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MF上調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 發佈時間:2016-04-14 07:00:0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當地時間4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3.2%,2017年預計增長3.5%,較該機構1月份的預測分別下調了0.2和0.1個百分點。

  IMF下調對全球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唯獨將中國未來兩年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分別升至6.5%和6.2%。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

  IMF認為中國經濟

  轉型後將更可持續

  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發達經濟體今年的增速料繼續放緩,約為2%。其中,美國的增長預期由2.6%下調至2.4%,與去年持平;歐元區增長持續放緩,預計今年的增長為1.5%;日本的增長和通脹均弱于預期,經濟增長預計為0.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將繼續溫和增長,增長預計為4.1%。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成為IMF唯一上調今年發展前景的國家。IMF將中國2016年和2017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0.2個百分點至6.5%和6.2%。此前,世界銀行將中國2016年GDP增長預期維持在6.7%不變。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繼續從製造業和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和消費驅動。隨著中國去産能、去庫存的推進,工業增長將進一步下降。但隨著經濟轉向消費驅動為主,服務業有望保持穩健增長,同時收入增長保持高速,勞動力市場保持穩健及支援消費的結構性改革逐步推進將保證經濟轉型平穩進行。

  IMF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奧布斯特費爾德在報告中指出,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正經歷一個重要且複雜的轉型過程,轉型後的中國經濟將更依賴消費和服務業的增長,這是一種更可持續的增長,這個過程將使中國和世界都受益。

  恒生中國環球市場業務主管黃偉鴻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年初時外國對於中國的經濟狀況過分擔憂,市場中有較多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聲音,但從目前情況看來,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

  “1月份IMF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是6.3%,我認為這是過於悲觀的預測,可能年初全球經濟出現動蕩,中國經濟也存在不穩定因素,但近兩個月看起來中國相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是比較穩定的,因此現在上調至6.5%是比較正常的水準。”黃偉鴻説。

  世界經濟面臨通縮風險

  IMF報告説,全球經濟增長仍在繼續,但增速放緩且日益脆弱,這導致全球經濟面臨更大下行風險。

  報告説,自今年1月以來,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再度加劇,發達經濟體增長勢頭有所減弱,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繼續面臨增長阻力。此外,地緣政治、恐怖主義、難民問題等因素也對全球經濟造成威脅。如果未來經濟前景持續惡化,世界經濟有可能陷入長期停滯,IMF呼籲各國採取積極措施促增長。

  今年以來,全球各經濟體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普遍擔憂的問題是各個經濟體可能面臨通縮風險。黃偉鴻認為,該風險下日本和歐洲首當其衝,美國或為發生通縮概率最低的主要經濟體,而中國的情況介乎兩者之間。

  日本在今年1月份意外開啟負利率,然而短期內並未達到打壓日元匯率、提振經濟的效果,市場對其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産生疑問。IMF更是將日本明年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負增長,預測2017年日本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為負0.1%,相比1月份預測值下調了0.4個百分點。

  歐洲方面亦不斷加碼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求刺激經濟,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市場擔憂央行的貨幣政策的刺激效應已經遞減甚至消失。美國則是主要經濟體中通縮壓力最小的國家,並於去年12月進入加息通道,但考慮到國際複雜的因素,美聯儲對未來加息步伐的態度十分審慎,年內加息預期一再淡化。

  除各大經濟體增長普遍出現乏力外,今年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令國際金融市場如劍在懸。6月23日,英國將就是否離開歐盟進行公投,如果公投結果支援“脫歐”,料將對歐洲和英國經濟帶來很大衝擊。IMF則對英國“脫歐”發出警告,稱如英國6月公投決定“脫歐”,將嚴重擾亂國際貿易,重創世界經濟。此外,地緣政治風險和歐洲難民問題也成為掣肘歐洲發展的潛在陰影。

  黃偉鴻表示,在國際經濟普遍面臨下行壓力的現狀下,國內投資者應調整投資預期,以穩健的投資方式為主,還應警惕“黑天鵝事件”,短期投資可以持有股票,長線建議購買優質債券和銀行保本理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