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話當年永安公司領風騷 説傳奇四大百貨居榜首

  • 發佈時間:2016-04-14 07:00:0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話當年 永安公司領風騷

  説傳奇 四大百貨居榜首

  “飛樓百丈淩霄漢,車水馬如龍,南京路繁華誰冠,先施與永安,百貨如山阜且豐,晚來光景好,電燈燦爛照面紅,肩摩轂擊來忽忽,城開不夜,窟宜銷金,商業甲寰中!”

  一曲《南京路進行曲》,道盡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繁華。是時,上海形形色色的大小公司超過數千家,可是太太、小姐們口中的“公司”卻專指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貨公司。如果太太小姐們説,衣服是在“公司”買的,“懂行”的人馬上會明白:首先是指永安,再就是先施、新新、大新。

  1918年9月5日上午,上海永安公司正式開幕,大門甫一打開,早已等候在門口的市民一擁而入,堆積如山的商品讓許多見過世面的上海人驚嘆不已,40多個商品部,所有的櫃檯和貨架上,都堆滿了簇新的商品。開業期間有相當的價格優惠,第一天永安就創下了驕人的營業額。公司方面原來估計置備的貨物足可應對一個季度,實際上僅過了20天,即已售去一半。

  至此,永安百貨開始了其在商界的傳奇經歷。往歷史的細處追尋,人們發現永安百貨比先施總是跑晚一步。但在眾多近代史家看來,上海永安公司在商業上的成就,卻傲居四大百貨之首。

  時光斗轉,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永安百貨大樓,如今仍延續著舊日的風光,車水馬龍,人聲喧嘩,而郭氏家族見證了中國現代百貨業的興衰的同時,更在百年輝煌的肩膀上持續著經典的神話。

  創世記

  海外淘金歸國進軍百貨業

  1892年,一個名叫郭樂的青年懷揣著淘金夢,漂洋過海,從中國來到了澳洲。在那裏,他並沒有如願淘到金子,但憑藉著聰明的頭腦和耐勞的精神,他和他的兄弟郭泉收穫了事業的成功。從一個水果店做起,僅用了十餘年,他們就成為頗具實力的商人。

  在賺得第一桶金之後,郭氏兄弟把視線轉移到了祖國。1907年,郭樂、郭泉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家永安百貨公司。當年8月28日,永安百貨在皇后大道中167號開業,與當時的百貨巨頭先施僅幾步之遙。但永安沒有走上同類複製、惡性競爭的路,公司內從女店員的容貌,商品的花色、商標,都與先施有所區別,但同一類別、同一商標的商品,永安的標價永遠與先施一模一樣。就連收到開業請柬的先施創始人馬應彪,在逛完一圈店面後也如釋重負。

  經過10年的經營,香港永安已為郭氏家族積攢了大量的財富。這時,郭氏兄弟的眼光投到了上海。當時的上海已然是一座大都市,其中又以南京路這條商業街最為繁華。

  1918年9月5日,是歷書中的黃道吉日。同樣在先施百貨的附近,永安百貨開業在即。之前,號稱主打“環球百貨”的永安,已連續14天在《申報》、《新報》登載“開業預告”,吊足了市民的胃口。儘管採取“憑代價券”入場的方法來加以限制人流,但開業當日商場還是被人群圍得水泄不通,競爭對手徒嘆奈何。

  門開,客涌。光看永安的格局就不同以往。在當時,商場喜歡把便宜貨放在櫃檯外面,而高品質和貴重物品放在櫃檯後的貨架上或隱蔽的樓上,或是由店員取遞,或是只有富人才被允許光顧。但永安卻將這些貨物展示在開放的貨架上,顧客盡可上前仔細一觀並撫摸。而珠寶、首飾、鐘錶、樂器等這些比較貴重的商品,多數是永安在歐美採購的全球佳品。

