粉讓農民的生産觀念也開始轉變,郭家務村農技員田秀芹説:“過去番茄生長期得打12次農藥,現在採取無病蟲育苗、棚室消毒、土壤消毒等措施後,一次農藥都不用打。”

  在示範推廣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整合的過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燈誘、性誘、色誘、食誘“四誘殺蟲”技術,以及生物防治、生態控制和選用高效低風險農藥等措施,既保護了蜜蜂,又降低了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了農産品品質安全,一舉兩得,效益顯著。

  農業部數據顯示,通過蜜蜂授粉和綠色防控技術整合應用,山東、山西、河南蘋果、梨、棗等全生育期減少用藥3~6次,使用量降低30%~50%。北京、河北、湖北設施草莓、番茄等每茬減少用藥4次以上,使用量降低60%~80%。安徽、四川、黑龍江、陜西油菜、大豆、櫻桃等全生育期減少用藥2次以上,使用量降低約30%。內蒙古向日葵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9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