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銀行貸款潛在風險可控

  • 發佈時間:2016-04-15 07:00:1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自去年10月以來全球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上升,各國政策制定者需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此外,IMF在《報告》中指出,受經濟增長放緩和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影響,中國企業債務潛在風險上升,但考慮到中國銀行體系利潤和現有政策緩衝,企業風險債務可能導致的銀行貸款潛在損失仍然可控。

  全球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面臨較大挑戰,歐洲、日本等地區經濟增速在負利率等超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無明顯好轉,英國“脫歐”隱憂和地緣政治、歐洲難民等問題反覆困擾經濟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表現出對全球金融風險的擔憂。

  IMF在《報告》中指出,各國政策制定者需要借助當前經濟復蘇勢頭,解決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以實現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IMF提出亟需解決的三大全球性挑戰,具體為發達經濟體必須處理危機遺留問題,新興市場需要加強其抵禦全球經濟“逆風”的能力,以及提高市場流動性的抗衝擊能力。

  當前,各國針對經濟面臨的挑戰推出的政策層出不窮,日本央行於今年1月意外開啟負利率,成為第5個負利率經濟體。然而,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組合而成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市場質疑,IMF在《報告》中呼籲政策制定者進一步採取措施,實施一套更均衡、更有力的政策組合,包括加強金融改革和支援性的財政政策,而不是繼續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否則市場可能再度發生動蕩,形成信心不振、增長疲軟、金融條件收緊、債務負擔加重的惡性迴圈,導致全球陷入經濟和金融停滯狀態。

  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過去幾年間,銀行在修復資産負債表方面取得進展,但今年年初許多銀行仍承受相當大的市場壓力,特別是歐元區需要更徹底地解決銀行業不良貸款居高不下的問題。對新興市場而言,由於證券投資流動的波動性加大,新興經濟體正面臨著增長放慢、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和信貸趨緊等困境。《報告》建議新興經濟體繼續使用可用的緩衝手段和政策空間,強化銀行資産負債表。

  中國銀行業貸款風險被高估

  IMF對中國經濟的關注度不減,其在《報告》中特別指出,中國雖在經濟再平衡方面取得進展,但企業健康狀況下降,銀行具有潛在風險的貸款數量巨大,但考慮到中國現有的銀行利潤和政策緩衝,加上經濟持續強勁增長,企業風險債務可能導致的銀行貸款潛在損失仍然可控。

  《報告》預測,中國可能處於風險之中的銀行貸款近1.3萬億美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IMF的預測數據令人感到驚訝,“他們可能有他們的依據和看法,但我們感覺這個數字似乎沒有太大依據。和前兩年相比,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的壓力確實不小,不良資産的總量在不斷增加;但值得關注的是,最近不良貸款的增速出現下降,説明現在並不是處在一個迅速爆發的階段。”連平説。

  連平表示,由於不良貸款的發生有滯後性,銀行不良率上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年內繼續上升可能是比較明顯的趨勢。如果今年內宏觀經濟出現轉機,保持平穩運作,不良資産的壓力有望減輕,而從全球的情況來看,不良貸款率在2%左右仍然是可控的。

  銀監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四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2744億元,環比增加881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67%,較第三季度上升0.08個百分點。此前,中國東方資産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銀行不良資産的比例和總量從去年以來雙增,的確要引起重視。但是從宏觀上來看這個問題不需要很擔憂。

  “根據我們做不良資産經營機構的多年經驗來看,不良資産在2%、3%以內基本不用擔心,特別是有些銀行在1%以內,情況屬於比較好的。”梅興保説。他還建議金融機構應加強不良資産的處置,其中最重要的是去産能、去庫存、降成本,並建議啟用三把“殺手锏”,即債轉股、核銷呆壞賬和分離不良資産。

  連平則認為,目前銀行處置不良資産的能力和財務資源比較豐富,業內呼籲下調撥備覆蓋率,讓銀行有更強的財務能力把不良資産控制在比較合理的範圍內。“現在看來銀行的財務資源是比較充裕的,但是形勢依然嚴峻,我們還是要積極認真對待。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如果産能過剩治理和各方面的改革取得成效,那麼接下來問題可能會逐步減輕。”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

中國銀行(60198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