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福建長汀:“紅色大地”綠意濃

  • 發佈時間:2016-04-18 02:30:5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革命老區福建長汀縣被譽為紅軍故鄉、紅色土地、紅旗不倒的地方。但你可知道,這片紅色大地曾經遍佈裸露的紅土,146.2萬畝土地水土流失嚴重,成了一座座寸草不生的“火焰山”。

  為改變長汀“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落後面貌,自1983年起,一場治理長汀水土流失的攻堅戰正式打響。特別是2000年和200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將長汀水土流失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連續8年從省級財政劃撥1000萬元幫助長汀治理水土流失。

  “有錢還遠遠不夠,改變水土流失的面貌關鍵在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説,長汀過去人口密集,過度砍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老百姓做飯取暖全靠柴火,長期下來,本就長不大的松樹都成了只有樹梢有點枝葉的“老頭松”。因此,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杜絕濫砍濫伐。

  策武鎮南坑村黨支部書記沈騰香搞了30多年水土保持,她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不讓老百姓砍樹、割草,老百姓就不能做飯。因此,第一步非常艱難。”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長汀逐步引導農民以煤代柴、以沼代柴、以電代柴。從2000年起,煤球每個補貼0.04元,建設沼氣池每口可得680元補助,後來又出臺了每千瓦時電補貼0.2元的政策。現在,長汀人都徹底放下了斧頭,用上了沼氣和電,封山育林蔚然成風。

  “放下斧頭”只是治理水土流失的第一步,讓老百姓“扛起鋤頭”,把樹種上去、把水土保持住才是重點。

  扶貧協會成為植樹造林的先鋒。從1993年開始,南坑村淩志扶貧協會就開始在南坑村植樹造林,沈騰香也以會計的身份投入了這一工作。當上書記後,她帶頭種上了10多畝油萘果,養了5頭母豬,建了沼氣池。在這種“豬—沼—果”模式下,沼氣解決了做飯問題,沼液又解決了樹木的肥料問題,加上政府補貼,回報很可觀。村民的積極性被她帶動了起來。如今,南坑村家家戶戶種上了油萘果、桃李、銀杏等果樹,每人平均純收入連年快速增長。

  4月12日,記者在河田鎮晨光村來油坑治理點看到,一邊是作為試驗區的“不聞蟲聲、不見鼠跡”還未治理的“火焰山”,一邊是經治理綠滿山、果飄香的“花果山”。強烈的對比讓人真切感受到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艱難,也感受到了成績的來之不易。

  “30年的堅持,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持續支援。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決定,繼續實行扶持政策,再幹一個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綠’絕不收兵。”廖深洪説,30年的堅持,更離不開全縣人民“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

  近10年來,三洲鎮戴坊村紅旗山上,不管風吹日曬,人們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他獨自承包了2270畝山地,種了1000多畝油茶。他就是遠近聞名的種樹能手——“斷臂鐵人”蘭林金。

  10年來,蘭林金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身體上的殘疾讓他幹起活來比別人都要慢。身體的傷痛還可以克服,但每年40萬元的投入讓他喘不過氣來。

  正是鋼鐵般的意志、“滴水穿石”的精神、樂觀的生活態度,讓這位“斷臂鐵人”堅持了下來。“每年春季,太陽出來之前,漫山遍野白色的油茶花非常漂亮,成群結隊的蝴蝶更是讓人看著都高興。”蘭林金笑著對記者説。

  如今,政府提出了發展林下經濟的號召,蘭林金也找到了快速致富的方向。在油茶樹下的空地,他種上了100多畝生薑、100多畝太子參、150畝黃梔子,此外還種了20多畝晚秋黃梨。為了讓生薑賣個好價錢,他和朋友合夥投資開辦了生薑加工廠。待一切都走上正軌後,未來年收入可達上千萬元。蘭林金的努力和堅持將使家人過上富裕的新生活,更重要的是,戴坊村民乃至長汀百姓也都將享受到這層林盡染、綠樹成蔭的美景。

  如今,146.2萬畝“火焰山”已經大部分披上了綠衣,長汀森林覆蓋率已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2015年的79.8%,昔日水土流失重災區也收穫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等十幾個國家級、省級生態建設榮譽。

  長汀縣林業局局長巫成火從事林業工作已有十幾年,這樣的成就讓他感到由衷的自豪。他説,通過多年來的水土治理和生態建設,如今的長汀山頭綠了、産業興了、品牌立了,老百姓也富了,既營造了生態優美宜居的生活環境,又讓老百姓共用綠色美景,“不過我們現在還不能鬆勁,要繼續加大力度,徹底打贏這場攻堅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