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老人提供標準化服務

  • 發佈時間:2016-04-13 06:06:2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與深圳市其他公辦社會福利機構相比,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基礎較差。但從2009年作為深圳市唯一一家沒有申報等級的公辦社會福利機構,到2015年發展成為被中國社會福利協會評定的深圳市首家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該福利中心建設了一套完善的養老服務體制機制,為探索養老服務的標準化邁出重要一步。

  “在這裡住的3年是我人生中最享受的3年。”深圳市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的老人常洪超説。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今年87歲了。每天早上,中心會組織老人們唱歌。平日裏,我就給大家修修鞋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這裡空氣好、環境好、服務好,就像在家裏一樣。”

  像常洪超一樣有點樂不思蜀的老人在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比比皆是。

  市場化運作助力快速發展

  據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院長華淩回憶,2009年,該中心只有150張床位,80余名老人,9名護理員,護理員持證上崗率為零,全年收入不足100萬元。2009年3月,中心著手解決勞動合同簽訂等歷史遺留問題,初步構建了“自收自支、自主經營、購買服務、政府補貼”的經營模式和部門職能明確、投入機制完善、監管制度健全、管理規範有序、運作高效合理的新型中心管理體制,開始實行市場化運作。

  市場化運作離不開社會資源的參與。該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在福利中心設置了區級社區服務中心和幸福長者兩個社工服務項目,共聘請了11名專業社工。同時,中心積極尋求團區委和區義工聯的支援,在中心設立了近10個義工崗位,為老人們提供教唱歌曲、理髮、剃鬚等服務,而義工們開展的春節貼窗花、端午包粽子、重陽送月餅等活動,也成為常態化項目。

  與此同時,為探索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該中心先後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鹽田區人民醫院、梅沙醫院、沙頭角社康中心等醫療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並根據老人們不同的醫療需求,分層次地與各醫療機構進行合作,不僅解決了困擾福利中心多年的醫療資源匱乏、醫療設備簡陋、醫療技術單一等難題,而且方便了老人就醫和治療。目前,該中心正在積極與北京思德庫養老服務資訊技術創新研究院、深圳惠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和技術開發公司洽談,就下一步在福利中心建立測試和培訓基地展開闔作。

  華淩表示,改革實現了由行政化向市場化運作的轉變,為中心帶來了一系列的制度紅利。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心逐漸成為深圳市管理和服務最好的養老服務機構之一,年收入突破500萬元,員工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得到明顯提升;老人入住率、床位利用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連續3年褥瘡發生率為零,22項基礎護理合格率達93%以上。

  精細化管理提升護理水準

  走進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記者發現,每個樓層都涂著綠色、紫色、藍色等不同的主題色彩。“老人眼神弱、記憶差,走錯樓層和房間的現象時有發生。”華淩説,為方便老人識別不同樓層,他們採用了不同主題色、手勢、動物、花卉作為標識物,分樓層、分區域設計製作了不同功能、不同內容、不同顏色的導示牌、門卡、床頭卡等。強烈的視覺衝擊,有效地方便了老人生活,也營造了精神文化氛圍,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中心檔案室,記者看到從各區護理記錄表到個人衛生記錄,乃至家屬聯繫登記本等各類涵蓋老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資料都分門別類地擺放著。華淩告訴記者,目前中心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82.9歲,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佔到入住老人的93%。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中心已按樓層區域劃分護理等級,配置了不同比例、不同素質、不同特長的員工,採取錯峰排班、彈性服務、有效搭配的辦法,將每一項服務任務細化到每一個時間段,落實到每位工作人員。同時,中心還引入了老年人能力評估軟體,實現智慧化資訊化管理。

  為保證服務品質,中心已通過開展品質管理體系認證,科學規範每一個服務流程,制定服務標準,建立嚴格的檢查考評制度,完善了一整套覆蓋老人住宿、日常護理、醫療康復、膳食安排和服務運作的品質管理體系。2013年9月,中心已通過了ISO9001品質體系認證。

  “因老人各項身體機能已逐漸衰弱,照顧老人離不開對風險防範的高度重視。”華淩説,中心在老人入住時,通過觀察在前、評估在前、提示在前、協議在前、預防在前五項措施,對老人及其家屬進行全面觀察、評估和判斷,並與入住老人和監護人簽訂《入住老人托養協議》,為老人免費購買《公共責任險》,根據老人有可能發生的意外制定了26種應急預案。同時,中心還常年聘請法律顧問,保護老人和中心的合法權益。

  創新管理破解人才培養難題

  “很多來應聘養老院護工的人員,本身受教育水準較低,而由於養老護工行業低廉的收入和較低的社會地位,很多具備一定素質的人也不願從事這個工作。”華淩表示。目前,國內養老機構人員的配備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與養老院的床位相比,護理人員的素質及數量更是很難滿足市場需要。

  為破解人才難題,中心經過反覆研究,一方面根據工作性質、工作流程、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的不同,分門別類制訂了15類、160余種通俗易懂、操作簡便的表格,減輕了員工負擔,規範了資料管理。另一方面,建立了一套員工激勵機制,打破在編臨聘人員身份,實行崗位管理制,通過競聘上崗、同工同酬,鼓勵員工多勞多得。同時,還對取得國家認可的技術、技能等級證書的員工給予100元至300元不等的補貼,鼓勵員工接受繼續教育。華淩表示,目前中心的工作人員大都是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員工,人員流失率低於1.5%。

  曾洪波已在該中心工作了6年。他告訴記者,他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已經13年,相較其他機構,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規範。已在此工作近8年的中級養老護理員賴慈蕊説,“我們每個月都舉辦基礎護理技能實操培訓班。績效工資與培訓參與率、考試成績掛鉤”。

  據悉,目前該中心38名養老護理員中,有養老護理技師1名、高級養老護理員11名、中級養老護理員12名、初級養老護理員14名,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100%。此外,該中心先後有多名員工參加了院長、健康管理師、社工、營養配餐師、養老護理技師的遠端教育培訓,部分已完成學業並取得相關資格證。

  多元服務滿足各層次養老需求

  目前鹽田區有60歲以上老人11737人,其中戶籍人口4293人,佔全區戶籍總人口的7.1%,略高於深圳全市6.9%的老年人口比例。華淩介紹,鹽田區人口老齡化呈現加速、戶籍和非戶籍老人人口嚴重倒挂、高齡老人空巢現象突出等特點。為滿足不同老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中心利用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定位和功能優勢,開始探索多元化養老服務新模式。

  2010年,鹽田區福利中心設立社區居家養助服務部,開始讓養老服務走進市民家庭。“全區已成立12支居家養助服務隊,共有139名服務人員。在轄區範圍內共有452名服務對象,年服務21696人次。”華淩表示,居家養老的模式可讓高齡、特困、優撫、重殘等老人足不出戶享受生活照顧、家政服務、康復保健、精神慰藉等福利性、公益性服務。

  2012年,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投入運營,開設日間照料床位17張,短期托養、臨時寄養床位24張;2013年,又拓展了臨終關懷服務,增設床位23張,為重症老人、完全臥床老人提供專業化服務。如今的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已探索出集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為一體的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受到轄區群眾的廣泛好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