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山林大文章
- 發佈時間:2016-04-13 06:06:3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山林既是導致山民貧困的原因,也是山民賴以脫貧的根基。湖北襄陽是怎樣“靠山吃山”,將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將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的?襄陽市按照“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堅持“政府引導、農戶主體、企業帶動、合力扶持”的原則,以打造千億級林業産業為目標,深入推動林業産業三年倍增計劃,大力發展苗木花卉、木本油料、生物質能源等十大林業産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湖北省襄陽市現有590萬人口,其中貧困人口27萬人,大多分佈在秦巴山區南河流域的南漳縣、保康縣、谷城縣。其中保康縣是國家秦巴山區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縣。這三個山區縣是襄陽市重要的綠色生態保護區,現有林地面積1086萬畝和森林蓄積量1756萬立方米,分別佔全市的77.7%和69.3%。
面對這麼一大筆林業資源,如何發揮林業優勢,做好精準扶貧?《經濟日報》記者深入襄陽進行了採訪。
做強林特産業
“感謝佰蒂藍莓公司讓我一家子住上了好房子!”63歲的羅國旭老人高興地指著三間嶄新的瓦房説。
羅國旭是保康縣過渡灣鎮茶庵村村民,他家只有10畝旱地,過去種玉米靠天吃飯,遇到好年景,收入才2000多元,家境困難,年年吃救濟。2012年在襄陽佰蒂公司帶領下種植藍莓,10畝旱地每年純收入1.5萬元。羅國旭還在佰蒂公司做季節工,每年收入萬元左右,老伴做散工每年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現在有錢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房子整一整。
茶庵村黨支部書記羅良緒介紹,全村112戶950多人,大部分為貧困戶。2010年,襄陽佰蒂藍莓公司採取“公司+農戶+集體”的模式在該村發展藍莓産業,農戶通過租用或以林地入股的方式與佰蒂公司簽訂協議,由公司進行林地改造、提供種苗、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鮮果採摘後公司以保底價格回收,目前全村種植藍莓2500畝,年産值1000多萬元,幫助了很多農民脫貧致富。
“經濟林是山區發展的優勢産業,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特色産業。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林,把扶貧工作與深化林業改革、加快生態建設、培育富民産業、建設美麗家園科學地結合起來。”襄陽市林業局局長余濤説。
襄陽市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貧困農戶”合作方式和“上級財政補一點、地方財政拿一點、工作隊幫一點”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地發展經濟林,讓農戶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2011年,谷城縣紫金鎮倒溝村農民龍振國與湖北正全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産品回收合同,種植油茶150畝,今年産油茶果3萬多斤,收入達5萬元,再過3年進入盛果期後,可年産油茶果10萬斤,收入達20萬元。油茶樹一般生長期在50至60年,可從根本上解決致富問題。目前,全市建設茶園基地36.8萬畝、水果基地50.8萬畝、核桃基地60萬畝、苗木花卉基地8萬畝。全市已發展林業龍頭企業78家,組建林業合作社274個,涉及農戶2.3萬戶,2015年全市林業産業産值突破700億元。
改革採伐方式
谷城縣五山鎮鄧坪村村民張玉文有山林面積100多畝。“這是一筆多大的山林資源呀!以前是抱著金山不賺錢,家裏一貧如洗。原因在林業管理。”張玉文説,近年來林業部門給予他按照木材消耗量和到戶的採伐計劃,每年可以砍伐10多畝的雜灌木,年發展花菇1萬多袋,純利潤5萬多元,不僅蓋起了小洋樓,家庭存款也有了20萬元。
如何實現林業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推進林業可持續經營的扶貧方式?只有改革林木採伐方式。
襄陽市創建國家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全面深化林業經營體制改革、林權流轉機制改革,促進林權價值貨幣化、生態資源産業化、林業投資社會化。針對貧困地區土地條件較差,山林多以雜灌為主的現狀,襄陽市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對雜灌林實行“三改”,提高了林地生産率,帶動了林農脫貧致富。
改間伐為全伐。過去農戶多采用間伐方式,部分林地演變成殘次林,利用價值低。現在,襄陽市大力推廣小片砍伐方式。根據農戶山林面積大小,以10年為一個輪伐期,每年安排十分之一的面積實行全伐。對砍伐後的雜灌木,指導農戶發展袋料食用菌、天麻、靈芝種植等。
改無序伐為計劃伐。改革採伐指標分配方式,簡化採伐審批程式,將採伐限額指標“進村入戶”,使每一個貧困農戶的採伐指標、採伐方式做到“5年、10年早知道”,確保採伐管理政策得以陽光操作。
改粗放經營為精細化管理。以往只採伐不管理,任其自然生長;採取有計劃的採伐方式後,農戶把山當地種,把林當田管,對採伐地及時造林補植,極大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的活立木蓄積量。
用好綠色資源
“貧困戶大多分佈在偏遠山區,山地面積大,交通不便。山林既是導致山民貧困的原因也是山民脫貧的根基。”襄陽市扶貧辦主任陳玉全説。
襄陽市將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做到産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互利雙贏,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統一,人口、資源與環境良性迴圈。目前全市完成退耕還林136.7萬畝,兌現退耕農戶錢糧補助14億元;落實天然林管護面積93萬畝,管護公益林380萬畝,每年兌現補助4000多萬元。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全市森林覆蓋率增加了6個百分點,水土流失面積和泥沙流失量降低21.8%,既保護了森林資源,改善了生態環境,又調整了農業結構,增加了農戶生態補償收入。
襄陽市堅持外修生態、內修人文,將文化元素與生態保護、文化符號與生態發展有機融合。目前,全市已建設自然保護區13個,其中國家級1個;森林公園9個,其中國家級3個;濕地公園8個,其中國家級5個;綠色示範鄉村599個,其中省級綠色示範鄉村139個。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襄陽市大力發展森林旅遊,2014年全市森林旅遊産業産值23億元,2015年突破30億元。
“靠山吃山話好説,苦於富路找不著。如今山好水也美,種植養殖是富路。”谷城縣薤山高廟村六組村民程良權編了這段順口溜。
襄陽市緊緊依託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著力抓好林藥、林菌、林菜等八大林下經濟産業,培育“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兩個,2014年全市林下種植面積15.52萬畝,産值7.5億元;林下養殖達2379萬頭(只),産值8.2億元。
“貧困山區因山而貧,脫貧致富的希望在山,持續發展的根本還是在於做好‘山林’大文章。”襄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軍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