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你們中國留學生都很有錢嗎?”

  • 發佈時間:2016-04-14 07:00:08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你們中國的學生都很有錢嗎?”Britney不解地看著我,她有些不解地説:“我下了課在一家餐館打工到晚上8點多,饑腸轆轆,冒著大雪去搭公交車,身邊突然有一輛寶馬車駛過,濺了我一身的雪水,裏面坐著的正是我下午在寫作中心教過的中國學生。”

  Britney來自美國西部一個普通家庭,和我一樣,就讀于波士頓大學。她今年28歲,本科畢業後已經有五年的工作經驗,因為工作晉陞的需要,她用自己這幾年攢下的收入來攻讀碩士。

  波士頓大學的學費在全美是出了名的貴,一年下來單純學費就4萬多美元,再加上波士頓高昂的生活成本,Britney感覺生活很吃力。在繁重的課業之外,Britney還打了兩份工:一個是在學校的寫作中心幫國際學生改作文,一個是在餐廳做服務生。她告訴我説,在她就讀的商學院,中國學生穿帶名牌鞋包、開豪車、一放假就到處旅行的奢侈行為已引起了不少美國同學的側目。

  Britney的話當然有失公道,她偏頗地以少數富有留學生的生活概括整個中國留學生群體。我個人覺得自己在美國還是捱過不少“苦”。為了省200元房租,我住在離學校很遠的郊區老房子裏,暖氣時好時壞,不時還有老鼠和蟑螂光顧;美國的公交系統大多老舊,沒有車又功課繁重的我在圖書館寫論文至11點,還要冒著大雪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裏等半個多小時的公交車;為了節省時間,每次去超市,我都買夠吃一個星期的菜,徒手拎著大袋小袋步履蹣跚地擠上公交,冷不防一個剎車,袋子裏的水果便散落一地……

  但不得不承認,Britney的一番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種變化。和上世紀90年代留學生端盤子洗碗打工到深夜的形象相比,現在的中國留學生的確退去了大半艱苦的色彩。目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都是自費留學,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我的學費和生活費全部由家裏出,我沒有生活的壓力,所謂“苦”的感受只是因為生活條件遠不如國內而造成的落差。

  讀研究生第二個學期,我獲得了一個助教的工作,一個學期有2000多美元的補貼。我竟然感覺一下子多了“閒錢”很寬裕,因此馬上添置了全新的電腦和相機。也許在美國同學看來,我也很奢侈。

  中國學生熱衷於就讀美國的前50名學校也加深了美國學生認為中國留學生是“土豪”的錯覺。在美國,前50名學校多為私立學校,其學費非常高昂。很多美國學生不選擇讀名校,不是因為他們考不上,而是他們會綜合考慮學校的性價比,而不僅僅只看這個學校的牌子。

  我有一個遠方親戚的女兒,在美國出身長大,儼然已是美國的思維方式。她曾在波士頓大學讀本科,可因為覺得學費貴,她毅然轉學到了康州的一所普通州立大學學習。她的家庭在美國屬於中産,絕對收入比我的家庭高出很多,可我家卻願意負擔高額的費用供我去美國讀私立名校。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並不是中國學生有錢,而是他們的家長更熱衷於教育的投資。

  近些年,留學的趨勢愈演愈烈。家長們拿出幾十年的積蓄把孩子送出國,可謂是用心良苦。包括我父母在內的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出國讀名校,孩子就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有一個光明的前程。在他們看來,這種傾其所有的付出是對孩子最直白的愛,但錢財方面的包辦讓孩子感受不到掙錢的辛苦。家長的辛苦錢匯到孩子賬上就只是一個數字,孩子們鮮少能對父母在背後的艱辛付出感同身受。留學名校的光環之外,孩子們更需要被教導如何務實而獨立地理財和生活。

  我能理解家長們望子成龍之心,但這種強加的愛又何嘗不會給孩子造成困惑。鉅額的教育投資壓在孩子身上,如若最後沒能成為人中龍鳳,孩子們面臨的焦慮和壓力絕對不會比家長少。

  在我離開美國回國之際,我的朋友阿英告訴我,她會想盡一切方法留在美國,哪怕是做著她不喜歡的工作。我問她為什麼,她説:“我怕回國後不能找到好工作,那我就白花那麼多錢出國了。”聽著她的話,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夢潔(作者係美國留學生)

  本版統籌:王伯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