  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永安與同在南京路的先施、新新、大新一同被稱為“四大公司”,這“四大公司”就是當時上海灘高檔和時髦的代名詞。能擁有一件從“公司”裏,特別是永安買來的衣服,對於當時的上海女孩來説,是一件特別“扎臺型”(滬語,意指有面子)的事情。

  根據《永安公司與上海都市消費》一書介紹,從1918年到1949年,上海永安在華商四大公司中,經營業績長期保持領先,其也因此穩坐百貨之首的地位。

  繁華集

  開創多種商業行銷模式

  時光流轉回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涌入熙熙攘攘的南京路,你可看到在西方世界流行不久的髮型、時裝、女式提包、鞋帽和佩飾,也可從拂面而過的熏風中,嗅到新近巴黎流行的香水氣味。

  順著街道行走,一座高七層的歐式風格建築映入眼簾,走進其中,身著黑色長衫、旗袍,腳著黑襪黑鞋的男女店員有禮有序,勤而不亂。顧客若要買一台收音機,店員就一台一台地搬出來試聽,直至讓顧客心滿意足。倘若顧客在傢具、地毯、皮箱等大件商品處流連,熱情的店員便會言簡意賅地介紹貨品,末了還總不忘提醒一句:“給您免費送貨”。

  場內,每一個店員都少有空閒,他們中有的在用英文向洋人介紹物品,有的在開發票,顧客如對購買的貨物不滿意,或貨物有損壞,可憑發票去更換。

  《永安公司與上海都市消費》作者宋鑽友分析,永安之所以能力壓群雄,主要得益於其經營理念和行銷模式。許多在今天看來再平常不過的經營手法,在當時卻是劃時代的創新之舉,刺激著上海灘的消費慾望,衝擊著十里洋場的時尚、奢侈觀念。

  在場內,一些顧客會直奔專設的部門辦理“摺子”和禮券。永安獨創的“摺子”可謂是中國最早的VIP會員卡,客戶可以憑摺子記賬購物,按期結算。永安的禮券上印有“永安”二字,拿來送人相當體面。永安早已意識到,那麼多人預付款辦禮券,肯定有部分人拿了禮券也不會急於消費提貨,這相當於不用付息就募集了一筆可觀的社會遊資。

  逛遍6000多平方米的營業廳,顧客也往往並不會就此止步,因為他們會發現,樓上還有電影院、娛樂場。人們在商場購物後,也可以通過在第4層淩空架起的兩座封閉式天橋,來到位於商場東側的19層高的永安新廈,這可是當時南京路上僅次於國際飯店的高樓。永安新廈七層的“七重天”遊樂場,在上海灘更是無人不知。直到今天,業內百貨搭配娛樂的模式仍是屢試不爽。

  在商場內,別忘了隨手取一本《永安月刊》,了解一下最新的商品資訊。永安走高檔路線,價格自然不菲,不過沒關係,永安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和公司週年紀念日,都會有一次大減價活動,説不定到時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稱心的物品……

  鼎盛匯

  業務拓展至金融領域

  上海的繁華一直延伸至1550公里之外。是時,郭氏家族的故地也聳立起了永安的名號。從當年孫中山的中西藥局往西走,如今孫文西路134號是原“永安僑批局”所在地,這是當年郭氏兄弟在家鄉石岐創辦的銀行。

  從永安裏到永安僑批局,步行約一刻鐘,隨著人群徜徉在孫文西步行街上,常常能看到有外地遊客、歸鄉遊子在永安僑批局前拍照留影。讓鏡頭再一次回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每天早上,永安僑批局的員工們正是在永安裏迎著朝陽洗漱完畢後,三三兩兩步行去僑批局上班。

  與其他中山老字號或遷徙流轉,或幾毀幾建不同,永安僑批局的五層半樓房一直矗立在孫文西路134號的原址上。1918年,上海永安百貨開業的同一年,郭氏兄弟回鄉投資,入主當時的石岐匯源銀號,並將其改組易名為“永安僑批局”,主要辦理僑匯兼營找換、儲蓄、按揭、保險等業務。

