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但它們已飛過

  • 發佈時間:2016-04-17 0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 霞綜合外電

  自懷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掠過天空,100多年來航空領域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在此期間,工程師們製造出多款遠超出懷特兄弟想像的、能飛行得更高且更快的飛機。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其中飛行速度最快的10款載人軍事超音速飛機。

  F-35“閃電Ⅱ”戰鬥機

  F-35“閃電Ⅱ”聯合攻擊戰鬥機是美軍的下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是一款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及生産的單座單發攻擊戰鬥機,具有全天候打擊敵方目標的能力,主要用於前線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

  與現役戰鬥機相比,F-35具備三大優勢:一是發動機動力強勁;二是隱身性能好,可隱身突防;三是機載電子設備先進。作為一款四代戰鬥機,F-35戰鬥機可進行視距外精確打擊,具備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F-35無疑是現役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中最強大的機型。

  1996年5月,美國國防部正式提出聯合打擊戰鬥機計劃,這一計劃要求設計製造一款符合美國海、空和陸戰隊通用要求,可節約高達三分之一維修費用的新型通用戰鬥機。因此,F-35應運而生。F-35的最大速度為1.6馬赫,大約為1930公里/小時。

  儘管其擁有無與倫比的能力,但F-35並非完美無缺,除升力系統設計有問題之外,其發動機葉片壽命、彈倉設計和電子通信設備破壞隱身性能等一系列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使其一直飽受延期交付和成本超限的困擾。

  不過,這款噴氣式戰鬥機仍有望最終替代美軍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已服役多年、“垂垂老矣”的戰鬥機。

  蘇-27側衛戰鬥機

  蘇-27側衛戰鬥機(Flanker)是一款雙引擎戰鬥機,是由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有空中優勢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主要任務是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

  該飛機于1977年5月進行了首次飛行,並於1985年開始正式為前蘇聯空軍服務,其最大速度高達2.35馬赫(約合2500公里/小時)。

  蘇-27側衛戰鬥機聲名顯赫,是同時代最強大的戰鬥機。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前蘇聯宣佈了一條震驚世界航空界的消息:在1986至1988年,蘇-27創下了爬升和飛行高度兩項世界紀錄。

  另外,1996年12月,蘇-27參加“96工業品藝術設計師競賽”,奪得了工業品藝術設計第一名—榮獲“勝利女神”獎章。一種武器裝備居然贏得藝術設計大獎,聽起來不可思議,不過,細想也確有道理。蘇-27不僅具有出色的戰術、技術性能和優良的飛行品質,同時還擁有十分漂亮的外觀,它高大、威猛,整體造型流暢、飽滿,充滿了對工業美學的追求,可謂實至名歸。

  目前,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隊仍在使用這款戰鬥機,蘇-27系列戰鬥機已成為俄羅斯軍機中最成功的機型。

  F-111“土豚”戰鬥/攻擊機

  F-111“土豚”(Aardvark)是一款由美國通用動力於上世紀60年代開發製造、美國空軍與海軍聯合參與設計的成品多用途中距離戰鬥/攻擊機。該機型在1967年首次為美國空軍服務,主要用於戰略轟炸行動、進行偵察以及執行電子戰。F-111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5馬赫(約合2655公里/小時)。

  F-111“土豚”參加了自越戰以來的各次美軍大型作戰行動,澳大利亞空軍從1973年開始裝備該型戰鬥轟炸機,編號為F-111C。著名的“噴火”特技飛行表演就是澳空軍飛行表演隊的傳統保留項目,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後燃器放射熊熊烈火,猶如火龍飛舞,十分壯觀。

  1981年3月,美國空軍發佈提升型戰術戰鬥機(ETF)計劃,以取代F-111,1997年,美國空軍的F-111全部退役。澳大利亞空軍也于2010年12月2日在昆士蘭州的阿姆伯利空軍基地舉行了最後一批F-111C戰鬥轟炸機的退役儀式。這意味著從首架原型機F-111A首飛已服役46年的變掠翼、遠端打擊飛機F-111退出歷史舞臺。

