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物保護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 發佈時間:2016-04-13 06:05: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連續13年屢獲佳績,中國世界遺産總數已達48項,位居世界第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説。這一成績的取得和近年來我國文物工作支援力度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明顯加大密不可分。

  過去5年中,文物保護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以更加親和的方式融入社會發展的進程,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文物家底厚起來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對文物價值作用的認知顯著提高,依法保護文物的意識明顯增強。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國文物資源的狀況。平安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大足千手觀音造像等一大批文物保護重點工程順利實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良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大為改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得到加強。

  革命文物的保護力度也得到增強,從實施延安革命舊址群保護提升工程,到完成哈爾濱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遺址群,抗戰文物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工程,不但保護了大量革命文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老區振興發展。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文物支出累計1404億元,年均增長16.5%,這為文物事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保障。其中,中央財政文物支出累計607億元,年均增長17.1%。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也從2011年的39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75億元,5年累計安排專項資金310億元,實施各類文物保護項目超過1萬個。

  “十二五”以來,大遺址保護工作全面推進,形成了以“六片、四線、一圈”為重點、以150處大遺址為支撐的大遺址保護基本格局。24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水下文物保護機構、裝備建設和考古調查取得突破。

  促進經濟“動”起來

  近年來,我國文物工作圍繞國家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大了傳統村落、特色村鎮的整體格局和歷史風貌保護力度。“目前,我國首批51個國保省保集中成片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已全面開工,第二批100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也已全面啟動。”劉玉珠説。大運河、雲南哈尼梯田、湖南銅官窯遺址公園、浙江松陽傳統村落……這些文物資源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金色名片”,成為當地壯大旅遊産業的新動能。

  “大足石刻的旅遊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35%,許多遊客為修復後的千手觀音造像專程來訪。”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副院長詹長法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在千手觀音造像修復過程中,修復人員和相關專家對其價值構成和體現方式進行了深入探討,在關注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同時,重視其文化價值以及與當地百姓的密切關係,造像修復效果得到了當地百姓和遊客的肯定”。如今,該工程已引發了行業內外的熱烈關注,成為討論中國文物古跡修復實踐結合的積極案例。

  深入人心“活”起來

  一場故宮的石渠寶笈特展吸引了大量觀眾前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的展覽也引發了預約觀展的熱潮……隨著人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一些深入挖掘文物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的展覽結合數字技術展開,日益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睞。

  “近年來國家博物館大力拓展新領域,尤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實現了從教育活動向教育課程,從一般性服務向個性化服務的轉變。”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告訴記者,國家博物館正日益成為青少年的課堂,僅2015年就有130多萬青少年觀眾來館參觀。

  為此,國博還依託館藏文物資源,大力開展文化創意産業經營活動,深入發掘文物資源,開發具有實用性、體現生活氣質的文博産品,引導文化消費。近年來,國家博物館立足館藏文物,開發出文創産品2000多款,成為展覽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

  “合理利用就是要讓躺在大地上的文化古跡活起來,讓躺在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活’起來並不是過度開發,而是讓它發揮教育功能,讓它進入人民的心中。”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