  由於郭氏信譽好,永安僑批局在鄉邑僑匯業務中佔據了75%—80%的市場份額,中山地區的僑匯幾乎皆出自永安,無論近的沙溪、南區,還是遠的古鎮、小欖、黃圃,每月都有鄉民收到來自永安的派匯單、僑匯。

  上世紀40年代,永安僑批局大廳人流如織,不僅辦僑匯、找換、儲蓄、按揭、保險業務的鄉民來來往往,永安還兼營洋莊業務(即代買代賣),特別是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山鄉民熱衷於照相留影,對膠捲的需求量大增,永安僑批局就收取匯款,代鄉邑從美國、香港等地購買。除了膠捲,汽油、柴油、加拿大麵粉、日本紗等緊俏物資也都能通過永安僑批局購買。

  《中山老行業》畫冊作者鄧振玲回憶,當時交通尚不發達,對沙溪、南區等比較近的鎮區,永安僑批局採用騎單車遞送的方式;對於古鎮、小欖、黃圃等較遠的鎮區則會定期派出兩名出江員、一名帶槍保安,乘電船仔(即小輪)走水路到各個鎮區為鄉民發放匯款。

  當時鄉民收到的僑匯有美元、港幣、澳門幣,還有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五花八門,收款人點清款項後在派匯單上簽收,永安方面交割完畢後則收走派匯單,一筆僑匯業務就辦完了。由於永安僑批局是親自送僑匯到府,比現在的銀行匯款業務還要便利。

  重生傳

  提倡國貨留守上海等待新生

  在永安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永安百貨的第二代掌門人郭琳爽。

  1929年,大洋彼岸的那場經濟危機,還沒有影響到大上海的霓虹,先施樂園和永安天韻樓的歌女們依然在“你儂我儂”、資本家在數著鈔票、工人運動的潮聲此起彼伏……

  就在這年,春夏之交的一個晚上,永安天韻樓劇場舞臺,出現了一位身材魁梧、寬肩國字臉的美男子,當這位神秘的“演員”剛一開口,其動人的歌喉,即刻迎來了台下聽眾熱烈的掌聲。

  這臺戲是為郭琳爽出臺而專門準備的,這種別具一格的“迎新儀式”,也預示上海永安公司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在永安創建的那個年代,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市面上好一點的商品都是洋貨。所以,最初以“環球百貨”為特色的永安百貨公司裏,賣的幾乎都是舶來品。

  但是,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國人認識到,支援國貨是振興民族經濟的重要手段。一部分愛國商人開始了“實業救國”的探索,他們投入大量資本和心血開辦工廠,製造可以與洋貨相媲美的國貨産品。在上海,郭氏家族的永安百貨是國貨的積極倡導者,同時,他們投資建設的永安紡織公司,也在行業中大有名聲。

  進入20世紀30年代,人們發現,在永安的貨架上,盛錫福平頂草帽、上海線毯、龍虎牌人丹、三星牌蚊香、雄雞牌毛巾等國貨換下了大批日本貨。但是,僅僅是商場的一廂情願,並無法使國貨真正站住腳跟。郭琳爽與商品部部長經過研究後決定,幫助國貨廠商改進産品品質。他曾幫助上海裕華化學工業公司對産品進行改進,還對雙妹牌花露水、龍門牌襪子、鵝牌汗衫等進行扶持。這些名牌商品逐漸取代了洋貨的地位。期間,永安公司經銷的國貨大幅增長,到1936年,永安公司的國貨進貨率已近七成。

  1937年,郭琳爽更是開闢了“國貨商場”專賣國貨。然而,隨著抗戰的爆發,永安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戰亂之災。郭氏家族慷慨解囊,捐資捐物支援抗戰。

