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你的信任,我的黏性

  • 發佈時間:2016-04-17 05:37: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相對信任的環境,才能增加用戶的黏性

  天氣越來越熱了,有件事想想都頭疼,那就是把冬天厚重的衣服收進整理箱、再把春夏的薄款挂滿衣櫥,俗稱衣服換季。在這個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衣服甚至從沒上過身,無論春秋冬夏,它們只是靜靜地待在那裏,佔據著房間的一角。每每看到這些,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衝動,別再買買買”,可再看看商場櫥窗裏的當季新品,內心又煎熬起來,完全做不到“斷舍離”。

  還好,網際網路給了我這樣的“剁手黨”悔過的機會,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正在興起,用閒置換閒“值”是個不錯的主意;當然,網際網路公司也不會放過由“剁手黨”培育的這個大市場。

  二手交易市場究竟有多大?數據説明一切:《2016分享經濟發展報告》初步估算,我國2016年閒置市場規模約為1462億元。加之,多年來閒置物品流通渠道缺失,每個人手裏都積攢了不少棄之可惜的舊物,存量市場還要再乘上三四倍,規模估計就超過4000億元了。如此浩瀚的一片藍海,無怪乎阿里巴巴係的“閒魚”、騰訊係的“轉轉”、京東係的“拍拍二手”、百度係的“百姓網”都要置身其中,遊個痛快了。

  不過,市場再大,也繞不開一些發展的痛點。對閒置物品二手交易市場來説,買賣雙方間的信任就是最大的痛點,而且是從市場出現那天起一直痛到現在的痛點。

  微信等熟人關係並不適合二手交易,試想一下,你會把不要的東西賣給朋友嗎?當然不會,只會賣給陌生人。那麼,你憑什麼相信螢幕另一端、從未謀面的賣家?僅僅靠幾張照片和一段描述性的話?要知道,賣家可是會不自覺地“美化”要出售的二手物品的,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同時也意味著,信任感的缺失成了閒置物品二手交易市場的先天缺陷。

  況且,二手物品一般只有一件,又是舊物,難以形成權威的評估標準。即使有些平臺引入專業數位回收商、第三方參與者協助完成數位物品、二手車輛等的估價交易,但對這個市場中佔據較大份額的衣服、箱包等來説,還是無法準確評估其價值,商品使用痕跡和缺陷也就難以明確責任。於是,買家收到貨品後難免“吹毛求疵”,希望下次能用更低的價格彌補此次的“損失”,這又會加劇雙方的不信任。

  當然,退換爭議、加價倒賣、物品掉包等也是閒置物品二手交易市場眼下的痛點,這都與信任感的缺失直接相關。上述問題並不好解決,需要二手交易平臺長期市場探索後的規則體系的確立,比如,交易規則、定價規則、賣家身份認定規則……而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好在如今,有些線上二手交易平臺已經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阿里巴巴係的“閒魚”構建了社區的概念,讓人們在實體和虛擬兩種模式中去交流、交易,但無論哪種模式,都是一個相對信任的環境,增加著用戶的黏性。

  總之,這是一個分享的時代,Uber沒有一輛自己的車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打車平臺就是很好的例證。所以,閒置物品二手交易市場只要能解決這些痛點,就必定能帶來不小的市場增量。到時候,出現不賣一件屬於自己的貨、卻是全球最大的交易平臺也不是沒有可能的。誰知道呢,反正未來充滿想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