  F-15鷹式戰鬥機

  F-15鷹式戰鬥機是一種雙引擎戰術戰鬥機,是全天候、高機動性的戰術戰鬥機,針對獲得和維持空中優勢而設計的它,是美國空軍現役的主力戰機之一。

  F-15鷹式戰鬥機1972年7月首次試飛,1974年首架量産機交付美國空軍使用,直到現在。F-15鷹式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5馬赫(約合2655公里/小時)。

  F-15服役至今近40年,各種改型數十種,日本還進行了倣造,外銷沙特和以色列等六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大小戰爭100余場,擊落敵機100余架,沒有一架在戰場上被擊落的記錄,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戰鬥機。F-15鷹式戰鬥機可能繼續為美國空軍服役直到2025年後。

  米格-31“獵狐犬”超音速飛機

  前蘇聯主要飛機設計及製造商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米格-31“獵狐犬”是一款大型、雙引擎超音速飛機,主要目的是執行防空攔截任務。這款雙座重型攔截戰鬥機在1975年9月進行了首飛,1982年開始正式為前蘇聯防空部隊服務。

  米格-31“獵狐犬”戰鬥機是全世界起飛重量最大、飛行速度最快的作戰機型,其特點是速度快、火力強。機長22.69米、翼展13.46米、機高6.15米,裝有兩台D-30-6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具備高超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飛行速度為2.83馬赫,約合3000公里/小時,甚至能在低海拔地區以超音速飛行,最大續航時間3.6小時,一次空中加油6到7小時。

  米格-31戰鬥機的主要改進型包括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俄羅斯空軍主力戰機之一。

  XB-70“女戰神”轟炸機

  XB-70“女戰神”轟炸機(Valkyrie)是由美國空軍戰略司令部上世紀50年代授權北美航空設計製造,XB-70計劃的初衷是設計出一款能以超音速、超高空飛行的方式突破敵對國家的防空網,進一步投擲傳統或核武器的轟炸機。

  但由於進入60年代後地對空飛彈的技術逐漸提升,對XB-70的潛在威脅大增,再加上該計劃昂貴的開發費用,使它在經濟效益上比不過作用類似的洲際彈道飛彈,因此,雖然該飛機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概念與驚人的實力,但最後仍抵擋不過淘汰的命運,只製造出兩台原型實驗機後,該計劃就慘遭取消。

  這兩款原型機裝備六台GE YJ93發動機,翼展32米,最大速度3.1馬赫。從1964年到1969年,這兩架原型機進行了超音速實驗飛行。1966年,其中的一架被F104撞毀,目前僅存一架的XB-70“女戰神”戰略轟炸機是美國俄亥俄州戴頓市空軍博物館鎮館之寶。

  雖然XB-70作為一種武器來發展的目的胎死腹中,但透過它的實際飛行,美國航空界仍然獲得了許多重要資料,間接協助了日後的超音速運輸計劃(SST)的實現。

  貝爾X-2“星爆”火箭發動機

  貝爾X-2“星爆”(Starbuster)于1945年由貝爾飛機公司、美國空軍、NASA的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共同承擔研製,它是一種裝備火箭發動機、後掠翼的試驗用機,主要用途是為了研究飛行器在高空高速(2-3馬赫)飛行條件下的氣動力加熱對機體結構的影響,以及飛行穩定性和操控有效性。

  貝爾X-2(昵稱“星爆”)于1955年11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有動力飛行。1956年,X-2在上尉米爾本·阿帕特的駕駛下,飛行速度達到了3.2馬赫(約合337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達到19800米。然而,到達這一速度之後不久,阿帕特試圖轉彎,當時的速度仍然超過3馬赫,飛機在此過程中失去了控制,導致了墜機,阿帕特也在空難中不幸犧牲。這一悲劇性的事故導致了X-2項目的終結。

  米格-25“狐蝠”戰鬥機

  米格-25“狐蝠”( Foxbat)戰鬥機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米格-2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當時正在研發中的XB-70“女戰神”轟炸機與“黑鳥”高空超音速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殲擊機根本無法追上,更遑論跟蹤監視攔截,只有米格-25擁有攔截SR-71的條件。米格-25原型機于1964年首次試飛,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1970年開始為前蘇聯防空部隊服務。

