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管齊下”率先打響供給側改革攻堅戰
- 發佈時間:2016-04-15 17:48:1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廣州4月15日電? 題:廣東“三管齊下”率先打響供給側改革攻堅戰
新華社記者周強、王攀
基本實現“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商品房庫存規模減少2630萬平方米,企業直接融資佔全部融資金額比重超過35%——廣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未來3年的奮鬥目標。
從珠海到梅州,從珠三角到粵東西北,在《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相關行動計劃出臺後,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本月起在南粵大地拉開序幕。
粵版供給側改革方案率先落地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供給側改革戰略部署後,廣東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相關工作。”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説,廣東在方案起草過程中自摸家底,以多種方式與國家部委溝通,力求與國家部委的工作意見相銜接。
近5萬字篇幅、分解到位的重點任務、清晰有力的督查考核……《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五個行動計劃出臺後,珠海、梅州等地級市近期相繼出臺配套政策。
“廣東將堅持培育發展新動能與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相結合、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堅持重點改革攻堅與穩妥有序推進相結合,實現供需平衡由低水準向高水準躍升。”徐少華説。
廣東在全國率先出臺方案的動力何在?梅州市市長譚君鐵説,開年來梅州工業經濟、縣域經濟等出現明顯回落,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而推動供給側改革將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動力。
廣東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廣東的人口紅利早在2012年就出現拐點,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供給側改革是廣東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的迫切需求。
“廣東最早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也最早調結構。”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表示,此輪改革方案不是孤零零的戰術行動,而是對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兩大戰略的持續深化。
“三管齊下”推動改革精準發力
這是廣東五大行動計劃未來三年的具體目標:去産能方面,基本實現“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去庫存方面,全省商品房庫存規模比2015年底的1.6億平方米減少約12.5%;去杠桿方面,直接融資佔全部融資金額比重超過35%;降成本方面,今年底前企業綜合成本比2014年下降5%—8%;補短板方面,完成軟硬基礎設施投資11500多億元。
“既有時間表,又有路線圖,操作性很強。”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表示,雖是3年限期,但大部分目標要求在前兩年完成,可見廣東的改革是堅決的。
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這是廣東推進國有“僵屍企業”處置堅持的原則。為避免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廣東明確破産企業清算資産優先用於清償職工欠薪和職工安置。
平衡性正是此輪改革的顯著特徵。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周林生説,廣東高度重視市場和政府相統籌,在要求更多地使用市場化手段化解矛盾的同時,強化政府組織引導,著力化解那些單靠市場力量不能解決的難題。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説,此輪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減量、調整存量、引導增量“三管齊下”,其中將依託市場出清主動減量,有力破解結構性矛盾;立足轉型升級調整存量,顯著提升傳統優勢産業競爭力;面向中高端發展引導增量,加快構建産業新體系。為此,廣東將著重注意處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穩增長防風險的關係。
“組合拳”推動企業“輕裝上陣”
近日,廣東省發改委下發通知稱,從10月1日起將取消省定11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23項國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省市縣三級部分,打造“無行政事業收費省”。
汪一洋説,與中西部省份相比,廣東市場化程度高,總體上在“三去”方面的壓力較小,但在降成本方面卻大有可為。
廣東之所以敢年內為企業減負4000億元,在於相關舉措抓住了“牛鼻子”。“企業成本分有形和無形,前者主要涵蓋稅費領域,其中稅收環節省級政府政策空間不大;更重要的在無形方面,即向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效率。”周林生説。
在整個方案中,降成本行動計劃涵蓋了金融體制改革降低財務成本、價格機制改革降低電力等生産要素成本以及創新産業模式降低物流成本等多個領域。
“去年廣東物流成本約佔GDP總量的15%,與發達國家佔比只有7%到8%相比,説明我們在降成本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會長馬仁洪説,“方案提出要推動取消普通公路車輛通行費、降低高速公路使用成本等,這些都符合我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