  1949年,永安又面臨抉擇。這時,解放戰爭已進入尾聲,期間,一些商家選擇了離開大陸。郭氏家族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産業在香港和海外,所以,要放棄上海永安並非難事。但是,郭琳爽毅然決定留下來,繼續經營永安。上海解放後,南京路上第一面紅旗就升起在永安公司綺雲閣樓頂。

  ■對話

  郭氏家族第三代後人郭志舜:

  “阿公教的人生道理永不忘”

  翻開郭志舜的簡歷,豐富的閱歷讓人驚訝:17歲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26歲在香港開辦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至今設計作品超過300個;在香港曾任輔警33年,從最基層一直升遷至總警司、總監。他還曾在越南耕作10年,親手種植農産品。而現在,他是百年企業永安集團在中山的投資主席。

  作為郭氏家族第三代,郭志舜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百貨業之父”郭泉。圍繞家族的創業故事及發展經歷,郭志舜有什麼説法?

  南方日報:永安集團從創立至今已經走過100多年,作為永安第三代傳人之一,你是如何理解永安精神的?

  郭志舜:永安之所以能傳承百年,靠的正是郭樂、郭泉兄弟當年遠渡重洋至斐濟島的勇氣、刻苦和創業精神。我永遠不會忘記阿公(爺爺)教給我們的不懈奮鬥的精神。時至今日,我認為永安精神可以用5點概括:團隊精神、共同目標、社會責任及關懷、客戶至上、創造與發展。

  永安精神應該説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是豐富多彩的。如解放前,百貨是我們的主業,但在百貨之外,我們還擁有眾多的文化項目:月刊、影院、劇社、攝影室、籃球隊等等不一而足。根據社會形勢的需要,我們還經常舉行各式各樣的社會公益活動,如義演、募捐、慰勞等等,而這些社會活動,不僅提升了永安人的公益心、文化層次與道德修養,而且在擴大永安的社會地位與知名度方面,都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永安精神是屬於企業文化方面的“軟實力”,“軟體”與“硬體”具有不同的功效,屬於精神文化層面的“軟實力”。在擴大影響力的同時,也輔助我們的主頁擴展。從某種角度來看,“永安精神”應該説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産,一個企業的“軟體”比它的硬體更顯得重要,“軟體”的轉化與嬗變會産生不可估量的威力與作用。

  南方日報:從1907年在香港上環設立永安百貨,到2007年中山永安新城第一期竣工。剛好一個百年輪迴,在新的週期裏,永安準備在中山本土進行怎樣的發展呢?

  郭志舜:一份難捨的故土之情,讓我們整個家族都期望為家鄉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回歸故鄉投資,正是希望為中山的建設做貢獻。在香港,媒體稱我為“中山仔”,我也因此而自豪,因為這裡是我的家。我的祖父從這裡走出去,而我們又回來了。對我而言,不僅是一種回歸,更是事業另一個高峰的開啟。

  從2004年啟動中山永安新城計劃至今已經13年。我們預計永安商城將於年內開業,目前,商場招商項目正順利進行中,整個商城將由電影院、購物中心和超市組成,另外還有8萬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可出租。屆時,整個永安新城的項目會完全成型。

  我們希望帶給家鄉人一種生活享受,一種安居樂業的感覺,這是我們的投資構想。無論是酒店、商城、公園,我們希望能帶給家鄉人民一種生活的享受。不僅居住要舒適,還要創造就業機會。比如,我們的酒店就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商場預計將有上千個就業崗位等。我們不僅僅是做項目,更希望所有的投資都做到最好最精,是一種長遠規劃,更是一種感情投資。

  統籌:陸興華 覃素玲 撰文:鄧泳秋 伍傑 攝影:伍傑

  ■參考文獻

  宋鑽友著:《永安公司與上海都市消費(1918—1956)》 2011年

  崔海霞 何品著:《四大百貨公司上海灘風雲史》 2012年

  中山市博物館編:《中山老行業》 2004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