  米格-25戰鬥機的最高速度高達3.2馬赫(約合3524公里/小時)。目前,“狐蝠”仍在為俄羅斯空軍提供有限的服務,除此之外,阿爾及利亞空軍和敘利亞空軍也在使用這款飛機。

  洛克希德的YF-12戰鬥機

  YF-12戰鬥機是由洛克希德公司于上世紀50年代晚期至6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款原型機。這架龐大的雙座三馬赫攔截機,也是美國唯一成功試飛驗證過的三馬赫攔截機。

  對YF-12戰鬥機的飛行測試在美國空軍的頂級測試和訓練基地“51區”完成。YF-12戰鬥機是美國空軍根據A-12偵察機發展而來,A-12是洛克希德公司為中央情報局設計生産的偵察機。YF-12在外觀上與A-12最大的差異在於機鼻的部分。

  第一架YF-12于1963年8月進行試飛,當時的最大飛行速度高達3.2馬赫(約合333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為22400米。次年3月,一架YF-12A成功進行一次攔截演習;以高度19695米、2.2馬赫的速度攔截了一架在12120米飛行的Q-2C戰鬥機。最終,這一項目被取消。

  1969年兩架YF-12轉交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的達頓試驗中心,以進行更多的高速飛行驗證,不過1971年其中一架YF-12于飛行中發生燃料線路故障引發火災而毀。剩下的一架YF-12A于1979年轉交給美國空軍博物館作為永久展示。

  X-15高超音速戰鬥機

  X-15高超音速戰鬥機是NASA和美國空軍攜手進行的X-飛機(X-plane)系列試驗機中的一架火箭動力飛機,其前身是貝爾X-1飛機,它同時也是美國建造的第一個載人亞軌道飛行器。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X-15就創下了一系列速度和飛行高度記錄。例如,在1963年,有兩架次(由同一飛行員駕駛)到達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宇宙飛行標準高度,即到達100千米。由於其飛行高度到達大氣層的邊緣,為之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直至2004年“太空船一號”的第三次太空之行,X-15所創下的飛行高度在相當長時間未被任何有人駕駛飛機超越(太空梭除外)。

  X-15于1970年退役,在近十年的時間裏,它先後創造了6.72馬赫(約合7274公里/小時)的世界記錄,它的試驗飛行幾乎涉及了高超音速研究的所有領域,併為美國後來水星、雙子星、阿波羅有人太空飛行計劃和太空梭的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試驗數據。在X-15整個試驗飛行過程中,研究人員根據其飛行數據總共撰寫了765份有價值的研究報告。

  有趣的是,在整個X-15計劃的飛行項目中,有13架次到達了80千米以上的高度,這是美國空軍所制訂宇宙飛行的標準高度,駕駛這13架次的八名飛行員因此獲得宇航員的身份。另外,還有兩名飛行員獲頒NASA的“宇航員之翼”勳章。

  當然,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勇氣和決心永不停息,除了上述超音速飛機外,美國還研製出了多款超音速無人飛行器,包括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與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聯合研製的超燃衝壓發動機驗證機——波音X-51“乘波者”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NASA秘密研製的無人駕駛飛機X-43系列高超音速飛機以及“獵鷹”HTV-2號超音速飛機(HTV-2)等。

  X-51“乘波者”于2013年5月第4次試飛成功,以5.1倍音速飛行了約3分半鐘。這款飛機目前仍在試驗階段。X-43系列飛行器的最大飛行速度為1.1144萬公里/小時。目前,該型號飛機全球只有三架。

  “獵鷹”HTV-2號超音速飛機是美國軍方研製的史上飛行速度最快的無人飛機,由美國空軍和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共同研製,每架造價3.08億美元,它用“人牛怪Ⅳ型”運載火箭發射後,在大氣層週邊的亞軌道最快速度能達到20倍音速(約合每小時2.8萬公里)。2011年8月11日上午,“獵鷹”HTV-2飛機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但在獨自飛行並返回地球時失去聯繫。

  這些超音速軍用飛機或壽終正寢、或光榮退役、或胎死腹中、或正當盛年,無一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但它們已飛過,留給人類無盡的回憶和想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