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美國當拿鏡子照照自己的人權紀錄

  • 發佈時間:2016-04-15 07:07: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依靠有悖事實的説辭,能實現話語壟斷嗎?美國有違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霸道,能在國際上取得公信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4月14日,中國政府發表《201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及《2015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美國在人權問題上一向熱衷於對別國妄加置評,卻不肯客觀審視自身問題。如今中國發表的文件,正好給他們提供了一面鏡子。

  人權紀錄列舉的一系列事實充分説明瞭美國在人權領域存在的嚴峻挑戰:美國槍支管理失控,13136人死於槍擊事件;警察暴力執法,射殺965人,且其濫用權力的行為並未得到應有追究;金錢政治和家族政治大行其道;超過56萬人無家可歸;種族關係處於近20年來最差時期,6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糟糕,88%的非洲裔美國人相信自己受到警察不公正對待,68%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刑事司法體系存在種族歧視;23%的大學本科女生遭受性騷擾或性侵犯;美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空襲行動炸死數千平民……

  美國明顯的人權短板,不僅在於其久不醫治的痼疾,而且在於其狂妄自大的心態。一方面,美國在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經濟和社會權利、種族歧視、婦女和兒童權利、粗暴侵犯他國人權等各個方面的人權紀錄堪憂,在美國國內外引起了廣泛質疑。另一方面,美國在人權外交上的“亢奮”又將其內虛暴露無遺——最突出的表現是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國務院每年向國會提交國別人權報告,對他國人權問題頤指氣使,對於干涉他國內政毫無顧忌,更是將世界的目光吸引到美國這個自詡的“樣板”的種種不足上。

  人們不得不嘆,在人權問題上竟存在反差鮮明的“兩個美國”,其中的連接點不過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計。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康斯坦丁·科薩切夫曾指出,人權已經成為美國外交戰略的工具,是美國對那些由於各種原因看不慣的國家施壓的工具,如果美國對某個國家的態度是積極的,從美國國務院的評價角度來看,該國就不會有任何人權問題。與此同時,為了讓人權這個外交工具用得更“順手”,對自身人權問題三緘其口,在國際上自我標榜“人權楷模”,也自然成了華盛頓的“邏輯必須”。

  美國依靠有悖事實的説辭,能實現話語壟斷嗎?美國有違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霸道,能在國際上取得公信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近年來,國際社會對美國人權外交虛偽本質的批評正在不斷增加。正如德國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和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成員阿萊西奧·布魯尼所言,在國際政治上,美國正面臨一個轉捩點,需要反思自己的人權政策,在眾多方面做出切實改變。

  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如果美國政府真如其自己所言那般關注人權事業,真想努力有資格扮演衡量世事的尺子,那就應當首先正正自己的衣冠,正視自身人權問題,並採取實實在在的舉措為美國人民做點好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