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為主流平臺變革生産方式 中國網際網路紀錄片進入“井噴”模式

  • 發佈時間:2016-04-17 17:15: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專電?題:成為主流平臺變革生産方式 中國網際網路紀錄片進入“井噴”模式

  新華社記者 白瀛

  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首選網路播出;9部紀錄片在網際網路播放量過億;網際網路機構對紀錄片投入同比增長233%;網際網路正在改變紀錄片的生産方式和美學特徵……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17日在京發佈的一份報告稱,經過2015年的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紀錄片已經進入“井噴”模式。

  網際網路在紀錄片傳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這份《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6》指出,網際網路在紀錄片傳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已成為紀錄片不可或缺的甚至主流的傳播平臺。

  “過去,一部紀錄片觀看人次過百萬就已經是不錯的成績,過千萬就成為話題紀錄片;但2015年,播放量必須過3000萬才能擠入前十名榜單。”北師大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説。

  報告指出,去年《舌尖2》《跟著貝爾去冒險》《侶行》《鳥瞰中國》等9部紀錄片播放量過億,其中騰訊視頻國家地理系列節目播放量累計高達4.3億,有的紀錄片形成《舌尖上的中國》之後的現象級傳播。

  據課題組不完全統計,手機已經成為新媒體紀錄片主要入口,播放量已佔網際網路總播放量的六成以上,騰訊紀錄片頻道移動端佔比超七成,優酷馬鈴薯則佔比近八成。

  向上游延伸,網際網路正改變紀錄片生産方式

  事實上,網際網路平臺並不滿足於僅在後端播出,開始切入産業的中上游。報告稱,如今專為網際網路量身打造,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紀錄片越來越多。課題組統計,各類紀錄片製作主體中,新媒體投入仍然最小(2億元),但佔比已從2014年的2.4%提升到7%,同比增長233%,為各類機構增幅最高。

  “新媒體不僅為紀錄片提供傳播平臺,也正在改變紀錄片的生産方式和美學特徵。”項目專家、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説,新媒體紀錄片的製作手法更接近網際網路用戶碎片化的接受習慣,為使節目節奏明快,淺顯易懂,娛樂含量高,常採用簡短問答式、PPT羅列式、標題黨和短句庫等手法。

  報告指出,鳳凰視頻的《説給》系列、騰訊的《丈量》、愛奇藝的《天罰:二戰全紀實》等作品,都從不同角度體現出網際網路基因,與電視紀錄片自覺區別開來,而生態紀錄片《海》導演柯金源鋻於網際網路的威力,索性放棄電視形式,直接剪輯成46部3至5分鐘海洋短片。

  “新媒體紀錄片在互動性、整合性、易分享、高體驗、可遷移性等層面和傳統紀錄片區別開來。”張同道説,網際網路正在成為紀錄片産業升級轉型的工具。

  收入存困境,付費業務有潛力

  報告指出,2015年,新媒體紀錄片平臺營收出現倍速增長,超過1.5億元,佔行業總體量的3%,同比多一個百分點——與投入量和播放量的增長相比,增速仍較慢,且主要依賴廣告營收。

  “在視頻網站進入高速發展通道後,紀錄片卻不能與電影、電視劇、綜藝等並列成為一級基礎性大門類,也不能與旅遊、生活、母嬰並列為二級特色門類。”項目專家、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説,網際網路平臺的投入規模、營業額,遠遠無法和紀錄片電視專業頻道相提並論,甚至與一些民營製作公司都存在差距。

  “電視無疑依然是紀錄片最重要的主流播出平臺,視頻網站的收入雖然逐漸接近一線衛視,但是市場體量和競爭力還無法和龍頭衛視相抗衡。”尹鴻説。

  可喜的是,2015年,中國網路視頻行業在經歷了10年的發展之後,終於迎來了付費用戶的快速增長。

  “紀錄片用戶群體是一個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有做內容付費的潛力。”張同道説,從目前的效果來看,觀眾普遍能夠接受紀錄片的付費,但其增長規模相對電影、電視劇較低,用戶觀看習慣還需要進一步培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