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數據庫收費,除了合法還要合情合理

  • 發佈時間:2016-04-17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書館和數據庫商友誼的小船説翻就翻。

  最近,北京大學圖書館挂出了一則通知,指出由於數據庫商“中國知網”漲價過高,北大圖書館正在與對方進行續訂談判;不過談判沒有結束前,北大圖書館訂購的“中國知網”系列數據庫的訪問服務不會中斷。

  近些年來,已有多所高校圖書館發出過和北大圖書館類似的通知:知網漲價,暫停使用。

  和國外學術期刊數據庫不同,“中國知網”並非傳統紙本期刊的出版商或者發行商,它主要以與學術出版機構逐一談判獲得授權的方式來集納期刊論文電子版、建設數據庫。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李紅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學知識不是一種商品。但它在傳播過程中,一旦作為內容産業價值鏈中的一環,某些組織就把它當成一種商品。“這不是科學知識本質的應有之義。”

  “中國知網並非傳統學術生態鏈條中的一環。它提價了,學術期刊其實得不到什麼好處。”一位不願具名的核心期刊編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知網每年以較低價格買斷其期刊所有論文,但在兜售論文數據庫時,開出的價格又“高得有點離譜”。

  另一名要求匿名的期刊編輯也認為,中國知網目前算是“一家獨大”,為了獲得更高利潤率,其漲價似乎成為常態。“在賣方市場主導下,漲價的具體標準和緣由難以追尋。”

  對此,《國際新聞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海龍指出,在學術的出版和傳播中,數據庫商確實付出了人力、物力成本,收費無可厚非。“不過,數據庫商獲取利潤,應該維持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之內。學術生産、傳播鏈條上的行動者都應為構建一個良好的學術生態體系而努力。”

  李紅祥認為,中國知網已經構成了事實上的壟斷,應讓更多機構和組織參與這一行業的競爭,並加強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督。“數據庫商不能把知識作為一種私人財産來經營。其收取的費用,不能高出整個社會的合理水準,除了要合法,也要合情合理。”

  (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